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0课《创造学思想录》教学设计
课题 创造学思想录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能反复品味文中思想精华,并在学习中借鉴使用。
能力目标 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知识目标 了解“语录体”这种形式的特点。
重点 1.把握思想录中的基本精神。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难点 1.把握思想录中的基本精神。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日益加快,知识经济——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初见端倪。在这经济转变的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多极化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今天我们来学习《创造学思想录》,你一定会得到很多的启示。 思维发散。 通过讲述,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1.介绍作者罗吉尔·冯· ( http: / / www.21cnjy.com )奥赫,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思维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者,他在2001年2月写的《创造学思想录》,共64条,由张开逊翻译成中文,被介绍到中国。《深圳特区报》从64条中,选择了8条,在报上发表,并上了“深圳报业集团网站”,全国各网站纷纷转载。该文在全国影响相当深远。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了解作者。(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3.积累字词。声誉(yù) 卓著(zhuó) 疆界(jiānɡ)俨然(yǎn)焙烧(bèi)一筹莫展(chóu)4.理解词语的意思。俨然:形容很像。卓著:突出地好。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灵性: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焙烧:把物料加热而不使熔化,以改变其化学组成或物理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5.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个层次的意思。 全文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解决重大问题,不仅需要严肃的态度,更需要灵活的头脑。 第二部分(2-8):培养灵活头脑的途径和方法。第2自然段:造就自己规则,不拘前人经验。第3自然段:多问几个假若,逆向思考问题。第4自然段:使用你的想象,头脑始终鲜活。第5自然段:与众不同思考,他山之石攻玉。第6自然段:从箱子里走出,路不通再选路。第7自然段:看到画面之外,思考问题超前。第8自然段:设计顺其自然,创造以人为本。二、精读感悟(一)放松1.理解分析:态度严肃不代表有创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获得灵感。作者以猴子为喻,形象细致地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2.举例: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记忆的能力反而会提高,创造力反而会爆发出来。②和尚打禅,关键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才能顿悟。③“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④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创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科学家古德意在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热得烫手的炉子上,当他刮下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经过加热的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尽管很热,但不粘了,冷却后也不硬了。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放松状态下无意识发现的。(二)造就你自己的规则理解分析:叙述了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例子。“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筹莫展”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解开“高尔丁死结”的窘态。而亚历山大却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因循守旧和创造是对立的。死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没有创造意识。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造”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的真谛。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摹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打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多问几个假若1.理解分析:“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用以“扩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离奇的问题都是奇思异想,这种奇异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满足自己的处境。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奇思异想就是要打破规则,如果遵守规则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2.举例: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做是“科学的先遣的侦察兵”。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现代高能物理在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以后,196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是由下一层次的夸克粒子组成的。这一假说促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四)使用你的想像力1.理解分析:这一段是讲想像力在创造性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中的重要性。第一句话是讲幼年时的想像力。第二句话是引用人们的话,从反面说。第三句话是引用名人名言,从正面说。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孩子的想像力出于他们的好奇心。长大后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样想”。“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为什么后来有的人没能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长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会丧失想像力? 2.举例:孩子是富有想象力的。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问中学生是什么,中学生的答案是“粉笔画在黑板上的一个点”。这是唯一答案。但幼儿园孩子的回答却有50多种。是压扁的臭虫,是猫头鹰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理解分析:换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就可能有所发现,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个”就是勇敢创造者,面对前人没有尝试的事物,有人发挥了想象力,打破了规矩,取得了成功。 (六)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理解分析: 这一段谈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也就是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是来自人类自身的“训练”。然后举例证明,启发人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七)看到画面之外理解分析:这一段是来自生活的感悟。创造者要有远见,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潜在的机遇,要从眼前的事物看到发展的趋向。文中的农民没有想到这条铁路将会给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产品找到更多的市场,更没想到这条铁路将把他拖入竞争。通过这个例子,指出创造者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发展、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八)顺其自然 1.理解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2.举例: 我国古代有则寓言故事,讲一个植树专家所植之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顺其自然。 三、了解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特点:自由灵活,短小隽永,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创造者的实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 知作者。自主学习,相互探究。精读全文,思考问题并回答。理解“放松”。理解“造就你自己的规则”。理解“多问几个假若”。理解“使用你的想象力”。理解“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理解“从箱子里走出来”。理解“看到画面之外”。理解“顺其自然”。 了解作者。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理清课文的思路。引导学生精析全文。分析“放松”。分析“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分析“多问几个假若”。分析“使用你的想象力”。分析“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分析“从箱子里走出来”。分析“看到画面之外”。分析“顺其自然”。 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语录体的特点。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智慧(huì) 俨然(yǎn) 记载(zài) B.焙烧(péi) 开拓(tuò) 卓著(zhuó) C.牡蛎(lì) 亨通(hènɡ) 疆界(jiānɡ) D.