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例1】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 )
A.波斯 B.大食 C.日本 D.天竺
解析:这是一道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综合性题目。波斯在公元前4世纪已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灭,大食(阿拉伯)和天竺(古印度)并无仿效中国制度改革的历史。而多次派遣唐(隋)使到中国,并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的国家只有日本。
答案:____C【例2】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在经济上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农民也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在政治上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标志着日本向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过渡。
答案:____B【例3】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波斯帝国
解析:解答本题要扣住“伊斯兰教”和“8世纪”两个关键词。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建立与伊斯兰教并无关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是伊斯兰国家,但兴起时间在十三世纪末;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____A对应训练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古代学习中国,进行“大化改新”,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你认为日本的这一次改革发展是学习借鉴了中国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成果( )
A.秦朝 B.西汉 C.隋唐 D.北宋C2.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B3.下列属于伊斯兰教创立者的活动是( )
A.献身科学,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
B.征服麦加,加速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实行改革,建立了天皇制的封建国家
D.钳制思想,成为西欧封建精神支柱 B1.下列关于古代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大和兴起于朝鲜半岛中部
C.大和最高统治者叫大王,后改称天皇
D.大和在5世纪时统一日本B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大化改新
3.7世纪中期,在日本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的执政者是( )
A.孝德天皇 B.中臣镰足
C.圣德太子 D.苏我入鹿DA4.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5.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C.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CB6.你有姓白和姓马的同学吗?这些同学很多是回族人,他们信仰“真主”安拉,信奉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产生在( )
A.巴尔干半岛 B.印度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西奈半岛C7.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 )
A.穆罕默德诞生
B.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C.伊斯兰教形成
D.阿拉伯半岛实现了统一B8.右图是沙特阿拉伯的国旗,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这个国家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C9.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是( )
A.奥斯曼土耳其 B.阿拉伯帝国
C.神圣罗马帝国 D.拜占廷帝国B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 农民必须给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给国家交土特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由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1)以上法令反映了哪一国哪一政治改革的内容?请各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项内容。
日本大化改新。材料一是实行班田收授法;材料二是实行租庸调制。(2)此次改革的内容还有哪些,请你再列举出来。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3)当时在位的天皇是谁?这次改革效仿的是哪个国家?
孝德天皇。中国唐朝(中国或隋唐)。
(4)这次改革有何意义?从这一改革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启示:①要善于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②对一个国家而言,要善于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促进本国的不断发展。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和唯一主宰;是全能的,全知的,普慈特慈,无形无象,无所在又无所不在,无始无终,永生永存,独一无二的。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1)“安拉”和“穆罕默德”是什么人?
“安拉”是伊斯兰教的主神,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2)上述材料和哪一宗教有关?你能根据材料归纳出其教义吗?
伊斯兰教。真主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信徒的先知。
(3)宣传“安拉是……独一无二的”有什么历史作用?
这种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阿拉伯民族的统一。课件21张PPT。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例1】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
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查理·马特改革 D.大化改新
解析: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建立起来。
答案:____C【例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精神支柱,且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机构是( )
A.国王 B.大封建主
C.庄园 D.罗马教廷
解析: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答案:____D【例3】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城市兴起的重要意义。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政治方面,拥有自由和自治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答案:____C对应训练
1.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日耳曼民族大肆入侵
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D.拜占廷帝国被外族所灭C2.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 )
A.商人 B.国王 C.教会 D.贵族
3.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西欧城市的兴起
C.“丕平献土”和教皇国的出现
D.拜占廷帝国灭亡 CB1.5世纪,西欧地区由日耳曼人建立的最强大的封建国家是( )
A.法兰克王国 B.阿拉伯帝国
C.英吉利王国 D.土耳其帝国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查理·马特改革AD3.右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古代美洲
B.古代亚洲
C.古代欧洲
D.古代非洲 C4.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C.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D.社会上普遍的保守狭隘封闭心态B5.十一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 )
A.铁制工具的使用
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交通事业的发展
D.封建城堡的大量修建B6.十一二世纪,西欧“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所反映的是( )
A.地主的要求 B.农民的要求
C.市民的要求 D.贵族的要求
7.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城市市民为了夺取自治权,采用了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等方式,其中,通过武力斗争争取自治权的典型例子是( )
A.牛津 B.威尼斯
C.琅城 D.曼彻斯特CC8.当西方为新的文明打下了基础时,拜占廷帝国却一直躺在光辉灿烂、占压倒优势的遗产上,一直无力冲破过去的桎梏,因而变成了一个陈旧的、与时代不合的存在物,直到1453年遭到耻辱的但却不可避免的灭亡为止。拜占廷帝国是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的( )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D9.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亚洲封建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D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写出图一中的字母所代表的相应等级的成员并说说当时的主要财富是什么?
A:帝王;B:大封建主;C:小封建主;D:农民。土地。
(2)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特点。
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和各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的人就是封主的附庸,要效忠封主,要为封主服兵役,但这种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和受封的封主和附庸之间。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围攻君士坦丁堡(壁画,局部) (1)图中的君士坦丁堡是古代的哪一帝国的首都?
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
(2)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拜占廷帝国灭亡)。
(3)该帝国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