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C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格体现的是1914~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征,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帝国主义压迫特点,故C项正确。
2.小李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那么,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历史时期是( B )
A.洋务运动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解析】 一战期间,由于列强暂时无暇东顾、辛亥革命、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应选B。
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解析】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本国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以及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而所有上述因素根本原因都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选择A项。
4.(2016·贵州贵阳模拟)学者蒋立文指出,大量史实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早在1912年就已到来。该观点认为“黄金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应是( B )
A.清朝政府政策的推动
B.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C.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D.列强放松侵略
【解析】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1912年的时代特征。
5.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 )
A.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
B.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
D.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解析】 1927年到1937年,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工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故选B。A项明显错误,不是萧条状态;C项错误,抗战爆发后官僚资本主义才得到很大的发展排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D项是在抗战爆发后。
6.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对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解析】 1929~1937年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原因是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因此A项正确。B、C两项都不利于中国经济“坚持下去”,D项与史实不符。
二、非选择题
7.(2017·河北唐山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年
1913年
1933年
种植业、渔业、林业
68.5
67
64
手工业
7.7
7.7
7.4
现代制造业
0.1
0.6
2.5
采矿业
0.2
0.3
0.8
电力
0
0
0.5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 示例 信息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信息2: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列强掠夺,资源缺乏;重工业自身特点——投资多、见效慢;资金、技术缺乏,受外资企业压制。
信息3:近代中国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掠夺、封建主义的压迫阻挠,长期的战乱等,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始终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随堂演练
人民版必修2
1.(2016·全国卷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C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时在偏远地区也能买到火柴、洋布等日常用品,这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排除A项。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也没有被商品经济取代,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情况,排除D项。
2.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原因是( A )
A.外国商品的冲击
B.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
C.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
D.政府的打击
【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是导致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直接原因,故应选A。
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B )
①自然经济出现瓦解
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③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
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从时间“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和“新现象”可把
②④排除,因此选B。
4.(2017·山西模拟)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据此推断洋纱的输入( C )
A.瓦解了传统小农家庭生产结构
B.便利了洋布对华大量倾销
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
D.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
【解析】 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是“男耕女织”,洋纱的进口,不会改变这一形态,故A项错误;洋纱的大量进口,只会消减洋布的进口,故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纺织并用,洋纱的大量进口,会使纺线与织布分离,故C项正确;洋纱的大量进口只会冲击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5.(2017·全国卷Ⅲ·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D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1898年,与题干时间“1897年”不符,A项错误,排除。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大肆对华资本输出,C项错误。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3课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D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封建迷信影响民族企业的发展。材料“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正是最好的例证。故应选D。
2.(2016·江苏泰州期中)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C )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
A项题干无法体现,排除;从材料“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说明只许官商合办,不允许私人办企业,显然这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B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
3.(2017·江西赣州期末)1866年,奕?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遭到大学士倭仁的反对;1877年,郭嵩焘劝李鸿章扩大留学,遭到大学者王闿运的谩骂;1880年,李鸿章、刘铭传请修建铁路,只修了天津附近的一小段,并遭到反对。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D )
A.闭关锁国政策难以改变
B.守旧势力主导政局
C.西方科技的传入受到抵制
D.近代化道路艰难曲折
【解析】 “遭到大学士倭仁的反对”“遭到大学者王闿运的谩骂”“李鸿章、刘铭传请修建铁路,只修了天津附近的一小段,并遭到反对”表明近代化道路艰难曲折,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2017·河北石家庄十五中期中)1948年,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哪得不完蛋!”对这则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C )
A.当时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B.通货膨胀严重是蒋介石倒台重要原因
C.顺口溜中的现象对民族工业影响有限
D.表明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1948年时的通货膨胀严重,是导致蒋介石完蛋的重要原因,由百姓顺口溜可知民众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C项与材料无关。所以答案选C。
5.《海关十年报告》记载,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该“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特别优待的章程”。从上海伦章造纸厂的经营状况,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C )
