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北洋军阀的统治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宋教仁在国会上的演讲,倡导成立国民党。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与日签署《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他是北洋军阀首领,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
一、袁世凯独裁
一条主线: 民主共和
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四个回合:袁专权;二次革命;
袁称帝;护国运动
袁世凯不赞成共和,也未必真心拥戴民主。他迷信“强人政治”,习惯了大权独揽。1913年3月,致力于推动民主宪政的开国元勋宋教仁被暗杀。这一事件,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索。
袁世凯排除异己,迫使唐绍仪内阁辞职,建立了完全听命于他的内阁。
宋教仁遇刺
二次革命
时间:
人物:
原因: 直接:
根本:
性质:
1913年
孙中山、黄兴、李烈钧
宋教仁案、武力镇压国民党
维护民主、共和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独裁、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武装斗争,
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失败原因:
国民党力量涣散
破坏《临时约法》 控制内阁
加强北洋军 削弱革命军
袁世凯专权
政治上:
军事上:
继续斗争
革命党人的
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2年8月
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宋教仁案
上海 1913春
政治斗争:
1913年6月,袁世凯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派兵南下,进军九江。江西都督李烈钧湖口起义,宣布独立。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
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
军事斗争:
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继而又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另颁新法,规定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权力无所不包。
时人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上却是猿(袁)家天下
《临时约法》被强行废除后,新修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 总揽统治权”。这样一来,大总统实质上已接近于专制皇帝。袁世凯继而又推出《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10年,连任无限制,并有权推举继任人。袁世凯不仅成了“终身总统”,而且可以将总统之位“传之子孙,以至无穷”。
袁世凯一系列独裁的举动,为他最终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一些政客和复辟势力迎合他的心思,也公开拥护他就任中华帝国皇帝。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定于新春元旦正式登基。
二、“八十三天皇帝梦”
袁世凯复辟帝制
复辟帝制、洪宪王朝
1.修改总统选举法:终身、世袭
2.接受日本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了写有21条要求的文件。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日本从德国手中获取的山东权益;中国应允日本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享有优越地位”;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当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国“须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日中合办”,等等。尽管袁世凯并不情愿,但在日本的威逼利诱下,袁世凯表示除部分条款日后协商外,基本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思考:袁世凯能够迅速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原因:
一.袁掌握了北洋新军,并不断扩充其实力
二.帝国主义的支持,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1.成立“中华革命党”1914.7 日本
2.发表《讨袁宣言》1915.12.
“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
孙中山:
反袁斗争
蔡锷(1882—1916年) 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
讨袁战争(护国运动)
护国战争(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旋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因此,护国运动又称“云南起义”。 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1916年元旦,正当袁世凯改元“洪宪”元年,在新华宫接受百官朝贺,登上皇帝宝座的之时,云南军政府成立,发布讨袁檄文,宣布出兵讨袁,护国战争正式爆发。
袁世凯的败亡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1916年5月
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1916年6月6日
众叛亲离,取消帝制
1916年3月22日
袁世凯称帝后,各种反袁势力和反帝制力量纷纷起来讨伐。皇帝做到第83天,四面楚歌的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撤销帝制,不久即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运动开始,护国军斗志昂扬,节节胜利。讨袁护国之举得到了各省响应。在举国声讨下,袁世凯被迫在2月23日宣布帝制活动“从缓办理”。 3月22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6月16日,成为孤家寡人的袁世凯在广大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袁世凯墓
21cnjy
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很快就失败?
辛亥革命摧毁了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失去了长期存在的思想基础。袁世凯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其败亡的根本原因。
三、军阀混战
段祺瑞1865—1936年
冯国璋
1859—1919年
张作霖1875——1928
陆荣廷(1856-1928年)
唐继尧(1883--1927年)
军阀割据
派系 代表人物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美、英
皖系 段祺瑞 日
奉系 张作霖 日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军阀之间互相倾轧,争夺地盘,连年混战。1916 年至 1928 年,全国发生较大规模战争多达140余次,几乎波及所有省份。军阀官僚只知肆意搜刮,不顾人民死活
讨论:军阀割据出现的原因?
