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中华民国的创建

文档属性

名称 3.10 中华民国的创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9 15:12:30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形势发展: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
政府。
2.中华民国建立:
(1)标志:_____年__月__日,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11孙中山(2)纪年:以1912年为_________,改用公历。
(3)机构: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意义:_____________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_______下诏退位,清朝
统治结束。
2.窃取果实:
(1)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
(2)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被选举为临时大总
统。宣统帝(3)3月,_______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职务,临时政府迁往_____。袁世凯北京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_______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
布。
2.内容:孙中山全体国民立法权3.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原教材:无“具有”)
性质的重要文件。
4.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__制度和民主自由原
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民主共和【微点拨】
☉易错点:清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是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易混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颁布的。☉关键点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关键点2: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微思考】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提示:(1)帝国主义的支持。
(2)袁世凯手中掌握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3)袁世凯玩弄两面派手段。他一面派军队进攻武汉,威胁革命党人;一面派人与革命党人谈判;同时对清王室施加压力,威逼清帝退位。
(4)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根本原因)【微阅读】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解读】意思是推翻满清的君主专制政权,巩固新生的中华民国政府,为民众谋划幸福生活和社会,这些是所有国民的愿望所趋。我孙中山一定会遵循它,以忠于祖国,为人民大众服务。表达了孙中山全心全意,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高尚品格。【图解历史】
时间: A 
地点: B 
标志: C?
A: _____________ B: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912年1月1日南京?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成立)【知识建构】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在《中华民国国歌》中,一起探究百余年前历史发展的脉络。【分辨历史发展】(1)以上图片反映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重新排列这些图片的顺序。(填字母代号)
反映辛亥革命重要成果的是   。
提示:B A D C A、D【回顾历史痕迹】
(2)图A事件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哪一政府的成立?它的成立实现了哪一革命目标?
提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目标:创立民国。(3)图B是哪一政党的机关报?图D法律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提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图C说明了什么?
提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革命失败。【客观评价历史】
材料一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近代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5)材料二中说辛亥革命“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吗?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提示:答案一:没有落空:取得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二:落空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21教育网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 (  )
A.北京 B.南京 C.武昌 D.广州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国的成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2017·南通如皋质检)“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孙中山发表的《临时大总统誓词》 (  )【来源:21cnj*y.co*m】
A.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正式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C.宣布中国封建制度最终结束
D.表明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国的成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出处:21教育名师】
3.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封建统治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最终结局的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联系所学知识,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失败”实质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最终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故题干得出的结论是“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www.21-cn-jy.com
4.如图所示碑文反映了西沙群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其落款的民国纪年转换为公元纪年,应是 (  )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目给出的图片中有“民国三十五年”字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1912+35-1=1946年。【版权所有:21教育】
5.(2017·扬州宝应模拟)“……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该诏书颁布于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1912年1月1日 B.1912年2月12日
C.1912年2月15日 D.1912年3月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宣统帝退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中关键信息是“最后一份皇帝诏书”,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题中材料就是这份诏书的部分内容。21*cnjy*com
6.下图为1912年的“共和四杰”(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火柴商标图案,是为纪念民国共和曙光初显而作,商人之所以印制这一图案,是由于当时的“共和四杰” (  )
A.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B.领导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C.推动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团结合作建设中华民国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他们共同的贡献是促使清帝退位,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故A正确;武昌起义取得成功是由于湖北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并不是由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故B错误;袁世凯表面赞成共和却梦想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故C错误;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倒行逆施破坏民主共和,孙中山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故D错误。
7.甲、乙两位同学对20世纪初的中国进行研究后,发表了以下看法。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下列史实能支持甲、乙同学观点的是 (  )
A.甲:百日维新  乙:戊戌政变
B.甲:辛亥革命  乙: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甲:洋务运动  乙: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甲:北伐战争  乙: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因此,20世纪初的中国,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8.(2017·张家港质检)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
A.1905年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
B.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D.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B、C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属于史实。由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D属于观点。
9.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利益;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在客观上抵抗列强的侵略。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孙中山的辛亥革命,都是探索民族发展的道路。21·cn·jy·com
10.(2017·苏州高新区质检)2017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发动武昌起义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建立兴中会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⑤③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主要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题中所列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1905年、1912年1月、1911年、1912年3月和1894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国民的权利,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题中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后,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的表现。
二、非选择题
12.(2017·河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又上书李鸿章,更为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要求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在全国实行改革,认为这是“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材料二 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www-2-1-cnjy-com
 ——N·佩弗《远东》
(1)据材料一,孙中山最初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21cnjy.com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你对孙中山的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一概括,不难看出孙中山要求改革以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抛弃改良的幻想,由主张变法改革变为以暴力革命,主要是因为他认识到变法改革的道路行不通。据此分析回答第(2)题。第(3)题从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角度回答。第(4)题结合孙中山的功绩概括回答。2·1·c·n·j·y
答案:(1)要求改革以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2)变化:抛弃改良的幻想,由主张变法改革变为以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因为他认识到变法改革的道路行不通。2-1-c-n-j-y
(3)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府。理解: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解救中国的道路。21*cnjy*com
(4)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意思相近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