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例1】2013年4月,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多人伤亡。马拉松长跑项目源自古代历史上的(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布匿战争 D.十字军东征
解析:本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时事热点、重要事件来考查历史知识,体现了历史知识的现实应用。马拉松长跑源自历史上希波战争中一次著名的战役——马拉松平原战役。
答案:____A【例2】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D.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干的含义: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暴力征服战争,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的作用。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来看,最符合题意的是A项。
答案:____A【例3】“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
解析:题中都是古代历史上著名地跨多洲的大帝国。回顾这些帝国的建立过程及统治范围,可以知道只有罗马经过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包括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战争),在罗马帝国的初期将地中海变成了帝国的内湖,取得了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答案:____B对应训练
1.英国人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坎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文中“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它是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在世界古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你判断,“这一战”是( )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罗马内战 D.十字军东征A2.“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是( )
A.伯利克里 B.查理·马特
C.亚历山大大帝 D.屋大维
3.据《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王安敦首次派使臣来东汉,把象牙、犀角等礼物送给东汉皇帝。史书记载称为“大秦”的国家应是( )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CB1.公元前5世纪初,正当希腊在地中海东部崛起之时,对希腊虎视眈眈的地处东方的强大帝国是( )
A.马其顿王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印度帝国
2.希波战争中,雅典人以少胜多,重创波斯军的著名战役是( )
A.马拉松之战 B.温泉关之战
C.巴比伦之战 D.伊苏斯之战BA3.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
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大帝 D.穆罕默德C4.亚历山大帝国东征最远抵达( )
A.地中海西部 B.伊朗高原
C.印度河流域 D.青藏高原
5.罗马帝国建立后,经历了最初200多年的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
A.罗马的疆域扩大
B.内战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
C.被征服者的屈服
D.罗马帝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CB6.公元初年,欧亚大陆同时存在的两大帝国是( )
A.汉朝与罗马帝国 B.唐朝与阿拉伯帝国
C.古埃及与古印度 D.秦帝国与古代希腊
7.以下关于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规模时的“四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东起印度河流域 B.西临大西洋
C.南抵撒哈拉大沙漠 D.北达不列颠AA8.安东尼自豪地称地中海是“我们的海”,请你判断他应该生活在( )
A.埃及法老时代 B.汉谟拉比时代
C.罗马帝国时代 D.伯利克里时代C9.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B.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
D.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C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斯皇帝一面准备武力征服,一面遣使希腊半岛,要求希腊各城邦向波斯奉上“水与土”,也就是要他们臣服。许多希腊城邦为免于米利都的厄运,不得不满足波斯人的要求。但是雅典和斯巴达的居民毫无惧色,他们把波斯使者抛进深谷或投入水井,让波斯使者自己去取梦寐以求的“水和土”。
材料二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清晨,在波斯大军与雅典军队大战前夕,雅典军队统帅米泰雅得对希腊将士做战斗动员,他说:雅典是永远保持自由,还是戴上奴隶的枷锁,关键就在你们。(1)上述内容发生在哪一著名的战争期间?
希波战争。
(2)这一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这一战争先后进行了几次?
波斯对希腊城邦的挑衅与入侵。三次。
(3)战争以哪一方的胜利而告终的?请你分析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以希腊的胜利而告终。原因有希腊城邦奋起抗敌,战士作战勇敢等。
(4)在这次战争中兴起了今天的哪一项著名的体育运动?
马拉松长跑。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材料二 如右图《西班牙罗马式水道桥》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这两句古罗马谚语?
“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反映出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的心态。“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2)材料二中的西班牙为什么会有罗马式水道桥?
