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八上 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苏教版八上 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9 07:45:56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教学设计
课题 古代诗词四首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能力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其隽永的意境。
知识目标 熟练并准确地背诵五首诗词。
重点 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其隽永的意蕴。
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四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板书:古代诗词四首 思维发散 由诗歌艺术,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学习《春望》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他的代表作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创作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安。诗人带着报国之心前往四川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3.请欣赏诗歌朗读。4.积累字词:溅(jiàn) 浑(hún) 簪(zān)胜(shènɡ) 搔(sāo)5.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 http: / / www.21cnjy.com )6.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8.总结全诗:《春望》这首诗是诗人忧乱伤春之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的前四句即前半部分是诗人感时忧国的内容,都统一在“望”中。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象也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借景抒情,由景见情,而不直抒其情,其情由隐到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从景与情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象诗人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思家念亲。诗的后四句,是由前半部分触发而出,又进一步有所发展。由前面的景,写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诗人眺望春景,想望亲人,盼望军官,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结——一位稀疏白发的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面对遍地草木,心思远方的亲人,老泪纵横,忧心忡忡,叫人怆然泪下。将前面感时、恨别之情概括无遗,又给人以实感,这也是诗人所擅长的写法。二、学习《泊秦淮》1.作者简介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名作品有《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有《樊川文集》传世。2.写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泊秦淮》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3.文题解说 “泊”,停泊、靠岸之意。“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4.请欣赏诗歌朗读。5.学习《泊秦淮》的内容。诗歌的第一句用两个“笼”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染出空冷愁寂的情调。第二句交代了停船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以下两句的展开做铺垫。第三、四句诗写诗人在船上听到对岸酒楼中歌女们演唱“亡国之音”后激起的无限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6.赏析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婉曲清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既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7.诗的主旨 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社会现实。 三、学习《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传世。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2.写作背景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3.请欣赏词作朗读。4.释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5.掌握字词。万兜鍪(dōu móu)6.赏析词作(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 ( http: / / www.21cnjy.com )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7.合作探究: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会有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8.小结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四、学习《过零丁洋》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从容殉国。他能诗能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是其最为人所熟知和称道的诗歌作品。2.诗题解说 “过零丁洋”:“过”,经过、途经之意。“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公元1279年,文天祥途经零丁洋时写下此诗,以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3.创作背景 《过零丁洋》作于宋祥兴二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279年)。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写下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4.请欣赏诗歌朗读。5.赏析诗歌。(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暗指形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险恶和境况的危苦。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示例: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知作者。自主学习,相互探究。明内容。悟诗情。知作者。明内容。赏析名句,合作探究,披文入情。把握诗歌主旨。知作者。学会赏析词作的方法。分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作者的心境。把握本词的写作技巧。悟词情。知作者。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然后选派代表回答。悟诗情。发散思维,由此及彼,升华情感。 了解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分析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感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解诗题。分析这首诗所写的内容。难点突破,理解本诗的主旨。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解题。引领学生精析全词。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研读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词句、鉴赏诗词。 总结本词的写作技巧。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解诗题。了解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精析全诗。由诗人的身份展开联想,再结合当时作诗的环境,尤其理解尾联的含义,及其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课堂练习 1.填空。(1)《泊秦淮》中写景的名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烟笼寒水月笼沙。表现诗人关心国家命运,抨击黑暗现实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对四首诗词赏析有误的是( C ) A.《春望》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B.诗人杜牧在《泊秦淮》诗中云:“烟笼寒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就描写了金陵秦淮河边纸醉金迷的夜市景象。C.《过零丁洋》中五六句巧用两个地名,抒写自己兵败被俘后经过“惶恐滩”、“零丁洋”时内心的痛苦和悲愤之情。D.《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怀古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诗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许多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警句流传至今,仍然经久不衰,而且对今人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在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多多搜集这样的警句,以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词。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春望杜甫国破城荒 凄 花鸟泪惊 悲 忧国 对比反衬 烽火家书 苦 忧民 触景生情 白头更短 愁泊秦淮写景:忧愁伤感悲愤忧国抒情:讽刺揭露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过零丁洋(述怀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说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 ) ( ) ( ) ( ) ( ) ( )
溅 搔 簪 寥 惶 遭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__朝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现实主义诗人,他与___________合称为“李杜”,他的《石壕吏》与《    》《    》一起合称为“三吏”。我们所学的《    》诗是作者早期的作品。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杜牧是晚唐杰出_________。人称“______”,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______”。著名作品有《 》《 》《 》等。 21cnjy.com
