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教案(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教案(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9-28 22:21:40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②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以及从“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从纷繁的宏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教学仪器及药品:
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量筒、水、酒精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
同学们兴致高涨的观看图片
[引发问题]:遗憾的是这座漂亮的城市存在了不长时间就在人间蒸发了。因为这是2008年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原因呢?
[生]根据物理上学到的宏观知识很容易的得出,当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冰会逐渐地融化为液态的水,再后来就会变为水蒸气蒸发了。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冰会融化,水会蒸发,我们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同学们知道吗?想不想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实验探究一]:将针筒中的水煮沸、观察现象。
[生]观察实验,并清楚观察到体积增大了
[提出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了许多,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得出不同的猜想:1、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2、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4、水分子受热集中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制造悬念]:到底哪组同学的猜想正确呢?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动画,看一下你能获得哪些相关信息。
[多媒体展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动画阅读课本29页上面的水的三态图片,互相交流,得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
2
[生]观看动画以及课本上的三态图片,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
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分子运动的更快,分子间隔变大。
[总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所以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生]阅读课本中“雨后初晴的道路”这部分内容
[问题]: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师]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
方干的快,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生]阅读课本中
“水烧开后的锅盖”这部分内容
[问题]: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这是什么原因?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师]由此看出,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与能量有关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30页的“活动天地”,学习如何用微观观点去解释宏观现象
[活动天地]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绘画组、模型组和情景剧组,从微观角度,去解释: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的高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绘画组用笔在纸上表示温度变化前后温度计中的液体分子变化;
2、模型组用橡皮泥做模型动态表示;
3、情景剧组则通过拟人化的形式,每人扮演一个分子,将温度的变化反映到肢体动作上。
成果展示:我——温度计中的一个小分子为题,进行拟人作文,把温度变化对分子的影响表现出来
[归纳共享]: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分子有了什么认识(即分子的特点)?
[生]互相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①分子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提出问题]你能举出哪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你的观点呢?
[生]互相讨论、回答。
[实验探究二]:50ml水和50ml酒精混和,观察现象。
[生]观察实验,并清楚的看到体积小于100ml。马上就能明白分子之间有间隔这样一个特点。
[大显身手]
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3、活学活用:
3(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3)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看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谈收获]请同学从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谈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的三态变化
(一)、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与能量有关: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二)、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一)自然界的水资源
(二)水的人工净化方法
1.沉降:自然沉降和吸附沉降(除去不溶性杂质)
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除去不溶性杂质)
3.吸附:活性炭、木炭等可做吸附剂
4.消毒杀菌:氯水、漂白粉
(除去微生物)
5.蒸馏:
除去可溶性杂质
补充:
蒸发操作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
2.当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防止固体飞溅。
(三)硬水和软水
1.概念:
2.区分方法:
3.转化方法:
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1.概念:
2.一般区分方法:
(1)能写出化学符号的为纯净物
(2)名称为某化某、氢氧化某、某酸某等为纯净物
3.注意:不要将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判断为混合物。(共19张PPT)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水从固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水蒸汽的体积变大
反之,水从气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导致水蒸汽的体积变小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3.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二、水的天然循环
水的天然循环,属于物理变化
三、天然水水的人工净化
(一)自然界的水资源
三、水的人工净化
(一)自然界的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是淡水不到3%,其中可饮用的淡水不到0.3%
(二)水的人工净化方法
1.沉降
静置沉降
吸附沉降
除去不溶性杂质
2.过滤
滤纸的折叠方法
操作要点:
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
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二)水的人工净化方法
1.沉降
静置沉降
吸附沉降
除去不溶性杂质
2.过滤
一贴、两低、三靠
除去不溶性杂质
3.消毒杀菌
氯水、漂白粉
除去微生物
(二)水的人工净化方法
1.沉降
静置沉降
吸附沉降
除去不溶性杂质
2.过滤
一贴、两低、三靠
除去不溶性杂质
3.消毒杀菌
氯水、漂白粉
除去微生物
4.蒸馏
除去可溶性杂质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定义
实例
区分方法
注意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空气、溶液、矿石…
氢气、镁条、蒸馏水、氧化铜…
1.能写出化学符号的为纯净物
2.名称为某化某、氢氧化某、某酸某等为纯净物
纯净物可有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不要将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判断为混合物。
例:氢氧化钠(NaOH)为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