A.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与帮助
B.获得充分发展,有相当规模
C.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
D.生产的产品难与外国竞争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特点。因列强的侵略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国民族企业无力与其竞争,发展困难。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
6.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D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解析】 上海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材料反映了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步履艰难,在外商排挤下迅速衰落。说明了近代民族工业具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等特点,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
(3)根据材料五,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3)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大对华经济侵略。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随堂演练
人民版必修2
1.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D )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1912~1927年,中国新注册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较大工厂的数量增长迅速,说明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比较迅速,因此选择D项。工业布局强调工业分布的区域,工业结构强调轻重工业的比例,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B两项;民族工业数量的增加与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必然联系,C项不正确。
2.下列关于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C )
A.钢铁机械制造业发展显著
B.民族工业持续发展时间长
C.发展较快的企业是纺织业
D.民族资本超过了外国资本
【解析】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主要是轻工业,所以C项符合题意。A“钢铁机械制造业”、B“发展时间长”、D“超过了外国资本”皆不符合史实。
3.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先生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月,他将毛纺厂的产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D )
A.自强求富
B.货真价实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解析】 “抵羊”即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体现的是实业救国思想,D项符合题意。
4.(2017·南京)
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 C )
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
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解析】 结合“1935年”“1937年7月”等信息可判断出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对金融和战略物资进行统制,故A项排除;“战时经济体制的首创”是近代国家在面临战争时普遍采用的手段,而不是国民政府所首创,故B项排除;材料中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是为了应对战争需要,有效地进行战略资源的调配,故C项正确;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是战争,而不是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故D项排除。
5.(2017·江苏·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D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获得美国更大的支持,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航海条约》,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材料中“美国……占总量44.10%”表明此时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英国的国际地位当时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日本的投资信息,故B项错误;C项中“完全掌控”说法绝对。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学
业
达
标
一、选择题
1.(2017·全国联考)鸦片战争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现了“穷乡僻壤,未有不用洋货者”的现象;光绪中叶后,贵州新城布依族生活区“廉价而又适用的孟买棉纱完全排挤了用本地棉花的手纺纱”。这种情况表明( C )
A.少数民族生活实现国际化
B.经济落后地区更易于融入世界市场
C.内地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D.西南自然经济破坏程度不逊于沿海
【解析】 材料所述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这种现象说明内地的小农经济形态遭到破坏。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说法错误,从材料看不出依据所在;材料只是反映西南地区经济形态也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没有同其他地区作比较,排除D项。
2.(2017·河南六市联考)下表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三个不同的年份中国茶叶销售情况的变化,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D )
时间
总销售量(万担)
出口量(占总量%)
内销量(占总量%)
1840年前
6.4
0.9(14.06%)
5.5(85.94%)
1865年前
10.1
4.2(41.58%)
5.7(56.43%)
1894年前
16.02
8.23(51.94%)
7.7(48.06%)
A.中国茶叶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B.中国茶叶生产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D.中国茶叶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解析】 从茶叶销售情况看,出口量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到1894年时出口比重已超过内销,反映出茶叶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故D项正确。
3.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准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C )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B.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
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解析】 解题关键是一要分析时间限制,二要分析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原因,三要对比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不同状况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沿海和沿江地区,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迅速解体;而广西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受冲击的影响力度不大,自然经济具有抵制外国经济的特点,所以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的多,可以推出近代中国经济极不平衡的结论。
4.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B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企业
C.在华外商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解析】 洋务官办军事企业虽然采用了西方的技术设备,但并没有采用西方的管理体制董事会与厂长经理制,其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
5.(2017·山东菏泽)下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出现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B )
A.政府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
【解析】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6.(2017·浙江模拟)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了( D )
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解析】 材料“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反映的是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福州出现雇佣关系,没有突出“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排除C项,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毛泽东在回顾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时说过:“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侯德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
