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闯考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习题课件: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练闯考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习题课件: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30 10:17:09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例1】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  )
①沙皇政府 ②人民委员会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试题是对二月革命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答案:____B【例2】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举行,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  )
A.十月革命的发生地
B.俄罗斯的政治中心
C.俄罗斯的经济中心
D.抗击德国的前沿阵地A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思考,如“革命的城市”“圣彼得堡(彼得格勒)”,这样就会使我们联想到发生在圣彼得堡(彼得格勒)这一“革命的城市”的革命——十月革命。而且从选项上看:“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前沿阵地”都跟革命没有什么联系,故B、C、D三项是错误的。【例3】90多年前,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到探索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十月革命胜利
C.苏联的建立 D.新中国的成立
解析:此题考查对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从关键词“90多年前”即可推断出本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17年,可以初步判断应该是十月革命,再根据对其性质的描述,就可以确定答案了。
答案:____B对应训练
1.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重大事件是( )
A.1861年改革 B.二月革命
C.苏联的成立 D.十月革命
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D3.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农民武装起义
C.社会主义革命
D.反帝爱国运动 C1.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沙皇专制政府
C.帝国主义傀儡政府 D.工兵代表苏维埃
2.右图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它忽然发出了几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宣告了一场伟大革命的爆发。这场革命是( )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BD3.下列十月革命后新政府采取的政策中,最受农民欢迎的是( )
A.将工厂企业收归国有 B.颁布《土地法令》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实行农业集体化
4.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是在( )
A.二月革命胜利后 B.粉碎外国干涉后
C.与德、奥议和后 D.镇压国内叛乱后BC5.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大意义是( )
A.捍卫苏维埃政权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个缺口。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中共一大召开 D.十月革命AD7.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是( )
A.粉碎了国内外反革命叛乱
B.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C8.读下列材料和漫画,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材料二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漫画)(1)材料一中的“十月革命”领导人是谁?是在什么时间取得胜利的?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列宁;1917年11月7日;人民委员会。
(2)“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材料一毛泽东的这句话说明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材料二这幅漫画反映“十月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作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革命对20世纪随后年月中的重大事件及全球冲突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1914~1918年的战争是这场革命的决定性的原因之一。……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理念吸引了许多信徒,远超出俄国本身的领土,1917年的俄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能够与1789年的法国革命相比拟。……在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即不通过资本主义或西方模式而能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也即在世界范围内奋起反对西方霸权的一个步骤。——引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 十月革命之前6年,中国之革命费力少而光复迅速,可是事后看来,推翻专制皇权,只完成了革命序幕的初步而已。——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1)据材料一,分析“俄国革命”发生的原因。简要说明俄国革命对殖民地国家的启示。
第一,俄国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第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内部种种矛盾激化;第三,在列宁同志的领导下俄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壮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要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来反对西方霸权,争取民族独立。(2)1917年的俄国革命与1789年的法国革命在性质上有何区别?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而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资本主义革命。
(3)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走上现代化道路的两种模式。
一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另一种是改革的道路。(4)材料二中的“中国之革命”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作者的“只完成了革命序幕的初步而已”这一观点的认识。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课件25张PPT。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例1】当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时,有人曾向列宁提出建议,必须发展商品经济。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列宁的提议,决定(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产业复兴法”
D.推行“玉米运动”B解析:从题意可以看出,所选事项必须与列宁有关,这样就只有A、B两项符合要求。再依据“1921年”、“俄共(布)十大”等词语,可以排除A项,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国内战争时期政策。【例2】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上交给国家
D.资本家在经营鞋帽厂C 解析:本题创设了一个历史情景,主要考查了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理解与掌握。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由于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所以A、B、D三项的情况是可能出现的。【例3】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苏联的“一五”、“二五”计划,其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A2.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评价,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恢复苏俄的国民经济
B.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D.标志着苏联的成立D3.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 )
A.市场经济繁荣
B.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
C.经济危机严重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1.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颁布《土地法令》
D.戈尔巴乔夫改革A2.下列有关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允许多种经济的并存
3.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
①废除农奴制改革 ②领导十月革命胜利 
③实施新经济政策 ④制定苏联新宪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B4.图形标志用于表达特定的历史或事物信息。下图是( )
A.奥运标志 B.不结盟标志
C.欧盟旗帜 D.苏联的标志
5.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的是( )
A.斯大林 B.列宁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DA6.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作“斯大林模式”,其形成的标志是( )
A.1924年列宁的逝世
B.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
C.1922年苏联的建立
D.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
7.1936年以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
A.高度集中 B.广泛民主
C.新经济 D.高度自治DA8.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赫鲁晓夫改革
9.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BC1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或粮食税)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等。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1)材料中表明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试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