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小英雄雨来 课件(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小英雄雨来 课件(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30 07:59:23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晋察冀边区的少年儿童,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抗日小英雄。他机智勇敢,游泳本领高,为了掩护交通员,他顽强、机智地与敌人作斗争。“小”既点明了雨来的年龄,又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英雄”的称号是对雨来的赞美。文题起到了点明文章主题的作用。1.自读课文,体会雨来英勇、顽强、机智地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品质,理解他能这样做的思想基础,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写好自读笔记。(重点)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积累佳句。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扫荡、劫难”等词语的意思。晋jìn芦lú悠yōu罩zhào码mǎ瞎xiā剪jiǎn囊nāng劫jié戒jiè劈pī尸shī骨 缸 gūgāng鼓囊囊 骨碌
推推搡搡 趔趄nānggūsǎngliè qie挣扫荡:
捆绑:
劫难:
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本课指日本鬼子前来进犯。
用绳子等捆(多用于人)。
造句:两个坏蛋竟然将孩子捆绑起来。
灾难。
造句:虽然经历了战争的劫难,但是这座百年老屋依然屹立不倒。趔趄:
推推搡搡:
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造句:路面实在太不平整了,奶奶打了一个趔趄。
推来推去。
造句:在食堂打饭的时候要排好队,不能推推搡搡的。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游泳本领高。写雨来的家乡景色优美,雨来的游泳本领很强。
第二部分(第7-15自然段)上夜校念书。写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第16-19自然段)爸爸深夜回家。写雨来的爸爸突然深夜归来和雨来的见闻。
第四部分(第20-25自然段)掩护李大叔。写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五部分(第26-42自然段)宁死不屈。写面对鬼子的威逼利诱和毒打,雨来始终没有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六部分(第43-56自然段)机智逃生。写乡亲们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都很难过,但雨来并没有死。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爱憎分明、意志坚定、英勇顽强、与敌人机智地作斗争的抗日小英雄。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共分游泳本领强、上夜校念书、爸爸深夜回家、掩护李大叔、与鬼子作斗争、机智逃生六个部分。芦 苇1.看拼音写词语。悠 闲笼 罩砝 码剪 刀鼓 囊戒 备劫 难2.比一比,再组词。眼瞎割破劈开墙壁尸体户口3.给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选择正确的用法。
①表示注释。②表示声音的延长。③表示递进。
(1)十二岁的孩子——雨来就是这村的。 (   )
(2)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 (   )
(3)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①②③4.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爸爸对妈妈说□ □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   
(2)鬼子军官用中国话对雨来说□ □ 小孩□问你话□撒谎的不许□ □   “,”:‘’,。“:,,”。5.按要求写句子。
(1)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沿上啦。(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打听,才知道鬼子把雨来打死在河沿上啦。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秋天的枫叶像盛开的花儿,红艳艳的。课件40张PPT。1.把握课文叙述的顺序,练习画情节曲线。(重点)
2.品味课文是如何进行环境描写的,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一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连用两个比喻句,把“芦花”比作“白雪”,写出了芦花颜色白的特点;把“苇絮”比作“鹅毛”,突出了苇絮柔软的特点。景物描写展示了雨来家乡的迷人风光,并顺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是作者埋下的伏笔,说明雨来一开始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此句为他后面的爱国行为作了铺垫,这也是他能与敌人作斗争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着:“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雨来往后院跑是为了引开敌人,从中可见其机智勇敢。“脚下像踩着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跑得快。拓展:
今天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你还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请列举出其中三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张嘎 王二小 海娃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臂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书谁给你的,关系的没有,我的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面对敌人的咄咄逼问,雨来镇定自若,甚至还“抹了一下鼻子”,但他绝不说出交通员李大叔的藏身之处,从中可以看出雨来的勇敢。雨来疼得咧着嘴叫。随后,这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脸上左右开弓,啪!啪!打了两巴掌,又用手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打了一拳。这里对鬼子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鬼子的凶残和残暴,同时也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的鲜血滴在识字课本的几行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上,与上文雨来在夜校学习的内容照应,有力地说明雨来之所以有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因为他在夜校里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他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河水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此处独特的景物描写渲染了庄严的气氛,用红色作背景,意在衬托雨来“牺牲”时的悲壮。到了河岸,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有看见。这一句为下文雨来没有死埋下伏笔。阅读方法解密:认识伏笔什么是伏笔?
伏笔是指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文中的“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有看见”就为下文雨来没有死埋下了伏笔。
起到什么效果?