材料 卢作孚是重庆人,目睹川江上外国轮船横行霸道,他发愤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创办了民生实业有限股份公司。1925年,民生公司以一艘70.6吨的小火轮起家,以爱国救国为号召,以精良的管理和高效的营运,仅10年时间就使外轮不得不退出川江航线。抗战时期,民生公司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撤退”,将大量工业设备和军工物资抢运入川,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抗战胜利时,民生公司已拥有船舶140余艘,航运势力及于日本与东南亚各国。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创办公司的目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的原因。
【答案】 (1)实业救国,获取利润。
(2)管理精良、营运高效,可资后人借鉴;使外轮退出川江航线,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航运势力及于海外,拓展了民族工商业的市场。
素
能
提
升
一、选择题
1.(2017·湘潭)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下图信息可以反映出( B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多
B.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C.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
D.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
【解析】 材料中的图示体现的是近代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入超逐步扩大的情况,这体现了中国进一步被卷入世界市场,B项正确;A项,贸易属于商品输出,不是资本输出,排除该项;C、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2.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的限定“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分析选项,A和D都着眼于政治角度,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故C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
3.(2017·黔东)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登记表。据此表可知,商办企业( C )
1872~1894年
1895~1913年
设厂数(家)
资本额(万元)
设厂数(家)
资本额(万元)
官办和官商合办
19
1619.6
85
2947.6
商办
53
469.7
465
9081.2
合计
72
2069.3
550
12028.8
A.面临的发展阻力逐渐减小
B.仍未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
C.成为当时近代化主导力量
D.其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根据所学可知,民族工业面临的发展阻力减小不符合史实,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受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A项错误;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官办企业逐渐破产,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从图表信息可知,在1895~1913年,无论是商办企业和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数量都有发展,尤其是商办企业,故商办企业成为当时近代化主导力量,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与官办企业规模的对比,D项错误。所以选C。
4.有人描绘中国近代经济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传统畜牧业经济。”理解正确的是
( D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在近代,民族工业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不可能出现占绝对优势的情况,排除②;由题干中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叙述说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可以排除④。故应选D。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年,汉哀帝一次就赠送匈奴单于“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
材料二
今棉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价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洋布开始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中国沿海以及内地农村的广大市场。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请回答:
(1)读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丝绸不断外销,为中国赢得了什么称号?
(2)读材料二,比较各种衣被原料,说出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
(3)读材料三,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读材料四,继昌隆缫丝厂等同类企业的出现,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答案】 (1)丝国。(2)保暖性好,穿着舒适。(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攫取在华侵略特权,凭借低关税、商品的低廉价格,在中国进行纺织品倾销。
(4)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3课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随堂演练
人民版必修2
1.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1937年代作品,名为《军权之下》,“湖南第一纱厂”遭到了灭顶之灾。图中拳头代表了( A )
A.日本帝国主义
B.美国帝国主义
C.封建军阀势力
D.官僚资本主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本题的关键时间点是“193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拳头代表了日本帝国主义。所以答案选A。
2.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造成G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D )
①外敌入侵破坏了工业基础
②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导致货币严重贬值
③美国商品挤占了国内市场
④繁重的捐税给工商业者带沉重负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G段的特点是呈现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和美国的侵略造成的,此外,也有国民党的剥削的原因。
3.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自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纵观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经历的是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造成民族工业成长道路曲折的主要原因有( A )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
②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固与强大
③近代中国政府始终不支持民族工业
④“重农抑商”思想一直是中国近代主流思想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民国政府一度支持民族工业,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③错误;④不符合史实,近代出现了商业救国的思潮。排除③④故选
A。
4.民国三十七年,标榜“幽默”的刊物《论语》149期发表了这样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不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谁曰不宜!”该小品反映的是( C )
A.日本帝国主义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
B.美国对国统区的经济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的大肆掠夺
D.当时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气
【解析】 民国三十七年即
1948
年,国民政府大量印发纸币,进行经济掠夺,导致法币贬值,出现小品描述的情况。由材料时间和“法币”排除
A、B
两项;该小品是对当时混乱经济秩序的描述,D
项表述错误。
5.(2017·太原)据统计,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了95%,平均年增长率4.3%,是外国在华投资增加最多的时期,投资集中在金融、外贸、能源、钢铁和近代化运输等领域。这一现象导致( B )
A.民众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B.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挤压
C.政府消极应对列强冲击
D.列强垄断国内主要行业
【解析】 材料中主要阐释的是外国在华投资情况,没有对民众收回利权运动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了95%,平均年增长率4.3%”“投资集中在金融、外贸、能源、钢铁和近代化运输等领域”等信息说明了外国在华投资挤压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政府行为进行描述,故C项排除;“列强垄断国内主要行业”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与“现象导致”的结果无关,故D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