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
1.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___晶体___的形式从溶液中___析出___的过程。
2.常用的结晶方法有:___降温结晶___(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蒸发___结晶___。
3.利用结晶的方法可以__制备晶体___。
1.把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
A.溶解度减小 B.溶液的质量不变
C.溶液由浓变稀 D.溶剂的质量不变
2.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D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
A.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
B.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D.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C )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5.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1-6-2(a)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
图1-6-2
(1)当温度为__40__℃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是相等的。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蒸发结晶__。
(3)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宜采用__降温结晶__方法提纯A物质。
(4)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氢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字母)__A__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5)如图1-6-2(b)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A__(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 D.熟石灰
6.图1-6-3为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图1-6-3
(1)当温度__小于30℃__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日晒盐,冬天捞碱”。请解释原因:
“夏日晒盐”__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__。
“冬日捞碱”__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会以晶体形式析出__。
7.(1)如图1-6-4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C>B>A__。
②使物质A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冷却热饱和溶液__,使物质B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蒸发溶剂__。
(2)根据(1)溶解度曲线图及图1-6-5回答问题:
图1-6-5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甲中有固体析出,乙中无现象__,原因是__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甲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乙中溶液温度降低,且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甲中有固体析出__。
8.请回忆“溶液”相关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杯硝酸钾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 g/cm3,下部密度为 b g/cm3,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__等于__b。
(2)图1-6-6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D )
图1-6-6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溶液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9.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图1-6-7
(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推断:
上图中①是__蒸发__池(填“蒸发”或“冷却”)。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__A、E__。
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
C.结晶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一定减小;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E.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图1-6-8
10.一木块漂浮于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a)图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如图(b)示的变化,则当时温度变化是__降温_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增多__(填“增多”或“减少”)。
11.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1)向50 mL水(密度为1 g/mL)中溶解一定量硝酸钾(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及溶解度曲线回答。
图1-6-9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B__,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A__;(填字母)
②当x=__5.8__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__降温结晶或者冷却热的饱和溶液__的方法。
(2)根据下列仪器,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图1-6-10
①上面的仪器中除D、E外,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有__B、G__;(填字母)
②E的作用是__加速固体溶解__,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取和量取、__溶解__、装瓶贴标签。
12.如图1-6-1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
图1-6-1
A.若要将B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B.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T1℃时C的溶解度最大
D.T2℃时,A溶液中所含溶质最多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
1.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______的形式从溶液中______的过程。
2.常用的结晶方法有:______(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蒸发______。
3.利用结晶的方法可以_____。
1.把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溶解度减小 B.溶液的质量不变
C.溶液由浓变稀 D.溶剂的质量不变
2.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
B.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D.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5.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1-6-2(a)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
图1-6-2
(1)当温度为____℃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是相等的。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
(3)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宜采用____方法提纯A物质。
(4)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氢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字母)____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5)如图1-6-2(b)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 D.熟石灰
6.图1-6-3为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图1-6-3
(1)当温度____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日晒盐,冬天捞碱”。请解释原因:
“夏日晒盐”____。
“冬日捞碱”____。
7.(1)如图1-6-4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②使物质A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使物质B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
(2)根据(1)溶解度曲线图及图1-6-5回答问题:
图1-6-5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中有固体析出__,原因是____。
8.请回忆“溶液”相关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杯硝酸钾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 g/cm3,下部密度为 b g/cm3,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____b。
(2)图1-6-6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
图1-6-6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溶液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9.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图1-6-7
(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推断:
上图中①是____池(填“蒸发”或“冷却”)。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
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
C.结晶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一定减小;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E.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图1-6-8
10.一木块漂浮于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a)图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如图(b)示的变化,则当时温度变化是___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__(填“增多”或“减少”)。
11.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1)向50 mL水(密度为1 g/mL)中溶解一定量硝酸钾(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及溶解度曲线回答。
图1-6-9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
②当x=____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____的方法。
(2)根据下列仪器,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图1-6-10
①上面的仪器中除D、E外,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有____;(填字母)
②E的作用是____,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取和量取、____、装瓶贴标签。
12.如图1-6-1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6-1
A.若要将B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B.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T1℃时C的溶解度最大
D.T2℃时,A溶液中所含溶质最多
第2课时 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1.__明矾__和活性炭都是常用的__凝聚剂__,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__沉淀法___。
2.分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__过滤___,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__漏斗___、__玻璃棒___。