由于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和中国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争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护国运动的原因是(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迫选大总统
C. 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D
2.“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
A.缺乏思想准备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没有取得人民支持
D.国民党将领军事指挥失误
B
3.既是二次革命又是护国运动领导人的是( )
A.李烈钧
B.蔡锷
C.黄兴
D.唐继尧
A
4.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
D
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辞》
回答: 材料中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的做法和目的。
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使之成为国会第一大党,通过选举获胜,组织责任内阁,最终达到限制袁世凯的目的。
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人们可以看中文报纸;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可穿旗袍。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袁世凯八十三天的皇帝梦终结了,复辟制度也终结了,袁世凯这个傀儡政权也终结了,这个历史史实告诫我们,做事要顺应民心、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
教学
板书设计
1912.3
孙中山让位
1912.2.12
清溥仪退位
袁篡夺
革命果实
实行独裁
改组同盟会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复辟帝制
辛亥革命
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
《申报》
商务印书馆
原因: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表现
新式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制度
社会生活的变化
礼节变化
装束变化
称谓变化
结果:逐渐改变了不良的社会习俗
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
服装变化
教学
板书设计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第10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学设计
课题 北洋军阀的统治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多媒体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重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难点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宋教仁在国会上的演讲,倡导成立国民党。 视频能直接反映本课的主题,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身边发生的变化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袁世凯独裁教师: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与日签署《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他是北洋军阀首领,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图片展示教师:一条主线: 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教师:四个回合:袁专权;二次革命;袁称帝;护国运动。教师:袁世凯不赞成共和,也未必真心拥戴民主。他迷信“强人政治”,习惯了大权独揽。1913年3月,致力于推动民主宪政的开国元勋宋教仁被暗杀。这一事件,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索。教师:袁世凯排除异己,迫使唐绍仪内阁辞职,建立了完全听命于他的内阁。图片展示图片展示宋教仁遇刺教师:二次革命发生的时间?学生:1913年教师:二次革命的人物有哪些?学生: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教师:发生二次革命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宋教仁案、武力镇压国民党。学生:维护民主、共和。教师:这次革命是一次什么性质的革命?教师:本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国民党力量涣散。教师:袁世凯专权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政治上:破坏《临时约法》 控制内阁。学生: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教师:政治斗争学生: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2年8月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宋教仁案上海1913春。教师:军事斗争学生: 1913年6月,袁世凯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派兵南下,进军九江。江西都督李烈钧湖口起义,宣布独立。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教师: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继而又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另颁新法,规定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权力无所不包。教师:时人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上却是猿(袁)家天下图片展示教师:《临时约法》被强行废除后,新修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 总揽统治权”。这样一来,大总统实质上已接近于专制皇帝。袁世凯继而又推出《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10年,连任无限制,并有权推举继任人。袁世凯不仅成了“终身总统”,而且可以将总统之位“传之子孙,以至无穷”。二、“八十三天皇帝梦”教师:袁世凯一系列独裁的举动,为他最终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一些政客和复辟势力迎合他的心思,也公开拥护他就任中华帝国皇帝。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定于新春元旦正式登基。图片展示教师:复辟帝制、洪宪王朝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修改总统选举法:终身、世袭。学生:接受日本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学生: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思考:袁世凯能够迅速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袁掌握了北洋新军,并不断扩充其实力学生:帝国主义的支持,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学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教师: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1914.7 日本发表《讨袁宣言》1915.12。教师:“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图片展示反袁斗争教师:护国战争(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旋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因此,护国运动又称“云南起义”。 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1916年元旦,正当袁世凯改元“洪宪”元年,在新华宫接受百官朝贺,登上皇帝宝座的之时,云南军政府成立,发布讨袁檄文,宣布出兵讨袁,护国战争正式爆发。教师:蔡锷(1882—1916年) 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 图片展示图片展示护国运动教师:袁世凯败亡,众叛亲离,取消帝制 1916年3月22日。教师: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1916年5月。教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1916年6月6日。教师:袁世凯称帝后,各种反袁势力和反帝制力量纷纷起来讨伐。