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s he?

文档属性

名称 Who’s he?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少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10-08-16 10: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Who’s he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Family
2年级:三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
5学时数:40分钟(多媒体教室)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新的单词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she、he。
2、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
能力目标:
1、能熟练的使用“Who’s he/she ”询问第三人,及用“He is/She is my…”回应此类询问。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介绍家庭成员。
情感目标:
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内容分析:
本单元新授含有两个句型以及四个家庭成员单词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教材希望通过将句型与单词的有机结合来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学习,其意义是在整个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过渡作用,承上指的是与第二单元句型Who are you 的衔接,Who are you 是指的对第二人的询问,而此单元的句型扩展为对第三人的询问。启下则是指其与第六单元的衔接,第六单元This is my family就是在第五单元句型与单词的基础上进行的添加与深入。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将重点、难点安排如下:
重点:
1、掌握四个表示家庭成员的单词。
2、能熟练的运用“Who’s he/she ”、“He is/She is my…”这两个句型对第三人进行询问以及做出回应。
3、能运用所学知识介绍自己的家庭。
难点:
正确区分和使用She和He。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第一个学期,对于初接触英语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科目。大家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带着好奇、带着满心的欢喜走进了新课程,都在期待新的发现、新的发展、新的收获!然而,我们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好动、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注意力的维度单一,模仿能力强,但又易记易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其自身的行为直接联系,仍然以自己的印象、直觉、观察和经验去解释和理解所面临的问题,基本上属于直观学习英语时期。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对陌生的东西抱有一定的兴趣是必然的,老师很容易通过一些教学手段来激发这些兴趣。但是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兴趣总是来的快去的也快,而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兴趣却又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能时刻让孩子们保持高度的兴趣,将注意力始终贯彻在课堂上,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一直遵循着这种理念,通过唱歌激趣—设置悬念—开心游戏—特色总结四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来达到连贯性保持学生高度的兴趣,进行有效教学目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Warming up(3分钟) 1、Greeting:Hello,boys and girls.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2、Sing a song: Who are you?3、将学生按座位分为4个小组,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进行比赛。每次得到表扬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小奖励。 1、Greeting:Hello,Miss Wei.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 too!2、Sing the song.3、按照座位顺序分好小组。 复习前面单元所学的问候语言。加强所学知识的运用。唱英文歌能让学生快速融入英语学习氛围中。这里所安排的英文歌曲与今天所要学的句型有着一定的联系。为学生知识的过渡埋一个伏笔。分小组竞争比赛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Presentationand practice (20分钟) 1、课件:国庆期间,Lingling和全家一起出去旅游并拍了很多照片,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Peter指着其中一个小男孩Peter:Who’s he Lingling:He is my brother.暂停课件。2、出示男孩图片,并带读单词: brother(读的时候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贴图,板书模仿课件中的对话T:Who’s he T:He is my brother.