3.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的水仍然不是__纯水___,只有经过_蒸馏__的方法,才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4.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__纯净物__。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 )
A.制取蒸馏水时,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水中
B.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可将精盐直接放到天平左盘来称取
D.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3.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为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必须对饮用水源净化处理。若用下述方法处理饮用水源:①消毒;②自然沉降;③过滤。处理先后顺序是 ( A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4.水样(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菌),氯气溶于水可生成次氯酸。在某次洪灾中,居民用如下方法净化水:
A B C D
图1-6-11
(1) 在步骤A中,加入明矾,使泥土等悬浮杂质黏附到明矾上,并形成较大的颗粒慢慢沉到水底,因此,明矾被称为__吸附剂__
(2)可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C__;
(3) 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D__;
(4) C的步骤称为__过滤__。
(5) 水样经过A、B、C、D步骤处理后得到的净化水是纯净物吗?__不是__。
5.由混有少量硝酸钾的食盐晶体,提取较纯的食盐,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和结论有:①在较高的温度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②在常温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③升高溶液温度不断蒸发水分,直到大量固体析出;④降温至有较多量晶体析出;⑤过滤;⑥得到的晶体即是较纯的食盐。正确的操作步骤和结论是
( D )
A.①④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⑥
6.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7.2015年3月22日是第23届“世界水日”,请你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a)
(1)如图(a)所示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将河水变成纯水。
(b)
图1-6-12
(2)小丽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图(b)所示。操作①的名称是__过滤__;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图1-6-13(a)中的__Ⅱ__(填序号,下同);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图(a)中的__Ⅰ__。
图1-6-13
(3)如图(b)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__t1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__冷却结晶__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
③t2℃用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__<__乙(填“>”“<”或“=”);
④实验室需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2__g,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__称量__、量取、溶解,在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__加速溶解__。
8.下面是关于精制粗盐时的相关知识,请回答:
(1)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 ( D )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
C.溶解、过滤、冷却 D.溶解、过滤、蒸发
(2)粗盐提纯时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漏斗__,在蒸发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__搅拌、防止局部高温,造成液滴飞溅__,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__低__(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
(3)在蒸发操作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B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4)请你在下列仪器中挑选出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仪器__①_③__④__⑤__⑦__⑨__。(填编号)
图1-6-14
9.[2014·乳山市二模]分离混合物是人们改造、利用自然界物质的重要方法。分离混合物要根据各成分不同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过滤法是根据混合物各种成分的粒子大小不同
B.结晶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C.蒸馏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D.化学沉淀法是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 A.过滤法是根据混合物各种成分的粒子大小不同将混合物分开,说法正确;
B.结晶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使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成为晶体析出,从而将混合物物分离,说法不正确;
C.蒸馏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分开,说法正确;
D.化学沉淀法是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将杂质转化为沉淀除去.说法正确。
10.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取一定量的粗盐
图1-6-15
(1)如图1-6-15操作中,有错误的是__C__(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D、A、C、B__(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__
(4)步骤D中称取10.0 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 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6.4 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__80%__;
(5)若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__A、D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第2课时 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1.____和活性炭都是常用的____,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_____。
2.分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_____,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_____、_____。
3.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的水仍然不是_____,只有经过___的方法,才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4.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____。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制取蒸馏水时,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水中
B.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可将精盐直接放到天平左盘来称取
D.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3.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为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必须对饮用水源净化处理。若用下述方法处理饮用水源:①消毒;②自然沉降;③过滤。处理先后顺序是 (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4.水样(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菌),氯气溶于水可生成次氯酸。在某次洪灾中,居民用如下方法净化水:
A B C D
图1-6-11
(1) 在步骤A中,加入明矾,使泥土等悬浮杂质黏附到明矾上,并形成较大的颗粒慢慢沉到水底,因此,明矾被称为____
(2)可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
(3) 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
(4) C的步骤称为____。
(5) 水样经过A、B、C、D步骤处理后得到的净化水是纯净物吗?____。
5.由混有少量硝酸钾的食盐晶体,提取较纯的食盐,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和结论有:①在较高的温度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②在常温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③升高溶液温度不断蒸发水分,直到大量固体析出;④降温至有较多量晶体析出;⑤过滤;⑥得到的晶体即是较纯的食盐。正确的操作步骤和结论是
( )
A.①④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⑥
6.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7.2015年3月22日是第23届“世界水日”,请你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a)
(1)如图(a)所示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____(填“能”或“不能”)将河水变成纯水。
(b)
图1-6-12
(2)小丽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图(b)所示。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图1-6-13(a)中的____(填序号,下同);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图(a)中的____。
图1-6-13
(3)如图(b)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____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
③t2℃用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____乙(填“>”“<”或“=”);
④实验室需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g,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____、量取、溶解,在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____。
8.下面是关于精制粗盐时的相关知识,请回答:
(1)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 ( )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
C.溶解、过滤、冷却 D.溶解、过滤、蒸发
(2)粗盐提纯时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在蒸发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____,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____(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
(3)在蒸发操作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4)请你在下列仪器中挑选出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仪器_____________。(填编号)
图1-6-14
9.[2014·乳山市二模]分离混合物是人们改造、利用自然界物质的重要方法。分离混合物要根据各成分不同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过滤法是根据混合物各种成分的粒子大小不同
B.结晶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C.蒸馏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D.化学沉淀法是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10.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取一定量的粗盐
图1-6-15
(1)如图1-6-15操作中,有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4)步骤D中称取10.0 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 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6.4 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____;
(5)若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