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9 09: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1 受季节影响2 受天灾影响3 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徙……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思考:在旧石器时代的上百万年期间,人们就已经普遍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并很早开始食用野生的植物果实,但为什么原始的农业迟迟没有出现呢? 古之人,皆食禽兽,至于神农,人民多,
禽兽不足,于是神农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神农播种五谷农耕思考:如何能更多地得到那些适合保存的、可口的食物来养育子孙呢?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人工栽培稻 2004年11月19日,在道县进行水稻起源考古研究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在玉蟾岩遗址又发现了5粒已经炭化了的古稻谷。而上世纪九十年代,玉蟾岩遗址就曾出土了4粒最原始的水稻谷壳以及最原始的陶器,将人类栽培水稻的历史推进到了1.2万年前,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100项考古发现之一。 原始农耕时代的华夏先民最早栽培成功的农作物主要是粟和稻。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稻 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原始农业10/17/2018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时间:
(2) 兴起地区:
(3) 发展变化:距今9000-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耒耜耕种“刀耕火种”10/17/2018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农作物种植、(2)家畜饲养的出现
(3)聚落、(4)磨制工具的发现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河姆渡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约七千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磨制石器,耒耜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猪、狗……)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定居,挖掘水井,住干栏式房屋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 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 他们为什么将房子建造成这种结构呢?
有什么好处? 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地房屋:干栏式房屋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水井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学习
与探究 先民们已掌握凿井技术,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河姆渡发现距今约五千六百年左右、由二百余根桩木和长圆等组成的水井,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河姆渡出土植物之稻谷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作物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骨耜骨耜耒耜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饲养业河姆渡出土狗骨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密切关系。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陶器陶灶、陶釜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陶器河姆渡遗址内模拟古人用泥土
制作陶饮器的模型没有陶器,就没有史前人类真正的烹饪。烧 烤
石 烹
陶 烹 以水为导热物质,蒸法又将水的导热方式由液态变为气体。 不同导热物质在烹饪上的采用,是人类在科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玉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乐器 河姆渡的出土陶埙,埙身呈鸭蛋形、中空,一端有一小吹孔。 骨哨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狩猎时模拟动物声音的狩猎工具。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 河姆渡出土的纺轮、两端削有缺口的卷布棍、梭形器和机刀等,据推测这些可能属于原始织布机附件,显示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由手工编织发明了原始的机器。纺织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 养蚕缫丝是中国特有的产业。自从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7000年前左右的牙雕蚕纹盅木质蝶形器)后,学术界一般就将中国养蚕缫丝业出现的时间定在7000年前左右。蚕纹象牙杖首饰养蚕缫丝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 此蝶形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象牙工艺水准,更为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堪称旷世珍宝。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文化)雕刻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河姆渡人天然漆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它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半坡 半坡人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原始
居民 距今
时间 地点 原始农耕
(工具、作物) 原始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半坡原
始居民约6000年陕西西安
(黄河中游)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推测出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石锥 石刀 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 半地穴式房屋: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 房屋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 干栏式 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明各自特点和判断依据。黄河流域,冬较冷夏较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半坡 半地穴式 从这种不同里你能得到什么样的认识或结论?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方形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 学习
与探究 屋内,中间有一个坑,正对门口,猜猜用来做什么?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房屋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半坡遗址想像图 半坡遗址居住区的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壕沟。 半坡人房屋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业的产生要求定居生活,促使先民建造房屋保护自己、家畜,储藏粮食。
抵御野兽和敌人袭击,将房屋建在一起,外挖壕沟,建围墙。 半坡居民的磨制石器石锛 石锥 石刀 石凿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人石器骨制鱼钩、鱼叉石网坠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推测出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粟(谷子)性喜高温,耐旱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人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推测出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半坡人制作的陶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人陶器彩陶鱼纹盆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人人面鱼纹陶盆 猜一猜这些图案有什么含议呢?陶器 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 活的记录。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人陶器半坡陶器刻画的符号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尖底瓶——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
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
子,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
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
瓶就倒置于水中;由于水的浮力,瓶
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
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
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
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
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猜一猜这是做什么的呢?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人陶器想一想,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个样子?这说明了…..科学知识的萌芽。陶纺轮将纤维捻合成纱的过程称为纺用以下坠转动的重物称为纺轮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半坡人骨针、骨梭 猜一猜它是做什么的呢?如何使用呢?纺织原始
居民 距今
时间 活动
区域 原始农耕
(工具、作物) 原始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河姆渡
原始居民7000年左右浙江余姚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等
陶器半坡原
始居民约6000年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彩陶木结构水井干栏式房屋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半地穴式房子乐器纺织、制衣(长江流域)(黄河中游)种植水稻骨器、角器弓箭、长矛、石球渔叉、渔钩、石网坠骨耜玉器乐器织布机养蚕缫丝雕刻使用天然漆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合作探究: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处于同一时代,有人说“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过着同样的生活”,你同意这样的结论吗?为什么?不同意。半坡和河姆渡原始有很多相同点,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点。
相同点:1、都使用磨制石器;2、都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3、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4、都会烧制陶器,手工业得到发展;
不同点:1、生活区域不同;2、种植的作物不同;3、房屋建筑结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