罗马统治者为显示其威严和国家的繁荣,竞相兴建宏伟建筑和公共设施,帝国各地纷纷仿效,建立了许多罗马式的城市。西班牙在帝国境内,也不例外。课件22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例1】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初创“阿拉伯数字”的是( )
A.古埃及人 B.罗马人
C.古印度人 D.中国人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再认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因为它是由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并传到欧洲的,所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答案:____C【例2】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说“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的一部书是指( )
A.《大唐西域记》
B.《马可·波罗行纪》
C.《战争与和平》
D.《神曲》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选法:结合《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二是排除法:《大唐西域记》介绍的是西域及印度的风俗人情和概况,《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沙俄的社会现实。
答案:____B【例3】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文明区域间和平交往的史实是(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征服地中海 D.马可·波罗来华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及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均属于战争和征服,不属于和平交往,这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
答案:____D对应训练
1.小凌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以色列
C.古代罗马 D.古代阿拉伯D2.“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盐”,这是13世纪欧洲的一位旅行家对盐城这块古老大地的描绘,他是( )
A.哥伦布 B.查理·马特
C.但丁 D.马可·波罗D3.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和平往来的是( )
①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亚历山大东征 ④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 ⑤希波战争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D1.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连接的是( )
A.欧洲与美洲 B.亚洲与欧洲
C.亚洲与非洲 D.亚洲与美洲
2.在古代文明的传播与融合中,架起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日耳曼人 D.阿拉伯人BD3.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①古印度人 ②中国人 ③古阿拉伯人 ④古希腊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B4.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正确路线是( )
A.古印度→欧洲→阿拉伯
B.阿拉伯→古印度→欧洲
C.古印度→阿拉伯→欧洲
D.欧洲→古印度→阿拉伯C5.《马可·波罗行纪》载:苏州店铺林立,商贾众多,苏州人具有商业才能,对那些来这里经商的异乡人一视同仁。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马可·波罗长期定居苏州
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江南地区
C.当时苏州的商业比较发达
D.欧洲商人纷纷来华进行贸易C6.右图是2003年蒙古国发行的有关马可·波罗和忽必烈的金币,由此可以推断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C7.古代东西方交流,既有暴力冲突,也有和平往来。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返回后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书《马可·波罗行纪》。下列对该书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第一部向西方介绍中国的著作
B.丰富了当时人们的地理知识
C.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有重大影响
D.不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8.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C.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方交流的杰出代表
D.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右图中的符号称为什么?
阿拉伯数字。
(2)它是什么人发明的?它何时被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古代印度人。12世纪,阿拉伯人。(3)如果没有上述这些符号,古代人会怎样计数?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
中国古代发明了十六进位制,其他民族也都有自己的计数方法,只是没有十进位制简单方便。(言之成理即可)中国人可以用汉字“一、二、三……十”来表示10个数字;英国人可以用“one、two、three……ten”来表示,还有罗马数字“Ⅰ、Ⅱ、Ⅲ……Ⅹ”等。
(4)想一想,这种符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0~9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和平交往、暴力冲突。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事件。
马可·波罗来华、希波战争等(答案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即可)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和平交往。理由: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痛苦等。(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可。)课件20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例1】舞蹈《千手观音》是春节晚会一道绚丽风景,“观音”来源于(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相关的知识点,注重考查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体现了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观音菩萨”多出现于电视剧《西游记》中或由佛教徒供奉在寺庙或家中。观音是如来佛祖的部下,由此可以断定“观音”来源于佛教。
答案:____A【例2】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对灾区实施救助。“红十字”是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 )
A.伊斯兰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佛教
解析:本题以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这一令世人关注和牵挂的热点为切入点,题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亲和力。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受难时被罗马总督钉死在十字架上,故“红十字”标记起源于基督教。
答案:____C【例3】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 )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古代埃及 D.阿拉伯半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伊斯兰教起源的地点,属于识记类选择题,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故本题应选D项。日常学习中,对同一类历史知识及重要的地点、人物等知识要进行比较记忆。
答案:____D对应训练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他们取回的“经”最有可能是( )
A.《圣经》 B.《古兰经》
C.佛教经典 D.《道德经》
2.小芳同学通过网络查找耶稣、圣诞节、耶路撒冷等资料,由此可以判断她正在探究学习( )
A.伊斯兰教 B.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C.基督教 D.古印度的种姓制度CC3.我们有时能听到“真主”“穆斯林”这样的称呼;还能看到清真寺那样的独特建筑。与它有关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道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D1.右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用一定物体的形象符号表示一定的意义,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最早使用这种文字的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中国人 A2.楔形文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创造者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 )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古印度人 D.古罗马人
3.右图建筑于2013年3月基本完工,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阿弥陀铜铸像。与这一建筑有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BA4.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实质是( )
A.反对印度的奴隶制度
B.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C.主张消灭剥削和压迫
D.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社会B5.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传入中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与这些节日有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6.近年来,伊斯兰国家(指国民主要是伊斯兰教信徒的国家)的政治局势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国家的法律体系主要是以哪一经典为根基发展起来的( )
A.《三藏》 B.《道德经》
C.《圣经》 D.《古兰经》BD7.世界三大宗教,按创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伊斯兰教 ②佛教 ③基督教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B8.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
A.基督教徒在教堂诵读《古兰经》
B.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D.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天,有三个信仰不同宗教的人相遇,下面是他们对话中的一部分:
甲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恶事最易做,善事最难行。阿弥陀佛。
乙说: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我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麦加圣地朝觐。
丙说:主啊!我是你忠实的奴仆!你“叫有权的人失位,叫卑贱的人高升”。(1)根据以上他们的言论,判断甲、乙、丙三人各信奉什么宗教?
