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例1】19世纪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 )
A.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本茨设计出内燃机
D.石油工业的发展
解析:注意此题当中的关键信息“电气时代”,与电力的发明与应用相关,可以排除C项和D项,而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仅是电力的应用之一,不能以此说明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答案:____B【例2】下列人物中,其发明使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从而提高了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卡尔·本茨 D.爱迪生
解析:此题考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根据所学的知识知道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发明大王”兼实业家爱迪生,他发明的电灯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推动纺织业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并研制成功汽车,这三人与此题无关。
答案:____D【例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B.革命的整个过程缩短
C.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课本上隐性知识的单选题。A项是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影响,D项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身的突出特点,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机器都是在没有科学理论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由工人或技师完成的。
答案:____D对应训练
1.我们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
A.主要动力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生产方式不同 D.纺织机械不同
2.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是( )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蒸汽轮船的制造
C.飞机的成功试飞 D.无线电报的问世AC3.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C.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D.使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D1.1821年,一位科学家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把磁变成电。”十年后,他成功了。人类生活因他的发现而发生了巨变。他就是( )
A.法拉第 B.西门子
C.爱迪生 D.富尔顿A2.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B3.下列带动机器运转的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电力—水力—蒸汽动力
B.蒸汽动力—水力—电力
C.水力—电力—蒸汽动力
D.水力—蒸汽动力—电力D4.在国际上,该品牌通常被简称为“梅赛德斯”(Mercedes),而中国内地称其为“奔驰”,台湾译为“宾士”,香港译为“平治”。该品牌汽车发明于(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A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中,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最有意义的是( )
A.发电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电话机
6.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1903年实现人类这一梦想的发明家是( )
A.富尔顿 B.莱特兄弟
C.格拉姆 D.卡尔·本茨CB7.下图所列出的科学家中,被称为“发明大王”的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D8.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D.改良蒸汽机C9.读图,回答问题。图一 穿行在青,藏线上的火车 图二 停靠在石家庄
国际机场的飞机 (1)图一、图二所示的交通工具,分别起源于哪位发明家的什么发明成果?
史蒂芬孙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莱特兄弟的飞机。
(2)图中的交通工具与传统的人力、畜力交通工具相比,具有什么优势?
便捷、承载量大、舒适(或运输效率高、舒适)。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变化图 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材料一 材料二 (1)请分别找出与材料一、二图示所反映的变化对应的相关因素。
材料一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
A.内燃机 B.蒸汽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煤炭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你认为当前我国应大力开发哪些新能源?(至少写出两项)
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B、CA、D课件21张PPT。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例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圆圈内。(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注意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答: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法国濒临大西洋、俄国是当时面积较大的欧洲国家,由此可以在图中的圆圈内填入正确的英文字母代号。
答案:_________________【例2】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课本知识可知,一战之前的巴尔干半岛成了欧洲的“火药桶”,而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国和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____B【例3】战争是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滑铁卢战役 D.凡尔登战役
解析:此题考查对一战主要战役的识记能力。A项和C项都不是发生在一战期间,所以排除。而凡尔登战役伤亡70多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答案:____D对应训练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A.英、法、俄和德、意、奥双方利益不同
B.争夺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D2.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城有一块石碑上刻着:“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述的这一事件导致了( )
A.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B.一战的爆发
C.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D.二战的爆发B3.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把凡尔登战役称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
A.武器的先进性 B.进攻的快速性
C.范围的广泛性 D.战争的残酷性 D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时间是(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2.一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集中表现为( )
A.法德矛盾 B.法意矛盾
C.英德矛盾 D.俄德矛盾BC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时的欧洲“火药桶”具体指( )
A.巴尔干半岛 B.伊比利亚半岛
C.亚平宁半岛 D.小亚细亚半岛A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慕尼黑阴谋 D.德军空袭波兰
5.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 )
A.法国 B.奥匈帝国
C.德国 D.意大利AD6.看到“绞肉机”“最残酷”“伤亡人数最多”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滑铁卢战役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民族解放运动 B.反封建的斗争
C.反法西斯战争 D.帝国主义战争BD8.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下列关于一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战前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军事集团
②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③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④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对人口优化却产生了积极作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材料二 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令欧洲人“好奇”的发明。
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2)材料二中“欧洲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或同盟国和协约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3)这两大集团是什么性质的集团?两大集团的形成对欧洲甚至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形成三条战线(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形成三条战线的主要原因。
政治(国家关系)上结成了两大敌对的侵略集团,地理(位置)上国家领土相邻。
(2)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爆发的地区在哪条战线上?试从交战双方的实力地位说明德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不能达成战役目标的基本原因?
南线。德国两线作战,对手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军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