踏实(tā) 灵性(xìnɡ) 痒痒(yǎnɡ)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浚工 态度严肃 与众不同 拦腰戳断 悠雅 设计优美 顺其自然 一愁莫展 改正:浚—竣 戳—截 悠—优 愁—筹 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用亚历山大劈开高尔丁死结的故事,论证只有造就自己的规则,才能解决难题。 B.用“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启发读者要善于“多问几个假若”。 C.用锯末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例子证明不同于别人思考的好处。 D.用衣荷华州的一个农民看见新铁路的所想证明农民的观点狭隘。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从课文八个片断中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希望大家在生活学习中能融会贯通,逐渐把握其基本精神。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创造学思想录放松(猴子痒痒——表情严肃)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亚历山大大帝砍开“高尔丁”死结)多问几个假若(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使用你的想像力(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长大后呢?)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第一个,锯末——燃料等,留心生活,勤于思考)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打破固定思维) 看到画面之外(火车——广阔市场、竞争)顺其自然(道路自然形成)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结构脉络。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创造学思想录》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句意在横线上依次填充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知识,使自己______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21cnjy.com
A.吸收 学识 创造性 B.汲取 学问 创造
C.吸收 学问 创造性 D.汲取 学识 创意
2.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所以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B.因为非典型肺炎来势凶猛,极易传染,所以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忘我地工作在“抗非典”的第一线。
C.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适合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D.我们学习,不仅要接受前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积累的飞跃。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醉驾的情况不再发生。
C.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今天的中国经济,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课,让我懂得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
B.李新月同学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C.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D.乐至县教育局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全县所有学校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5.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②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③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④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⑤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② C.①⑤④②③ D.⑤③②①④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小,全校大概有一两千名学生。
B.“你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
C.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D.我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7.下列加点成语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王明同学。
B.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C.富有创意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二、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有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21教育网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将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21·cn·jy·com
④“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www.21-cn-jy.com
⑤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作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者的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2·1·c·n·j·y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从多个方面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了论证,其中第二个方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简要谈谈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吸收指接纳;接受。汲取指吸取。所以应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汲取知识。学识即学问和知识。一般说学识渊博。创造指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了。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所以说新的创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D
解析:A项不是因果关系,“所以”改为“如果”表假设关系。B项该句为强调医务工作
者临危不惧,忘我工作的精神,表转折关系,关联词改为“虽然……但是”,C项关联词
语不搭配,“既然”改为“即使”。
3.A
解析:选A项。B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C项语意重复,应删去“目前”;D项关联
词搭配不当,“而且”应改为“但是”。
4.C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让”或“通过”。 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不仅在班里拔
尖,而且在全校也名列前茅”。D项滥用否定,应为“严防安全出问题”。
5.A
解析:①是总说,④承接①中的“保护”一词进一步论述创作好作品的重要性。
6.B
解析:说话人在中间,应该将“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之后的冒号改为逗号。
7.A
( http: / / www.21cnjy.com )
8.D
解析:A项语序不当,把“完善”和“建立”调换位置。B项搭配不当“水平”改为“能
力”。 C项成分残缺,“在”或“使”去掉一个。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
识记常见的语病类型。
二、阅读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第二个方面”,抓住文章第②③④段的首句,即各段的中心句进行
梳理,第③段的中心句即是第二个方面的答案。
11.举例论证(例证),比喻论证(喻证)。
解析:“他”指金圣叹,这是举例子,是举例论证。“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
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是比喻句,所以是比喻论证。
12.提示“动笔墨”要注意的问题,避免认识偏颇或误解;使论证严密。
解析:注意“然而”一词是表示转折,是作者对动笔墨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说明,以防偏
激和片面,论证更有力,更严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创造学思想录
苏教版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鸟窝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这三大美誉的季羡林老师写的《成功》。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日益加快,知识经济——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初见端倪。在这经济转变的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多极化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
鸟窝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这三大美誉的季羡林老师写的《成功》。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今天我们来学习《创造学思想录》,你一定会得到很多的启示。
新课讲解
介绍作者
罗吉尔·冯·奥赫,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思维科学学者,他在2001年2月写的《创造学思想录》,共64条,由张开逊翻译成中文,被介绍到中国。《深圳特区报》从64条中,选择了8条,在报上发表,并上了“深圳报业集团网站”,全国各网站纷纷转载。该文在全国影响相当深远。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积累字词。
声誉(yù)
卓著(zhuó)
疆界(jiāng)
俨然(y n)
焙烧(bè i)
一筹莫展(chóu)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
俨然:
卓著:
一筹莫展:
灵性:
焙烧:
开拓:
优雅:
形容很像。
