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场模块测试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静电场模块测试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28 14:2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上学期模块测试(一)——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满分50分.1—4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5—10题给出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选错的或不选的得O分)
1.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势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从负极向正极移送电荷量越多
B.对于给定的电源,移动正电荷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
C.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从负极向正极移送单位电荷量做的功越多
D.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的电荷量越多
2.如图所示,以o为圆心的圆周上有六个等分点a、b、c、d、e、f.等量正、负点电荷分别放置在a、d两处时,在圆心o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现改变a处点电荷的位置,使o点的电场强度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移至c处,o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沿oe
B.移至b处,o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减半,方向沿od
C.移至e处,o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减半,方向沿oc
D.移至f处,o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沿oe
3.如图所示是电阻R的(I---U)图线,图中α=450,由此得出:(

A、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B、电阻R=0.5Ω
C、因I—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1.0Ω
D、在R两端加6.0V电压后,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
荷量是3.0
C
4.如图甲所示,M、N两点在某电场中同一直线上,P为M、N连线的中点,一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M点以某一初速度沿MN方向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N点,其运动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象关于过最低点且平行于纵轴的直线ab对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电场强度最大
B.该电场线的方向由N点指向M点
C.沿MN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D.该粒子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5.关于四个公式①P=UI;②P=I2R;③P=;④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式①③适用于任何电路的电功率的计算
B.公式②适用于任何电路的电热功率的计算
C.公式①②④适用于任何电路电功率的计算
D.以上均不正确
6.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AB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电阻为12Ω
B.B点的电阻为40Ω
C.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0Ω
D.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Ω
7.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装的原理是串联电阻有分压作用
B.改装成电压表后,原电流表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也随着变大了
C.改装后原电流表自身的电阻也增大了
D.改装后使用时,加在原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不变
8.一个T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Ω,R2=120Ω,R3=40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V,内阻忽略不计.则(  )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V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V
9.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m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电势分别为10V、20V、30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E一定处在同一等势面上
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V/m
C.正点电荷从E点移到F点,则电场力做负功
D.电子从F点移到D点,电子的电势能减少
10.如图所示,氕核、氘核、氚核三种粒子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地飘入电场E1,之后进入电场线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2发生偏转,最后打在屏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不计粒子重力及其相互作用,那么(

A.偏转电场对三种粒子做功一样多
B.三种粒子打到屏上时的速度一样大
C.三种粒子运动到屏上所用时间相同
D.三种粒子一定打到屏上的同一位置
11.有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一条电场线上的A点以某一初速度射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该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电势能EP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场不可能是匀强电场
B.粒子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
C.粒子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D.粒子运动的轨迹为曲线
12.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
和b,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a、b
板的中央沿竖直方向各有一个小孔,带正电的液滴从小孔的正上方P
点由静止自由落下,先后穿过两个小孔后速度为v1.现使a板不动,保持电键S打开或闭合.b
板向上或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相同的液滴仍从P
点自由落下,先后穿过两个小孔后速度为v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电键S保持闭合,向下移动b板,则v2>v1
B.若电键S闭合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向下移动b板,则v2>v1
C.若电键S保持闭合,无论向上或向下移动b
板,则v2
=v1
D.若电键S闭合一段时间再打开,无论向上或向下移动b
板,则v2<v1
13.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4
V,内电阻r=1
Ω,小灯泡标有“2
V,4
W”,电动机D的内阻r=0.5
Ω,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调到1
Ω时,电灯和电动机均能正常工作,求:
(1)电动机两端的电压;
(2)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14.如图所示,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为C,极板间距离为d,上极板正中有一小孔,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速度恰为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极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
(2)极板间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3)小球从开始下落运动到下极板处的时间.
15.如图所示,AB是真空中的两块相距为d1=0.5m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UAB=200V。O、P分别为AB板上正对的两个小孔,在B板右侧有足够长倾斜放置的挡板EF,挡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00。已知小孔P到挡板的水平距离PD=0.5m。某一质量m=4×10-10kg,电荷量q
=1×10-4C的正电粒子,从小孔O由静止开始向B板运动,经小孔P水平射出打到挡板上。不计粒子重力。
(1)求粒子从小孔O运动到挡板上的D点所用的时间。
(2)如果在B板右侧至EF区域加上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2,粒子仍能打到挡板上,求所加电场E2的最大值。
1.C
2.C
3.D
4.D
5.B
6.BC
7.AD
8.AC
9.AD
10.AD
11.AC
12.BC
13.解析:(1)电灯和电动机正常工作:I==
A=2
A.(1分)
设电动机两端电压为U′,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U灯+U′+I(R+r).(2分)
U′=E-U灯-I(R+r)=14
V-2
V-2×(1+1)
V=8
V.
(1分)
(2)电动机输出功率:
P出=U′I-I2r=8×2
W-22×0.5
W=14
W.
(3分)
(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P总=EI=14×2
W=28
W.
(3分)
14.解:(1)小球到达小孔前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v2=2gh(2分)
解得:v=(1分)
(2)对从释放到到达下极板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有:
mg(h+d)﹣qEd=0(2分)
解得:
E=(1分)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为:
U=Ed=,(1分)
电容器的带电量为:
Q=CU=.(1分)
(3)加速过程:
v=
gt1(1分)
减速过程,有:
v=
at2(1分)
mg﹣qE=ma(1分)
t=t1+t2(1分)
联立解得:
t=.(1分)
15.解:(1)粒子在两板间运动时:
(1分)
(1分)
(1分)(应用动能定理求速度也得分)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1分)
粒子到达P孔时的速度
粒子由P孔运动到挡板的时间(1分)
粒子从小孔O运动到挡板上的D点所用的时间(1分)
(2)当电场强度最大时,粒子运动轨迹与板相切,速度方向沿板EF,
(2分)
(2分)
根据推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于水平位移中点
(2分)
联立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