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冯艳201706111603配套教学设计
1. 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分子的变化和水的组成。
2. 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认识,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从微观上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
重点:由电解水实验认识水分子的变化。
难点:从微观上认识电解水的过程。
教法:实验探究
学法:模型法,学案练习法
教学过程:
以问题导入新课;当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有什么变化?当水通电时水分子又有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一学生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
1、面观察实验现象:电极上是否有气泡产生?正极负极产生气体的比例是多少?
(1)
检验是什么气体,提醒学生体积多的用燃着的木条去实验,体积小的用带火星
的木条去实验,通过检验想象得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能被
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氢气。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探究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小组讨论如何用模型演示水分解的过程。
教师点拨上述问题。得出出结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和成新分子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物质的变化。
3 认识分解反应
学生交流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特点。归纳总结分解反应
的概念
(二)水的合成
刚才我们了解电解水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能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实验探究二学生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教师先演示学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学生实验并
观察实验现象:火焰颜色和生成物的状态。
【交流共享】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产成水的反应过程。
请同学们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与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比较有何异同,从而得出什么是化合反应。
学生自学课本34页,了解氢气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讲解】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这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那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成为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
【提问】根据你对水的了解,你能说一下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从中又懂得了哪些道理?受到了哪些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启发与收获。(共22张PPT)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2.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在加热的条件下,水分子的运动速度
,分子间的间隔
,水由
态变为
态。在这一过中,水分子
,不变因而属于 变化。
水受热沸腾
加快
变大
液
气
数目和大小
物理
知识回顾:
1.净化黄泥水的步骤:
天然水
沉降
过滤
吸附
杀菌
自来水
蒸馏
蒸馏水
创设情景: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水的电解实验
问题:
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的现象:
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管内液面下降,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正极的两倍;
液面下降较多(负极产生)的气体点燃能燃烧(
)
液面下降较少(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氢气
氧气
2、电解水的表达式: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通电
H2
+
O2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通电
H2
+
O2
3、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小结: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3、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5、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碳酸
水+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C、镁+氧气
氧化镁
D、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2.写出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文字表达式?并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3、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课
堂
检
测
A
C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水分子
B.氧原子
C.水元素
D.氢原子
A
5、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的事实是(
)
A.闻酒精的气味
B.水受热蒸发
C.电解水
D.塑料受热变软
C
6、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
:VO2
=2
:
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D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燃烧的现象:
2、氢气燃烧的表达式:
水
点燃
氢气
+
氧气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烧杯变烫(放热)
H2O
点燃
H2
+
O2
3、注意: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氢气不纯,点燃发生爆炸(验纯),其它可燃性气体都要验纯。
那么,如何验纯?
5、化合反应:
水
点燃
氢气
+
氧气
H2O
点燃
H2
+
O2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A+B
AB
AB
A+B
4、氢能源的优点:
(1)热值高(2)原料多
(3)产物是水没有污染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原子
新分子
三、用分子观点解释化学变化
旧分子
1.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微粒保持的
结论: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水分子;
氢分子分成两个氢原子,氧分子分成两个氧原子
从分子变化角度解释氢气和氧气化合成水的反应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四、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单质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C.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课
堂
检
测
D
D
3.根据右图简易电解水的装置回答问题:
(1)与气体a相连的A极是电源的____极(填“正”或“负”,下同),与气体b相连的B极是电源的____极。
(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____________,火焰呈_____色。
(3)写出水通电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这个反应说明水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
负
正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燃烧
淡蓝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分解
氢元素
氧元素
5.研究发现,苍蝇之所以能免受细菌感染,是由于其体内能产生过氧化氢(H2O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过氧化氢是一种混合物
D.过氧化氢是一种氧化物
4.下列各组物质,利用化学性质才能区别开的一组是(
)
A.食盐和白糖
B.紫红色铜和银白色铝
C.汽油和酒精
D.澄清石灰水和水
D
A
(1)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______极。
(2)气体B以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氢气和氧气?
这是根据气体的什么性质?
(4)4分钟后,甲、乙排除管内水的体积比各为多少?
6.下图A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图B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试完成下列问题
正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支持燃烧
1.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2.氢气的检验方法及验纯方法?
小
结
二氧化碳:又称干冰,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大于空气
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即是二氧化碳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
重,不易溶于水
检验方法:把带火星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复燃则为氧气
验纯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管口
将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则不纯,轻微的响声
则纯
检验方法:点燃观察火焰颜色,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看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5.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3.加热试管后,试管破裂的原因?
4.过滤后溶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1)试管外壁有水珠
(2)没有预热
(3)试管靠着灯芯
(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1)过滤时,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滤纸破损
(3)烧杯不干净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且稳定,则气密性好
6.过滤、蒸发所需要的仪器?
7.水的分解,水的合成的文字表达式?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两个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或三脚架、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水
点燃
氢气
+
氧气
水的分解:
水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