皇帝做到第83天,四面楚歌的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撤销帝制,不久即在绝望中死去。教师:护国运动开始,护国军斗志昂扬,节节胜利。讨袁护国之举得到了各省响应。在举国声讨下,袁世凯被迫在2月23日宣布帝制活动“从缓办理”。 3月22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6月16日,成为孤家寡人的袁世凯在广大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图片展示袁世凯墓地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很快就失败?学生:辛亥革命摧毁了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失去了长期存在的思想基础。袁世凯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其败亡的根本原因。 三、军阀混战图片展示人物图图表展示军阀割据教师:军阀之间互相倾轧,争夺地盘,连年混战。1916 年至 1928 年,全国发生较大规模战争多达140余次,几乎波及所有省份。军阀官僚只知肆意搜刮,不顾人民死活图片展示军阀割据图讨论:军阀割据出现的原因? 通过视频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互助学习。 设置问题锻炼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当时的场景画面教师的问答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询答案。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和整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出示相关的资料开拓让学生的知识面。
巩固提升 1.护国运动的原因是( D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迫选大总统C. 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2.“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B )A.缺乏思想准备 B.国民党力量涣散C.没有取得人民支持 D.国民党将领军事指挥失误3.既是二次革命又是护国运动领导人的是( A ) A.李烈钧 B.蔡锷C.黄兴 D.唐继尧4.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A.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D.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辞》回答: 材料中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的做法和目的。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使之成为国会第一大党,通过选举获胜,组织责任内阁,最终达到限制袁世凯的目的。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发生以后,帝国主义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扶植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并进而破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上,充满了复杂的斗争。旧官僚,立宪派混入革命政权,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拥护袁世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等支持下,加紧篡夺革命政权的步伐,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板书 一、袁世凯的独裁导火索废除《临时约法》 “八十三天皇帝梦”复辟原因军阀混战1.时间2.代表人物3.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洋军阀的统治》练习
选择题
1.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
A.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2.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不同点是 ( )
A.孙中山的号召或领导
B.都是武装斗争
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二次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缺乏思想准备
B.军事指挥失误
C.力量涣散,缺乏统一指挥
D.北洋军阀力量强大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13年爆发“二次革命”背景的是 ( )
A.袁世凯加紧专制统治,控制政治。
B.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C.袁世凯解凯国民党
D.制造“宋教仁案”
5.“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在耶?”是针对( )
慈禧 B.溥仪 C.段祺瑞 D.袁世凯
6.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
C.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
D.护国运动
7.曾先后领导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是( )
黄兴 B.蔡锷 C.李烈均 D.唐继尧
8.关于两次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因相同,都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B.方式不同,护国运动采用武装斗争形式,护法运动是和平方式
C.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民主共和
D.结果相同,都取得胜利
9.美国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一战的根本目的是( )
让大战的双方互相厮杀,坐收渔人之利
B.抵制段祺瑞的势力
C.扶植黎元洪当总统
D.防止日本独霸中国
10.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
要与袁世凯进行武装斗争
B.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C.支持孙中山重新担任临时大总统
D.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二、简答题
11.阐释袁世凯专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12.阐释袁世凯复辟帝制、洪宪王朝作出了哪些指示?
材料分析
1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
材料一:国民为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
行平民政治为宗旨。……保持政治统一,采用民生政策。
——摘自《国民党宣言》
材料二: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
以拯吾民。 ——摘自孙中山《讨袁宣言》
材料三:1917年非常国会议员通电:所幸诸公独持正义,兴师讨贼,信誓在人,救我黔黎,
定兹国难,公等之责,吾民之望也。……以谋统一,以图以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看,国民党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纲领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
有这些变化?(6分)
材料二中,孙中山对当时形势的认识有何局限?(3分)
(3)上述材料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一时期的斗争存在着什么致命的缺陷。(3分
《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B和C都是宋组建国民党的目的,但不是最终目的。
2.A
3.D
4.C 解析:A、B、C三项都是“二次革命”发生的背景;解散国民党是“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的反动政策。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D
6.A
7.C
9.D
10.D
二、简答题
11.阐释袁世凯专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1)政治上: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12.阐释袁世凯复辟帝制、洪宪王朝作出了哪些指示?
(1)修改总统选举法:终身、世袭
(2)接受日本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三、材料分析
13.材料分析
(1)巩固共和,建立议会政治制度,只提民权和民生两主义,不提民族主义,因为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达到。(6分)21教育网
(2)孙中山认为打倒袁世凯则能恢复民主共和。
(3分)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提不出新的革命纲领。(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