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氧气
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节是鲁教版教材第一次对一种气体物质进行系统研究,由此也提示了物质进行探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是蕴含在探究过程中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探究物质所需的能力。同时,这些探究活动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的形成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标定位: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制取新物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研究的价值。
项等方面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模式,为后继学习其他物质的制取方法打下基础。
方法阐释:
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有关计算的实验,不但要会做,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学得牢,用的活。
建立知识构造: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装置、现象、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实验仪器:烧杯、锥形瓶、双孔塞、单孔塞、导气管、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集气瓶、磨砂玻璃片、水槽、吸管、药匙
实验药品:两支高低不同蜡烛、火柴、细木条、3%的双氧水、84消毒液、二氧化锰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
趣味小实验:向底部粘有两支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加入约60毫升左右3%的双氧水,点燃蜡烛,然后沿烧杯壁缓慢加入约45毫升84消毒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并推测有何物质生成?
【设计意图】
教师将家庭常用的84消毒液引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探究学习氛围,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为催化剂的多样性做好伏笔。
环节二:明确目标与任务
1.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组装、收集方法、验满及注意事项。
2.了解催化剂及其作用。
3.小组合作制取一瓶氧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设计意图】
目标和任务既是学习的压力,更是学习的动力。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轻松愉快的小步子任务能让学生产生不断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环节三:实验与探究
活动一:药品的选择
温馨小提示:
1、必须含有相关成分
2、无毒无害没有污染
3、节约能源价格便宜
4、装置简便易于操作
5、易于反应常温更好
阅读有关资料选择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
1、水(H2O)加热至
1000℃
高温或借助一定的电解设备通以直流电
(耗电
量较大)
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2、氧化汞(HgO)红色粉末,加热到
500℃
时分解为汞蒸气和氧气。(汞蒸
气有毒!)
3、氯酸钾(KClO3)白色晶体,
400 ℃
时分解放出氧气。
4、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无色液体,浓度是3%的双氧水每
100ml 大约1.30元。
常温下较浓的溶液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会迅速放出氧气
5、高锰酸钾(KMnO4)紫黑色晶体,受热很快分解而放出氧气。
【设计意图】
1、加药品前,先把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在水槽中,备用。
2、当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3、等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移出水面,正方在桌面上。
小组合作制取一瓶氧气,并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惑记录下来
展示实验成果,交流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或产生的疑惑
活动六:实验拓展延伸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外,还可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
各环节实验意在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把实验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合作判断实验的可行性,审视的角度去看待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环节四:颗粒归仓
今天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我发现了……
我还有!!!
【设计意图】
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有助于知识的内化,故在此要求学生针对本节课谈谈收获。教师给以更加系统的知识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和必要的方法指导。
环节五:应用与提高
在军事术语上,把核潜艇在海里的连续航行叫长行。为保证长时间潜行,在潜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制氧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加热高锰酸钾。
②电解水。
③在常温下使用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④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其中,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哪一种?与其他几种方法相比,该方法有哪些优点?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常见的做法入手,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与猜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环节六:达标与检测
1.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共14张PPT)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氧气(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的性质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降低温度氧气可以成为淡蓝色的液体和固体。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收集装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法
向下排空法
由气体的溶解性和
气体的密度决定的
那么如果要制取一瓶氧气,我们要考虑哪些方面?
活动天地4-3
O2
下列哪些物质可能产生氧气?
1、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2、过氧化氢(
H2O2)
3、水
(
H2O
)
4、高锰酸钾(KMnO4)
5、氯酸钾(KClO3)
6、甲烷(CH4)
7、氧化汞(
HgO
)
(1)KMnO4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时能产生氧气,成本较高。
(2)KClO3氯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可能会发生爆炸。
(3)H2O2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温下就可生成氧气和水,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低廉。
(4)HgO氧化汞是一种红色粉末,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同时产生有毒的物质汞。
(5)H2O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氧气,成本高,反应速度太慢。
资料介绍
安全
方便
经济
气体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流程
反应原理
制取装置
注意事项
药品
气体发生装置
实验步骤
气体收集装置
认识“催化剂”
活动天地4-4
一变、二不变
H2O2
1、催化剂只是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它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催化剂是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
2、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3、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
催化作用。
小资料
1、将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过滤、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改变
2、将称量后的二氧化锰再次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汽车尾气排放管中的催化剂
某些抗衰老化妆品中含有催化剂
催化剂的应用
问题思考:
仪器装置的选择
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应放在什么仪器内?
3、加一种什么样的仪器可以随时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2、怎样把氧气导出来?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H2O2
H2O+O2
二、发生装置
由反应物的状态
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液混合、不加热
固体、加热
H2O2
H2O+O2
KMnO4
K2MnO4+MnO2+O2
加热
收集装置(优缺点)
发生装置
制取装置
如何知道氧气已经收集满?
四、氧气的验满
排水法
向上
排空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木条复燃,则
氧气已收集满。
集气瓶口冒大气泡时
五、氧气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则气体是氧气。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