甲信仰佛教;乙信仰伊斯兰教;丙信仰基督教。
(2)请说出甲、乙、丙三人所信仰宗教的创始人分别是谁?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稣(基督)。
(3)谈一谈你对宗教的看法与认识。
宗教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文化的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我们法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我们要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但对于邪教,则要坚决给予抵制与反对。(言之成理即可)10.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 龙门石窟奉先寺图 图二 佛教早期域外传播路线图 (1)结合图片指出龙门石窟艺术主要受到什么宗教的影响?这一宗教发源于什么地方?
佛教;印度。
(2)两幅图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中的什么方式?从中国古代史中再举一个符合这种交流方式的例子。
方式:和平(或友好);(写出一点即可)举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一点即可)
(3)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龙门石窟属于其中的哪一类?
实物史料。课件20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例1】①阿拉伯数字 ②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定律 ③《几何原本》 ④《一千零一夜》等文明成果,属于东方文明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世界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传播者是阿拉伯人;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定律)是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成就;《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故①和④属于东方文明。②和③属于西方文明成就。
答案:____A【例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说明了阿基米德在物理学方面的一大贡献是发现( )
A.杠杆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浮力定律 D.运动三大定律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选择题。本题考查了对古代科技成就的理解与掌握。认真思考题干中阿基米德话语的意思,就能理解他是在强调杠杆的作用,所以这句话阐明了他在物理学上提出的杠杆原理。题中的选项B和D项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的成就;C项虽然也是阿基米德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但与题中话语所指明显不符。
答案:____A【例3】乐山宗教协会准备兴建一座伊斯兰教寺庙,你认为设计者应该参考的古建筑是( )
A.巴黎圣母院 B.麦加清真寺
C.印度的佛塔 D.帕特农神庙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世界古代著名建筑的成就与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圣母院是天主教堂(基督教);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印度的佛塔是佛教建筑;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神庙建筑。
答案:____B对应训练
1.右边的材料是古希腊的一则名言,它出自( )
A.《荷马史诗》
B.《古兰经》经文
C.《天方夜谭》
D.《俄底浦斯王》 A2.有一天,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地坐进澡盆的时候,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发呆,忽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请问他找到了哪一科学定律( )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定律
C.力学三定律 D.浮力定律D3.巴黎圣母院被雨果比喻为“石头交响乐”,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其特点相同的是( )C1.有一位科学家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思考,发现了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发展了机械学。他是( )
A.毕达哥拉斯 B.牛顿
C.阿基米德 D.瓦特
2.注重继承和创新是人类的优秀品质。总结前人的几何学成果,将几何学的各种命题、定理和论证构成严密的科学体系,写成《几何原本》一书的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是( )
A.荷马 B.阿基米德
C.欧拉 D.欧几里得CD3.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作是( )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4.被誉为“欧洲戏剧的故乡”的是( )
A.古代希腊 B.马其顿国
C.古代罗马 D.波斯帝国AA5.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的是( )
A.诗人荷马 B.索福克勒斯
C.阿基米德 D.阿里斯托芬
6.阿里巴巴是中国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及他的故事出自( )
A.《一千零一夜》 B.《荷马史诗》
C.《俄底浦斯王》 D.《哈姆雷特》BA7.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有这样一部著作,表现了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而且著作以一座教堂的名字命名。这座教堂是( )
A.科隆大教堂 B.亚眠主教堂
C.西斯廷教堂 D.巴黎圣母院
8.建筑是无声的语言!不同地区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特点。麦加清真寺是哪种建筑的典型代表( )
A.罗马式建筑 B.阿拉伯式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中国古典建筑DB9.下图为西方历史上某一古代文明所兴建的重要建筑,当时这些建筑主要发挥何种功能( )DA.军事防卫 B.荣耀上帝
C.天文观测 D.公共实用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把希耶隆二世的金王冠放在盛满水的盆中,量了溢出的水,又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发现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少,从而确定王冠中掺有银子。
材料二 公元前214年,当罗马的舰队和陆军逼近叙拉古城时,许多又大又重的石头以飞快的速度投向敌人的陆军,而一些粗梁则撞沉了敌人的军舰,有的军舰还被一种起重机式的机械抓吊到空中,掀翻过来,或摔在岩石上,掉入海里,连人带船粉身碎骨。(1)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个国家哪位科学家的事迹?
古希腊,阿基米德。
(2)材料一中检测出金王冠中掺了银子是根据物理学的什么原理?材料二中抗击罗马人进攻的武器是运用什么原理制造的?
浮力定律、杠杆原理。
(3)你认为材料反映了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反映了他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和运用科学为国家服务的爱国主义精神。11.识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所展示的分别是哪两大著名宗教建筑?
名称:图一是克尔白神庙(麦加大清真寺);图二是巴黎圣母院。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大著名建筑的历史地位或价值。
历史地位或价值: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位于寺内中心的克尔白神庙被定为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和朝觐的中心。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两大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及基本相同点。
突出特点:图一建筑大而高,图二建筑高而尖。基本相同点:都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