4.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起兵抗元。21·cn·jy·com
B.诗的三四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富艺术感染力。
C.诗的五六句巧用两个地名,抒写自己兵败被俘后经过“惶恐滩”、“零丁洋”时内心的痛苦和悲愤之情。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中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5.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诗题中的“望”一方面是看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待。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6.对《泊秦淮》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www.21-cn-jy.com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7.在《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1教育网
A.赞扬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
B.对敌人的轻蔑。
C.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成材。
D.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3)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9.这首诗中写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溅(jiàn) 搔(sāo) 簪(zān) 寥(liáo) 惶(huánɡ) 遭(zāo)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借此指亡国之音。
3.文学常识填空。
(1)唐  李白 《潼关吏》 《新安吏》 《望岳》
(2)诗人 小杜 小李杜 《阿房宫赋》 《过华清宫绝句》 《赤壁》
4. C
5. D
6. D
7. D
8.(1)隔江犹唱后庭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城春草木深
二、课外阅读
9.红树 青山 日 草 亭 落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古代诗词四首
2017苏教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鸟窝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这三大美誉的季羡林老师写的《成功》。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他的代表作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一、学习《春望》
杜甫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诗人带着报国之心前往四川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请欣赏诗歌朗读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溅(jiàn)
浑(hún)
搔(sāo)
胜(shèng)
簪(zān)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总结全诗
《春望》这首诗是诗人忧乱伤春之作。诗的前四句即前半部分是诗人感时忧国的内容,都统一在"望"中。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象也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借景抒情,由景见情,而不直抒其情,其情由隐到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从景与情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象诗人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思家念亲。诗的后四句,是由前半部分触发而出,又进一步有所发展。由前面的景,写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诗人眺望春景,想望亲人,盼望军官,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结——一位稀疏白发的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面对遍地草木,心思远方的亲人,老泪纵横,忧心忡忡,叫人怆然泪下。将前面感时、恨别之情概括无遗,又给人以实感,这也是诗人所擅长的写法。
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名作品有《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有《樊川文集》传世。
二、学习《泊秦淮》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泊秦淮》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鸟窝
新课讲解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文题解说
“泊”,停泊、靠岸之意。“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请欣赏诗歌朗读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第一句
第二句
学习《泊秦淮》的内容。
诗歌的第一句用两个“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染出空冷愁寂的情调。
第二句交代了停船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以下两句的展开做铺垫。
第三、四句
第三、四句诗写诗人在船上听到对岸酒楼中歌女们演唱“亡国之音”后激起的无限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赏析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清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既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诗的主旨
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社会现实。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鸟窝
新课讲解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传世。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作者简介
三、学习《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写作背景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请欣赏词作朗读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释题: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明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掌握字词的读音:
万兜鍪(dōu móu)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词作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析词作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会有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小 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从容殉国。他能诗能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是其最为人所熟知和称道的诗歌作品。
四、学习《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过零丁洋”:“过”,经过、途经之意。“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公元1279年,文天祥途经零丁洋时写下此诗,以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诗题解说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创作背景
《过零丁洋》作于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写下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请欣赏诗歌朗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暗指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1.填空。
(1)《泊秦淮》中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关心国家命运,抨击黑暗现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烟笼寒水月笼沙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2.对四首诗词赏析有误的是( )
A.《春望》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B.诗人杜牧在《泊秦淮》诗中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就描写了金陵秦淮河边纸醉金迷的夜市景象。
C .《过零丁洋》中五六句巧用两个地名,抒写自己兵败被俘后经过“惶恐滩”、“零丁洋”时内心的痛苦和悲愤之情。
D.《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怀古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C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诗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许多名言警句流传至今,仍然经久不衰,而且对今人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在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多多搜集这样的警句,以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词。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春望
杜甫
国破城荒 凄
花鸟泪惊 悲 忧国 对比反衬
烽火家书 苦 忧民 触景生情
白头更短 愁
泊秦淮
写景:忧愁伤感
悲愤忧国
抒情:讽刺揭露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过零丁洋(述怀诗)
首联——回顾一生
颔联——国破家亡
颈联——追忆过去
感叹眼前
尾联——以死明志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