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检测题
本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南宁)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
B.食盐
C.酒精
D.面粉
2.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3.(2015·济南)将一个体育测试用的实心球和一个乒乓球同时没入水中,放手后发现:实心球沉入水底,而乒乓球浮出水面,如图所示,比较实心球和乒乓球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则(
)
A.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大
B.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不能确定
4.下列关于水体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态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B.地球上的淡水储量丰富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
D.固态水主要分布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B.淡水资源中冰川水和地下淡水储量最大
C.水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物的结构
D.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
6.在陆地各种水体中,水量很少但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
A.湖泊水
B.土壤水
C.地下水
D.河流水
7.(2013·山东潍坊)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河水、井水和湖水都属于混合物
B.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氢气
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
D.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8.(2014·重庆)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
是( )
A.水的化学性质
B.水分子间的间隔
C.水的物理性质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9.(2015·长沙)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0.(2013·黑龙江大庆)有100
g
10%的盐酸,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将100
g
10%的盐酸与200
g
25%的盐酸混合
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11.(2013·长沙)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夏天喝的汽水不是溶液
B.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口味变淡
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2.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13.(2013·四川资阳)t
℃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14.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多少
D.温度
15.20 ℃时,向一盛有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
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 g
B.20 ℃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6.(2015·南宁)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
℃降温到t2
℃,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17.(2013·兰州)欲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0
g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8.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19.(2013·上海)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人工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
)
A.电解
B.吸附
C.过滤
D.消毒
20.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B.工业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
C.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爱惜淡水资源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在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水循环类型中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图中简易电解水的装置回答问题:
(1)与气体a相连的A极是电源的___极(填“正”或“负”,下同),与气体b相连的B极是电源的____极。
(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______________,火焰呈_____色。
23.(2015·浙江温州节选)温州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用下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现有1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若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多少千克?(4分)
24.某城市住宅饮用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_________(填“②”“③”或“④”等序号)。
(2)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单选,填选项序号)。
A.杀死水中的细菌
B.减少水中氧气
C.使泥沙沉积至底部
D.分解有毒物质
25.夏天,被蚊子叮咬之处常会出现肿胀、瘙痒等症状,这是人体对蚊子毒素[其主要成分为二甲基亚硝胺]的过敏引起的。科学家实测出蚊子口器刺入皮肤的平均刺入力为1.65×
N,这么小的力能刺穿皮肤是因为减少_______而增大了作用效果。
26.
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深度已突破7
km。
“蛟龙号”下潜到7×
m深度处所受海水的浮力与下潜到5×
m深处所受的浮力相比,,可取海水的密度为1×
kg/,g取10
N/kg。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27.根据
“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
⑵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4分)
28.(1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了探究。
(1)甲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0~5 N,分度值0.2 N)、天平(带砝码盒)、量筒及水、蜡块(9 g左右)。
探究问题:蜡块的上浮条件。
实验过程:
①首先测量蜡块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蜡块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再求出重力。
你支持方案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
你认为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
③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上浮的条件。
(2)乙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大烧杯、蜡块、铁钉(见图)。
探究问题:蜡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过程:把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蜡块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为了使浸没在水中的蜡块会下沉,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中,然后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部分插入蜡块中,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也沉入水底。
①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在蜡块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____________的大小。
②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虽然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方案一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取10 N/kg)
29.(12分)小明同学去九仙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净化后的水变为蒸馏水的步骤是_________。在操作中经常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0分)
30.(2015·云南昆明)将一棱长是的实心正方体,缓慢放入盛满水的烧杯内,待它静止时,从杯中溢出的水。(取)
(1)求正方体受到的浮力;
(2)求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
(3)判断正方体在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悬浮、还是沉底,并写出判断依据;
(4)求正方体的密度。
参考答案
1.D
解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蔗糖、食盐、酒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
2.D
解析:矿泉水瓶压入水中后,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在浸没前,浮力随压入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浸没后,矿泉水瓶所受浮力大小不变。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选项,所以选D。
3.A
解析:体育测试用实心球的体积远大于乒乓球的体积,当实心球和乒乓球没入水中时,实心球排开水的体积也远大于乒乓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因为实心球排开水的体积较大,所以实心球受到的浮力较大,故A选项正确。
4.B
解析: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它以各种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液态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固态水主要分布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缺乏,仅占整个水体的2.53%。
