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_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百家争鸣(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_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百家争鸣(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9 15: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1.战国七雄是哪些?2.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3.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叫什么?课前听写第8课百 家 争 鸣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
思想是什么?3.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哪些?4.百家争鸣的影响是什么?课前预习1.道家学派创始人。
2 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3.代表作:《道德经》。
一、老子1.儒家学派创始人
2.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二、孔子1.核心思想:
2.政治主张:
3.教育成就:
“仁”。以德治国。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4.孔子的思想后被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二、孔子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因此思想领域出现不同学派,各陈其说。三、百家争鸣相关史事
“诸子”中的“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春秋时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到春秋末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便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到战国时期,“子”便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了。 “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孟子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儒家老子
孙武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墨子》书影 主张:“兼爱”“非攻”;选贤;节俭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1.孟子:亚圣
2.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4.代表作:《孟子》材料研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1.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
2.代表作:《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1.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主张:反对空谈仁义;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代表作:《韩非子》兵家学派创始人:孙武1.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代表作:《孙子兵法》3、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 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