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氧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①药品选择②反应原理③装置④具体操作步骤⑤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2、教师制作课件,准备仪器
分12个组提供:试管2支、具支试管1支、酒精灯、试管架、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打火机等
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
金属切割等图片。
观后谈感受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
思
考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介绍: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倾听
让学生了解基本常识
导读:教材P77 阅读
让学生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板书:一、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
变化)
追问:那么实验室又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
板书:2、实验室制法
师生共同完成:教材P87《活动天地4-3》的1、2两题
参与思考、回答、探究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
板书:⑴药品的选择:通常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也可以用高锰酸钾固体、氯酸钾固体。
记录、记忆
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探究活动1:实验①加热过氧化氢(H2O2)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
实验②向过氧化氢(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
参与实验探究
体验探究的乐趣
抽问:你认为用那种方法制取氧气更好?
思考、回答
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
讲解:催化剂的概念,教材P88,强调“一变两不变”并在附板书上板书出来
勾画教材上的重要文字段落
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课堂练习:《导学案》P65学点1【当堂检测1】的1、2两题
完成练习
让学生及时过手相关基础知识(共30张PPT)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巩固回忆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通电分解水:水
氢气
+
氧气
通电
H2O
H2
O2
你还知道其它生成氧气的反应吗?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发现问题:(导学案43页教学点1)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过氧化氢反应的速率加快吗?
你的猜想: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
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倒入过氧化氢溶液,仔细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以及产生的速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三支试管的试管口,观察哪个能够复燃。
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碎瓷片
选用药品
现象
木条能否复燃
1
过氧化氢
2
过氧化氢
和二氧化锰
3
过氧化氢
和碎瓷片
实验现象
几乎无气泡冒出
否
能
否
获得结论:最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请将结果填到课本75页和导学案44页
快速冒出大量气泡
缓慢冒出少量气泡
催化剂的性质:“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注意:要参与反应,并且物理性质会改变)
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勾划并阅读课本75页右侧方框文字
加快或减慢
汽车尾气排放管中的催化剂
某些抗衰老化妆品中含有催化剂
催化剂的应用(一变的理解)
小资料(二不变的验证)
1、将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过滤、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改变
2、将称量后的二氧化锰再次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导学案45页右则教学点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
H2O2
H2O
O2
MnO2
+
发生装置选择方法:
依据反应物状态、反应的条件。
液体
固体
3
讨论互动:发生装置的选择
2
1
固液不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固体加热型
导学案44页右列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本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MnO2
H2O2
H2O
O2
小资料
通常状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在
0℃,1个标准大气压下,其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
空气
向下排空气法
空气
气体
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收集装置的选择:观察下面的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气体,为什么?O2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适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适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适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选择方法:根据被收集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方法
勾划导学案44页右则第二个表格,并作好笔记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或
你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吗?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长颈漏斗
锥形瓶
集气瓶
水槽
分液漏斗优点:控制反应速度
2、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加入0.5克(约半药匙)二氧化锰,并塞紧瓶塞;
3、将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轻推盖上毛玻璃片,翻转后,扣在水槽中;
4、向长颈漏斗中倒入过氧化氢溶液;
5、待导管口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气体;
6、在水底将毛玻璃片盖紧,取出,正放;
动手实验:亲自动手组装仪器,并收集一瓶气体,感受一下亲自动手的乐趣,操作步骤如下:
组装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
交流反思
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你能解释原因或理由吗?请讨论。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长颈漏斗应没入液面以下,导管刚露出
橡皮塞即可;
3、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气体;
4、取出后的集气瓶应正放。
防止装置漏气
防止气体从漏斗中逸出
有利于排尽装置内空气,收集纯净的氧气
先排尽装置内空气,收集纯净的氧气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导
学
案
45
页
左
则
讨论交流:
如何检验一瓶气体就是氧气呢?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就是氧气。
导学案45页左则“检验”
讨论交流:
用下面这套装置制取氧气时,应如何验满呢?
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经满了。
导学案45页左则“验满”
知识小结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2.反应原理
3.制取装置
4.收集方法
5.检验方法
6.验满方法
双氧水
二氧化锰
H2O2
H2O+O2↑
二氧化锰
固液不加热型
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木条复燃
练一练
1、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能产生氧气。
D.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D
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
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45页学点训练1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固体
D
装置漏气
练一练
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在空气中能跟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B
3.把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中混有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线是纯过氧化氢曲线,b线是混有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曲线)(
)
导学案45页学点训练2
C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检查____________;
(2)向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
(3)塞好带有长颈漏斗和导气管的橡皮塞;
(4)向长颈漏斗中加入___________;
(5)等导管口有___________产生时,再收集一瓶氧气。
想一想
装置的气密性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连续均匀气泡
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液体分别为纯净水和双氧水,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
考考你
作业:
完成导学案43页到46页,科代表按时收起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