突出地好。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
能力。
把物料加热而不使熔化,以改变其化学组成或
物理性质。
开辟;拓展。
优美雅致。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个层次的意思。
(1):解决重大问题,不仅需要严肃的态度,更需要灵活的头脑。
(2-8):培养灵活头脑的途径和方法。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造就自己规则,不拘前人经验。
多问几个假若,逆向思考问题。
使用你的想象,头脑始终鲜活。
与众不同思考,他山之石攻玉。
从箱子里走出,路不通再选路。
看到画面之外,思考问题超前。
设计顺其自然,创造以人为本。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第7自然段
第8自然段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放松
理解分析
态度严肃不代表有创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获得灵感。
作者以猴子为喻,形象细致地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新课讲解
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记忆的能力反而会提高,创造力反而会爆发出来。
②和尚打禅,关键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才能顿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④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创造。美国科学家古德意在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热得烫手的炉子上,当他刮下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经过加热的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尽管很热,但不粘了,冷却后也不硬了。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放松状态下无意识发现的。
举
例
: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二)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叙述了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例子。
“一筹莫展”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解开“高尔丁死结”的窘态。
而亚历山大却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因循守旧和创造是对立的。
死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没有创造意识。
理
解
分
析
: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造”二字的真谛。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摹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 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
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打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造就自己的规则”,“规则”是规律、法则的意思。“自己的规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法则,是个性化的,但必须是科学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三)多问几个假若
理解分析: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用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
离奇的问题都是奇思异想,这种奇异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满足自己的处境。
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奇思异想就是要打破规则,如果遵守规则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
新课讲解
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举例: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做是“科学的先遣的侦察兵”。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现代高能物理在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结构以后,196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是由下一层次的夸克粒子组成的。这一假说促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这一段是讲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第一句话是讲幼年时的想像力。
第二句话是引用人们的话,从反面说。
第三句话是引用名人名言,从正面说。
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孩子的想像力出于他们的好奇心。长大后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样想”。“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为什么后来有的人没能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长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会丧失想像力?
理解分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孩子是富有想象力的。一个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问中学生是什么,中学生的答案是“粉笔画在黑板上的一个点”。
这是唯一答案。但幼儿园孩子的回答却有50多种。是压扁的臭虫,是猫头鹰的眼睛,等等。
举 例: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看问题,就可能有所发现,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个”就是勇敢创造者,面对前人没有尝试的事物,有人发挥了想象力,打破了规矩,取得了成功。
理解分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六)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理解分析:
这一段谈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说的“ 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也就是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是来自人类自身的“训练”。然后举例证明,启发人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新课讲解
这一段是来自生活的感悟。创造者要有远见,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潜在的机遇,要从眼前的事物看到发展的趋向。
文中的农民没有想到这条铁路将会给他的产品找到更多的市场,更没想到这条铁路将把他拖入竞争。通过这个例子,指出创造者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发展、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七)看到画面之外
理解分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八)顺其自然
理解分析:
这一段也是来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设计”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顺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举例:
我国古代有则寓言故事,讲一个植树专家所植之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顺其自然。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了解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
特点:自由灵活,短小隽永,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创造者的实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1.下列红色字体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智慧(huì) 俨然(y n) 记载(zài)
B.焙烧(péi) 开拓(tuò) 卓著(zhuó)
C.牡蛎(lì) 亨通(hènɡ) 疆界(jiānɡ)
D.踏实(tā) 灵性(xìnɡ) 痒痒(y nɡ)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浚工 态度严肃 与众不同 拦腰戳断
悠雅 设计优美 顺其自然 一愁莫展
D
改正:浚—竣 戳—截 悠—优 愁—筹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用亚历山大劈开高尔丁死结的故事,论证只有造就自己的规则,才能解决难题。
B.用“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启发读者要善于“多问几个假若”。
C.用锯末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例子证明不同于别人思考的好处。
D.用衣荷华州的一个农民看见新铁路的所想证明农民的观点狭隘。
D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从课文八个片断中,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希望大家在生活学习中能融会贯通,逐渐把握其基本精神。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学问和智慧》。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创造学思想录
放松(猴子痒痒——表情严肃)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亚历山大大帝砍开“高尔丁”死结)
多问几个假若(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
使用你的想像力(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长大后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第一个,锯末——燃料等,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打破固定思维)
看到画面之外(火车——广阔市场、竞争)
顺其自然(道路自然形成)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