8 古诗四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 古诗四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8 10: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古诗四首望
春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都简直值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感伤时局,见鲜花也落泪;叹恨离别,闻鸟鸣亦惊心。战火连天,已持续了三个月,一封家信,可抵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
“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感时
而落泪,鸟悲恨人世间离别而惊心,
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寓情于
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感时伤别的
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在战火不断的情况下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从而写出战火不断时家信的珍贵,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儿女的强烈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头发早就白了,变得越来越少了,
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白头”
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
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表现了忧
国、伤时、思家的思想感情。统领诗的前四句的是哪个字?
“望”。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
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
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主旨)本诗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
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
思家的情感。泊秦淮唐?杜牧杜牧(803-852)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  在夜晚时分,将船停在秦淮河边,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小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的幼年正是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战乱时期。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内容广泛,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表现出强烈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等均为世人所传诵。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风吹雨”除了写实外,还有其他的深意吗?
“风吹雨”即是写眼前生活中的现实,又有象征意义。它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随时都会有颠覆的危险。 这首诗刻画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 是怎样刻画这个形象的?
诗人是一位年迈古稀、僵卧在床但仍满怀雄心要收复北方失地的英雄形象。直接描写僵卧在床听风雨的形象,主要用形象的语言描写心理活动,表现其雄心壮志。请你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谈谈本诗的主旨。
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抗金民族英雄。有《文山先生全集》   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次年正月,元军占领了临安,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文天祥宁死不屈。1278年元军再攻,文天祥被俘。元将强迫他写信投降,他将自己所写《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元将,当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元将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1283年,文天祥遇害。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金。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经历:起一经四周星现实:风飘絮雨打萍心情:说惶恐叹零丁精神:谁无死照汗青民族气节
牺牲精神古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