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6课
戊戌变法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_____________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2.过程:_______、梁启超联合在京师参加会试的举人
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3.影响:拉开了_________运动的序幕。《马关条约》康有为变法维新4.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
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
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______和天津的___________。《时务报》《国闻报》二、百日维新
1.背景:
(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
睫。
(2)康有为上书皇帝,呼吁变法救国。
(3)_______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光绪帝2.开始: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
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3.主要内容:工矿企业八股4.戊戌政变:
(1)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_______的利
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2)过程:1898年9月21日,_________等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顽固派慈禧太后(3)结果:康有为、梁启超出逃,_______、刘光第、林
旭、杨锐、杨深秀和康广仁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
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5.名称由来: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变法历时103天,又称_____________。
6.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谭嗣同“百日维新”【微点拨】
☉易错点1: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
☉易错点2: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民主化。☉易错点3: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百日维新指的是戊戌变法的高潮事件;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微思考】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提示:(1)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2)没有群众基础。
(3)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微阅读】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绝命诗【解读】这里的“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卖国偷生的顽固派。因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搞变法,所以当遭到顽固派镇压的时候,无力反抗,才发出“无力回天”的感叹。“死得其所”表现了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图解历史】
人物:康有为
派别: A ?
事迹:1895年组织 B ,上书
光绪帝主张变法图强
A:_______ B:_________维新派公车上书【知识构建】 回首戊戌,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存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用生命唤醒东方睡狮的爱国志士们!【救亡图存——公车上书】
材料一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举人们为何会群情激愤?这一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事件:公车上书。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大展宏图——百日维新】
材料二(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提示:①相同点: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都发展工业、建立新式军队、重视教育;都推进了中国近代化。②不同点:洋务运动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侧重于经济领域,开启了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侧重于政治领域,开启了政治民主化。(3)梁启超认为:“(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请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提示:政治上的措施,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经济上的措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教育上的措施,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民主思想的传播;军事上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总之,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曲终人散——戊戌政变】
材料三 ……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
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
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
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4)你认为出现材料三所描述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你对“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提示:原因: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等。
理解: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唤醒了资产阶级革命。(任何一条均可)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2-1-c-n-j-y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895年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来源:21cnj*y.co*m】
2.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
A.强学会成立 B.《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开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题干可知这是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21cnjy.com
3.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戊戌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报刊主要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www-2-1-cnjy-com
4.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
为走救国之路,____A____再次上书;
不作亡国之君,____B____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____C____发动政变;
以血唤醒民众,____D____慷慨就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D四处对应的人物分别为康有为、光绪帝、慈禧太后、谭嗣同。
5.(2017·安庆质检)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21·cn·jy·com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称为“戊戌变法”,因这次变法仅历时103天,又称它为“百日维新”。【出处:21教育名师】
【拓展延伸】光绪帝是不是一个维新派?
从变法的目的看,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不作“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的统治权力。从变法法令的内容看,虽然对旧制度
作了不少的改革,但是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对官制进行改革,维护的仍然是封建统治。所以光绪帝不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而是一个封建帝王,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6.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这次变法被称为“戊戌变法”。2·1·c·n·j·y
7.某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某同学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商人”,他赞同的法令应该与经济有关。A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B属于教育方面的措施,C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D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
8.图片能反映历史。1898年,北京城各茶馆里的人都
对右图中的人物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
论是 (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图片描述的是谭嗣同在刑场英勇就义时的场景。www.21-cn-jy.com
9.1898年,紫禁城内发生政变,慈禧太后再度出面执政,到处搜捕被视为乱党的改革者,原本被裁撤的政府部门和各类官职也重新恢复,军政大权则由太后信任的权贵控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造成此事件发生的原因 (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公车上书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实施维新变法,而变法内容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因此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结束了变法维新运动。21·世纪*教育网
10.(2017·东营垦利质检)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版权所有:21教育】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蔚然成风,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1*cnjy*com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21*cnjy*com
材料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事件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谁在什么事件失败后说的?
【解析】第(1)题《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第(2)题考查的是戊戌政变后,谭嗣同为变法甘愿流血牺牲的场景。结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来作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谭嗣同。戊戌变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898年我国中文报刊统计
时间
报刊总数
(种)
华人创办报
刊数(种)
华人创办报
刊数比例
1895
7
3
43%
1898
47
39
83%
材料二 梁启超《变法通议》一书,犹如当头一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后,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仍然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
(1)19世纪晚期,华人创办报刊数量增加主要是什么历史运动推动下的产物?
(2)材料二表明,该历史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3)比较洋务运动和该历史运动在学习西方内容方面的侧重点。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一的时间信息“1895-1898年”分析可知,正处在维新变法时期,在此基础上解答第(2)题,第(3)题考查比较辨析能力,根据所学归纳即可。21教育网
答案:(1)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2)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军事器物);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