前面设伏后面照应。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爱憎分明、意志坚定、英勇顽强、与敌人机智地作斗争的抗日小英雄。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1.一读: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写了雨来的哪几件事。课文写了雨来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智斗鬼子和安全脱险五件事。串珠问题:2.二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第一次出现表明雨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雨来与敌人顽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第二次表明雨来不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这是雨来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句话的反复使用,既点明了小英雄雨来坚强、勇敢的力量源泉,又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3.三品:面对敌人,雨来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1)当交通员李大叔被日本鬼子追杀时,雨来机智、勇敢地将敌人引开,掩护了李大叔。雨来被日本鬼子抓到后,与鬼子展开英勇地斗争。面对鬼子的威逼利诱、恐吓毒打,甚至死的威胁,雨来无所畏惧,坚强不屈,始终没有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地。(2)雨来在夜校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敌人的威胁、利诱,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一直鼓舞、鞭策着他,他用坚定的意志、信念经受住了各种考验。4.四究:课文的前两部分与整个事件有什么关系?课文的前两部分写了雨来的家乡的优美景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和雨来上夜校念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都是雨来能够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重要条件和思想基础,为整个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小英雄雨来机热
智爱
勇祖
敢国游泳本领高——生长在河边 仰浮不沉底上夜校念书——包了书皮 热爱祖国掩护李大叔——搬缸回原地 引敌到后院爸爸深夜回家——让妈妈传达通知
爸爸匆匆出门宁死不屈——巧答盘问 拒绝利诱机智逃生——趁机扎进河 从水底游远本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雨来的勇敢、机智,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鸡毛信(节选)
华山
抗战时期,海娃是龙门村儿童团团长。
一天,爸爸把一封信交给海娃,严肃
地说:“这是打鬼子的路线图,你一定要
想办法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海娃看
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这是重要的消息,
就拍拍胸脯说:“您放心,我一定完成任
务!”他藏好鸡毛信,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海娃忙着赶路,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心想:“要是鬼子搜(sōu)身,搜到鸡毛信就麻烦了,怎么办啊?”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下面。鬼子拦住了海娃,对他瞪着眼说:“你是小八路?”海娃装作害怕的样子说:“我是放羊的,没见过八路。”鬼子把海娃从头到脚搜查了一遍,什么也没有发现。之后,鬼子让海娃给他们带路。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到了深夜,他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偷偷地跑了。鬼子很快就追了上来,用抢逼着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带到了八路军埋伏圈附近的山路上,乘鬼子没有防备,拼命往山上爬去。身后响起了鬼子的枪声,有一枪还打中了海娃的手。想到鸡毛信的重要,海娃忍着疼痛继续向山上爬,嘴里还高声喊着:“八路军叔叔,快打鬼子啊……”
张连长和战士们听到枪声,很快冲了上来,把鬼子打了个落花流水。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根据信上的情况,成功地捣(dǎo)毁了敌人的炮楼,打了个大胜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孙叔敖勇斩双头蛇】孙叔敖少年时家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十三岁的孙叔敖,有一次上山砍柴遇见一条大蛇,长着两个脑袋。他曾听乡里人说,人看见双头蛇会被毒死。逃跑回家也是死,反不如拼死一搏,为乡里人除此祸害。孙叔敖经过与双头蛇的搏斗,终于将双头蛇砍死在山坡上。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做了楚国的令尹。他还没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经很信赖他了。【苏武牧羊】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苏武誓死不降。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虽饥渴难忍,但绝不投降。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雨来的勇敢、机智,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参考答案: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雨来都没有屈服。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受爸爸的影响,上夜校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对敌人的恨。参考答案:前两部分是整个事件的起因,为后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雨来成长的基础。芦 苇一、看拼音,写词语。灯 罩裤 褂kù guà劈 开戒 指劫 难jié nàn二、 写出与例子形式相同的词语。
1.例:软鼓囊囊(ABCC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例:嘟嘟囔囔(AABB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例:冷不防(三个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文质彬彬千里迢迢飘飘悠悠叽叽咕咕东道主安乐窝三、 比一比,再组词。土炕坑害雉鸡幼稚希冀小心翼翼晋级普通四、 将下列拟声词填入句子中。(填序号)
①咔啦 ②嗖嗖 ③哗啦哗啦 ④咕咚咕咚
⑤哐啷 ⑥扑通扑通 ⑦吱扭 ⑧叽里呱啦
⑨吧嗒吧嗒
1.爸爸装了一袋烟,(   )抽着。
2.随后,听见日本鬼子(   )地叫。
3.不知什么时候,门(   )响了一声。
4.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   )响了一下,雨来听见爸爸(   )走出去的脚步声。⑨⑧⑦⑤⑥四、 将下列拟声词填入句子中。(填序号)
①咔啦 ②嗖嗖 ③哗啦哗啦 ④咕咚咕咚
⑤哐啷 ⑥扑通扑通 ⑦吱扭 ⑧叽里呱啦
⑨吧嗒吧嗒
5.忽然听见街上(   )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   )响。
6.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   )一声枪栓响……随着,子弹向他头顶上(   )地飞来。④③①②五、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不上学不行。(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孩子必须上学。六、 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描写,请选择。(只填序号)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1.铁头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
2.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   )
3.教夜校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 (   )BAC七、 理解课文,然后填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二次是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雨来与敌人作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这句话是雨来能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