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我国的古诗词源远流长,内容涉及也非常广泛。其本课所选的两首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描述了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出塞》一诗通过对戍边战士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重用良将、消除边患的感情。古诗二首第一课时16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朗读、理解、背诵两首古诗,体会汉语的韵律美。(重点)柏bǎi葵kuí羹gēng松柏 冢 舂谷bǎizhǒngchōng君:
舂:
道逢:
遥看: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在路上遇到。
远远看去。累累:
狗窦:
中庭:
旅谷:
旅葵: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屋前的院子。
野生的谷子。
即野葵。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弄清这首古诗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
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远看过去那是你家,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野兔从狗洞里钻入,野鸡飞到了梁上,院子里杂谷丛生,水井边长满了野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采集院中野谷用来做饭,摘下院中葵叶用来做汤。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饭菜不一会儿就熟,却不知能送给谁来共用。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手拄拐杖出门向东望去,老翁只能默默流泪。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前两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十五”和“八十”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战争时间之长,也写出了战争的残酷。经过六十五年的征战,他大难不死活着回家,真是万幸。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出了主人公急于知道家中情况的心理。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老兵大难不死回到家乡,本应高兴,但是现实的苦难并没有终结,那个期盼已久的家如今成了荒冢累累的墓地。向往已久的温馨的家已荡然无存,暖融融的心里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这是以哀景写哀情。“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通过野兔、野鸡的活动描绘出一幅荒凉无比的画面。这几句诗进一步写出了院中的荒凉景象。这也是以哀景写哀情。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为解无米之炊,老翁只得采摘残院中的野谷、野葵充饥。可以想象,老翁要想活下去将是多么艰难!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天灾人祸,亲人一一离世,本想与亲人团聚,现在却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老兵的遭遇让人同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通过“泪落沾我衣”一句,我们仿佛看到老翁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眼光茫然的情态。诗歌就在这包含血泪和辛酸的身影中画上了句号。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五从军征》是对战争的残酷性的批判,对战争所导致的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核心问题:1.一读:读古诗,弄清这首古诗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串珠问题:《十五从军征》是从一个退役老兵的角度出发写战争的,这首诗以老兵的见闻、感受为依托,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批判。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已死亡;通过对谷葵丛生的庭院的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泪落沾我衣”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痛万分的情态,催人泪下。前10句——八十归家 家已无人 战争的残酷人生的苦难
社会的黑暗十五从军征 后6句——孤零独处 悲从中来
内心的悲伤《十五从军征》通过描述了一位老兵从征六十五年后返回故乡的事,揭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损害。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1.比一比,再组词。雉堞雏鸟贻笑大方怡然春天舂米长征证明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道逢乡里人。( )
(2)兔从狗窦入。( )
(3)不知贻阿谁。( )
(4)松柏冢累累。( )﹒﹒﹒遇到洞送给、赠送坟3.将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整句诗的意思。
(1)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采葵持作羹。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要是有像李广那样的猛将戍守边关,匈奴的骑兵就不敢南下入侵。舂谷持作饭采集院中野谷用来做饭,摘下葵叶用来做汤。雉从梁上飞不教胡马度阴山4.根据意思写诗句。
(1)如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还没能回来。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课件39张PPT。第二课时古诗二首16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重点)
2.品味两首古诗的写作手法及特点,如在叙事中抒情、互文、引用典故、对偶。(难点)王昌龄:(约694—约756),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绝,其七绝与李白的齐名,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其主要作品有《从军行》《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等。贻yí秦qín塞教但使:
不教:
阴山:如果。
不叫,不让。教,让。
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核心问题:
同为战争题材,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二首,弄清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
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
3.三品:“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明月”有什么寓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如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还没能回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要是有李广那样的猛将戍守边关,匈奴的骑兵就不敢南下进攻。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诗的前两句以明月和边关衬托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两句诗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极大,反映了边境烽火不断,旷日持久,边塞将士不堪其苦、有家不得归的状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中运用此典故,一方面是希望朝廷起用良将,使得边患消除,将士还乡,黎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讽刺了戍边将帅的骄惰无能,朝中良将匮乏的现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阅读方法解密:认识典故什么是典故?
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就叫典故。《出塞》中引用了一处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人都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用“龙城飞将”讽刺了现在将帅的骄惰无能。
如何运用典故?
根据声韵文字的需要调整典故。核心问题:
同为战争题材,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二首,弄清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
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
3.三品:“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明月”有什么寓意?同为战争题材,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十五从军征》是对战争的残酷性的批判,对战争所导致的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出塞》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将,驱逐敌人,早日平息战乱,使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核心问题:1.一读:读古诗二首,弄清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串珠问题:《十五从军征》是从一个退役老兵的角度出发写战争的,这首诗以老兵的见闻、感受为依托,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批判;《出塞》则是从戍边将士的角度出发写战争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的美好愿望。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已死亡;通过对谷葵丛生的庭院的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泪落沾我衣”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痛万分的情态,催人泪下。3.三品:“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明月”有什么寓意?“明月”是古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等情感。《出塞》一诗中的“明月”,是边关将士眼中的明月,它是那样冷清、凄凉地挂在天上,漠然地看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它是家乡的象征,寄托着边关将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表现了边关将士们在艰苦军旅生活中无法排遣的孤独之感。同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期盼良将
渴望太平出塞 愿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通过对戍边将士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平息边塞战争,让人民早日过上安定的日子的美好愿望。《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清照)【我国十大元帅】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zhēn) 叶剑英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有关战争的古诗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是一首边塞诗。那秦汉时的月亮,依然明亮,依然照耀着如今的边关,而万里出征的将士却踪影难寻,永远长眠在了异乡。在深沉的感慨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参考答案:《十五从军征》是从一个退役老兵回乡后的悲惨情况来描写战争的。《出塞》是从戍边将士感叹无良将保卫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1.家中有阿(ā ē)谁?
2.松柏(bǎi bó)冢累(lěi lèi léi)累。
3.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hái)。
4.出塞(sāi sè sài)﹒﹒﹒﹒﹒√√√√√葵 花二、看拼音,写词语。秦 国贻匙羹赠三、 先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__________ 归: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窦:__________ 雉: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才 十五岁就被征兵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得以回到故乡。洞。野鸡。兔子在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3.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持:______________ 羹: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还: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拿着,用来。汤。拿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些葵叶煮汤。返回。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可是去万里之外征战的将士还未返回。四、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十五从军征》选自《__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老兵家中荒凉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老兵回乡后生活孤苦无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塞》是一首____言绝句,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_,他素有“七绝圣手”之称。诗中的“飞将”指的是_______。诗中描写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寄予作者起用良将,收复失地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府诗集十五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封建应征去参军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七唐王昌龄李广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五、 课外阅读。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此诗为王昌龄所作《从军行》中第四首,这是边塞题材的著名绝句,表达了边塞将士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誓死杀敌的坚强意志和决心。1.解释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穿:__________ 金甲: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现将士戍边生活孤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将士战争艰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表现身经百战的战士们豪壮的誓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和本课中的《出塞》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磨破示例:《从军行》表现边关生活艰苦、战争艰难,表达了将士们不畏艰难、抗争到底的积极的战斗精神;而《出塞》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镇守边关的感情。铁衣,战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六、 拓展积累。
读一读,背一背。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