5.D
解析: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如海洋水和河流水,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地区,水常以固体形式存在。
6.D
解析:在陆地各种水体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河流水。
7.B
解析:自然界中的河水、井水和湖水中都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都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故B错误;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减少水资源污染,故C正确;在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以使较多的钙、镁离子变成沉淀,能降低水的硬度,故D正确。
8.A
解析:水分子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即水分子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9.A
解析:溶液中的溶剂可以是水、酒精,还可以是汽油等,并不只有水一种物质可做溶剂,故A选项叙述错误;固体NaOH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故B选项叙述正确;改变溶剂、溶质的质量或温度时,饱和溶液能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进行相互转化,故C选项叙述正确;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选项叙述正确。
10.C
解析: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B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00
g×10%/(100
g×10%+100
g)×100%≠20%,不符合题意;C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g×10%+200
g×25%)/(100
g+200
g)×100%=20%,符合题意;D中稀盐酸易挥发,不能采用蒸发溶剂法,不符合题意。
11.A
解析:汽水是二氧化碳等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说法错误;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汤的浓度小了,口味变淡,故B说法正确;鱼塘中放置喷水泵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故C说法正确;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说法正确。
12.D
解析: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大多数固体,升高温度可使溶质继续溶解,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13.C
解析: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析出固体,溶液仍为饱和溶液,A错误;
t
℃时0.15
g熟石灰没有全部溶解在
50
g水中,此温度下,熟石灰的溶解度应小于0.3
g,B错误;
t
℃时,50
g水溶解的熟石灰小于0.15
g,故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C正确;因50
g水溶解的熟石灰要小于0.15
g,则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应小于×100%,即小于0.3%,D错误。
14.C
解析: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及温度。
15.C
解析: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
g,故A、B正确;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36
g/(36
g+100
g)×100%≠36%,所以C错误;得到的澄清溶液为饱和溶液,在过滤后还是饱和溶液,所以加入水后变成不饱和溶液,D正确。
16.C
解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得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可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可判断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判断在一定温度时某点所代表的溶液是否饱和。由上图可知,在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故A正确;物质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温度由t3
℃降到t2
℃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恒温条件下蒸发溶剂,可以减少溶剂质量,保持溶质质量不变,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转化为饱和状态,故D正确。
17.C
解析: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100
g×10%=10.0
g,故A正确。在称量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物质时,必须将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否则会腐蚀托盘,故B正确。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等,故C错误。溶液配制好后应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D正确。
18.C
解析:晶体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所以结晶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故A正确;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形状,故B正确;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故C错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它结晶,故D正确。
19.A
解析:自来水厂对天然水的净化过程一般是静置、加入吸附剂吸附、过滤和消毒;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不能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20.C
解析: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故A错误;无色透明的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有毒物质,所以不能直接排放,故B错误;雨水是混合物,D错误。
21.蒸发
降水
解析:在水循环类型中,三种类型均有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
22.(1)负
正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燃烧
淡蓝
23.(1)过滤
(2)解:食盐的质量m食盐=10千克×25%=2.5千克
20%食盐水的溶液质量m溶液=2.5千克÷20%=12.5千克
加水质量m水=12.5千克-10千克=2.5千克
答:需要加水2.5千克。
解析:(1)操作②是将难溶性固体泥沙和液体分离,故其名称为过滤。(2)本题根据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解答。首先利用稀释前食盐水的质量和浓度以及稀释后食盐水的浓度,求出加水稀释后所得到的食盐水的质量,然后再利用稀释后食盐水的质量与稀释前食盐水的质量之差即可求出加水的质量。
24.(1)③
(2)C
解析:(1)网格净水的原理和过滤的操作原理类似,能将不溶于水的大颗粒物质与水分离;(2)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使水中的泥沙沉积到底部,与沉淀的原理是相同的,故选C。
25.受力面积
26.
27.(1)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植物蒸腾
地表径流
(2)水的三态变化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28.(1)①二
因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大于蜡块的重力
②蜡块没有浸没在水中
(2)①重力
②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③方案一是在改变物体重力的同时,控制了浮力不变这一条件
解析:(1)①蜡块的重力:G=mg=9×10-3 kg×10 N/kg=0.09 N<0.2 N,即:蜡块的重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无法直接精确测量,所以,支持方案二;
②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这样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的浮力不是蜡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应该利用“助沉法”使蜡块浸没在水中,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
(2)在蜡块中插入铁钉,蜡块的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会下沉。
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在改变重力的同时浮力是不变的;
方案二:没有将铁钉全部插入蜡块,在改变重力的同时,蜡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变大,无法找到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29.(1)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作用,使杂质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的目的(或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2)D
(3)吸附
(4)杀死水中的细菌
(5)蒸馏
使蒸馏平稳进行,防止加热时暴沸
解析:加入明矾可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过滤操作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壁;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漏斗的颈部要紧靠烧杯的内壁。清水经过蒸馏能得到蒸馏水,蒸馏过程中需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30.==
=
(3)
因为
所以物体静止时漂浮
(4)由漂浮条件:
解析:(1)根据题意,正方体放在盛满水的烧杯里,溢出水的质量,即为正方体排开水的质量,根据可求出排开水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正方体受的浮力。(2)利用可求出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3)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则正方体的体积,比较正方体的体积与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如果可判断出物体处于漂浮;如果可判断物体处于悬浮或沉底。(4)前面已判断出正方体是漂浮的,并且求出了其受到的浮力,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求出正方体的重力,利用求出正方体的质量,最后利用求出正方体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