帮助学生复述问答,集体练习。指名复述问答。板书句型。(he的颜色应区别其他单词并用醒目颜色)对表现不错的小组进行表扬并给予小奖品。(小奖品设置为本课新授单词里的字母)3、继续播放课件:Peter指着其中一个小女孩Peter: Who’s she Lingling: She is my sister.暂停课件。4、出示女孩图片,并带读单词: sister(读的时候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贴图,板书5、模仿课件中的对话T:Who’s she T:She is my sister.板书句型。(she的颜色应区别其他单词并用醒目颜色)对表现不错的小组进行表扬并给予小奖品。(小奖品设置为本课新授单词里的字母)6、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问句Who’s he 和Who’s she 将这里设置成一个悬念。设置成一个等待大家一起解决的问题。7、课件出示之后的对话内容Who’s he He is my father.Who’s she She is my mother.8、教学单词father和mother并板书。9、分组练习模仿对话。看板书区分对话中的She和He。10、与学生一起研究之前设置的悬念,为什么有的用She有的用He呢?11、综合大家的答案告诉学生She表示的是女性,He表示的是男性,用的时候应该要区分开。 1、观看课件播放的情境动画并结合动画内容大概猜测下动画中所播放的英文的意思。2、看图片并跟读单词。小组接龙读单词(模仿老师口型把音读准确)跟老师一起复述问答,尽可能完整的复述老师所说的句子。(包括语音语调)3、学生观看课件,猜测并理解课件播放的英文的意思。4、看图片并跟读单词。小组接龙读单词(模仿老师口型把音读准确)5、分小组练习对话,集体展示。6、学生发现了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并向老师提出疑问:为什么最后那个词不一样?7、观看课件并结合动画理解意思。8、小组读、2人搭档、4人搭档读。9、模仿动画对话进行练习。10、学生自由讨论,大胆猜测,有自己想法的举手跟老师商讨。 课件的情景导入既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贴近生活,使得整个新课的呈现顺其自然。学生观看后基本上能猜出动画中播放的英文的意思。对本课的学习更感兴趣了。跟读单词非常顺利,基本上没有问题。复述句子的时候,开始有点困难,在老师的帮助及集体练习后好了很多。一开始就安排进行句子的教学,不仅能更好的将单词与句子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能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更完整的了解。句型的练习明显比前面要熟练,基础好的学生已经可以很顺利的对话。由于he和she两个单词在板书中应用了与其他单词不同的醒目颜色,更容易从视觉角度引起学生对它们的关注,因此当两个句子对比板书在黑板上之后,就引发了学生的疑问。老师在这里设置一个悬念从而让学生带这个疑问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不但可以延续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为本课的难点突破奠定一个基础。针对难点突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猜测去得到结果比老师直接给出结果更有意义,不仅能让学生有新鲜感,同时也是对他们学习策略的一种培养。而从难点的层次方面来说,比较适中,语文学习中也有他和她的区别,两种语言互相渗透一下,也可以看做是学科上的一种迁移,再加上老师在一旁的提点以及黑板上句子板书,学生自己得出结果并非难事,这样得出的结果,学生必定记得更牢固。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12分钟) 1、Game:Magic eyes课件随即翻开有单词的卡片闪现一下,可设计让学生说出缺失的单词,也可让学生回忆翻开的卡片按要求重复单词。2、Game: Listen and Point老师给图片,学生说英语,比赛的同学在黑板上指出相应的单词,看谁又快又准。3、Game:I can say.用自己准备好的图片照片,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对话。4、磁带播放课文A部分。 1、学生自由举手抢答,以组为单位计算总分。2、学生按分组进行淘汰赛。3、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画或照片,组内编对话,然后展示,评选最佳。4、跟读、复述。 外语教学中,游戏永远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这里安排的3个游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词到句,步步递进,学生不仅玩的开心,学的也开心,借游戏的帮助不断的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乐中学,学中乐的教学效果。
Assessment(5分钟) 将这节课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小奖励(英文字母)以组为单位集合到一起,看看是什么?老师将图片奖励给拥有对应单词的小组。收拾、下课 学生按组将英语字母组合到一起。得到今天所学的新单词。每个组派几个代表上来展示一下各自的成果,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单词。 本节课设置的奖品既能帮学生温习所学的英文字母,又能在最后合集体之力变成所学的单词,可谓一举两得。
四、教学反思
亮点:
1、句子与单词的教学同步进行,词是句的基础,句是词的扩展,两者融会贯通,结合在一起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的感知。
2、将难点设置成悬念然后经过同学们自己的思考来突破。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一种培养。
3、奖品的设置比较的独特。奖品作为一种鼓励学生的手段,不能光是为了奖励而奖励,
更多的时候奖励也可以成为一种学习的媒介。
缺失:
1、激趣导入方面还不够新颖,还是沿用的最基本的歌曲、情景动画来作为开场。
2、学生的活动,表现在时间上、内容上来看还应该更加充分一些,整个课感觉还是有点赶。
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