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30 09:2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社会性质:革命任务:半殖民地 半封建 社会 反帝(侵略) 反封建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反抗侵略戊戌变法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回顾旧知《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一次义愤填膺的上书康有为、梁启超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李鸿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救国道路是行不通的材料研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 …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研读一份救亡图存的方案材料研读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严复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变中国的专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sos一封来自维新派的求助信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希望改变政治制度,挽救民族的危亡。可是无奈啊,我们上书给朝廷,朝廷没有响应啊!
我们决不放弃,可又束手无策,想让上面听到我们的呼声,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帮我们想想妙招,期待你们的锦囊妙计!

维新派敬上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创办报刊成立团体著书立说创办学堂《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强学会《变法通议》翻译《天演论》万木草堂时务学堂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履历:四岁登基
十八岁亲政
三十八岁驾崩遗憾:被慈禧太后牵制, 无实权身份:光绪皇帝人物扫描“瓜分豆剖,渐漏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研读1898年夏,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开始。一场除旧布新的变法百日维新情境讨论满族旧官员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的 知识分子 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 文人结合变法内容,分组讨论:
当以下四种不同身份的人看到变法内容时,他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为什么?百日维新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百日维新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一次新旧势力的交锋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于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颁发,然而,中央二品以上的大臣,讲新政的只有李端棻一人,地方督府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比较得力。除此之外,各部堂官和各省督府都观望、延宕、抵制、公开反对,拒不奉诏。
??????????????????——范士华?:《?戊戌维新近代中国的一次改革》戊戌政变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顽固派力量强大
脱离人民群众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策略失误,急于求成
……
戊戌政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一首高亢悲壮的诗篇戊戌六君子“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材料研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人教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习题巩固1.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习题巩固2.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习题巩固3.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习题巩固4.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李鸿章、张之洞 B.李大钊、胡适
C.康有为、梁启超 D.曾国藩、奕?
习题巩固5.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为中国近代史开辟可道路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6.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A B C D习题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