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4张PPT。故宫博物院!我所知道的故宫故宫(紫禁城)紫:紫薇垣(天地之宫),天子所居
禁:守卫森严,常人难以涉足的禁区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这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 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收藏文物100万件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
北南东西午门金水河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景山从
南
到北的空间说明顺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景山紫禁城紫禁城名字的由来
古时,人们把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是指三个宫城的意思,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在中间,称为中垣,于是古人便认为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即天帝之宫。封建帝王被认为是天帝之子,他居住的皇宫便是“天上宫阙”。又因为皇宫是禁区,非一般人敢于涉足,所以故宫又叫紫禁城。护城河护城河环绕紫禁城外围,河宽52m,亦称筒子河,是紫禁城的主要防御设施。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出至御河。护城河至今已有580年的历史。修建紫禁城时挖出的泥土被集中堆在了城北,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护城河和角楼(回平面图)角 楼角楼 紫禁城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的角楼东北角楼(回平面图)午 门午门又称五凤楼,是紫禁
城的正门,其前有端门、天
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
天门),其后有太和门。午
门的平面呈“凹”字形,这种
门楼叫阙门,是中国古代大
门中最高级的形式。午门是
颁发诏书、下令出征和战后
凯旋向皇帝献俘的地方。官员犯死罪有所谓“推出午门斩首”之说,但其实午门只是对官员执行“杖刑”的地方。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午门(回平面图)太和门
(回平面图)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清代改为乾清门)。
门前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太和门前有面
积约26000㎡的
广场,内金水
河自西向东蜿
蜒流过。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
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
位置,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大
的殿宇。皇帝登基、完婚、
寿诞,每逢重大节日接受百
官朝贺和赐宴都在这里举行
隆重的礼仪。太和殿的装饰
十分豪华。殿内雕廊画栋,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安定和政权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点击查看相关图片(下一页)(回平面图)太和殿太和殿建立在台基之上,台基有三
层,前后左右设有台阶,其中前后
的台阶有左右并列的三道,中央一
道为专供帝王上下的御道,御道上
雕着九条龙纹。太和殿前方还布置
着象征国家长治久安、江山永葆的
铜龟、铜鹤、日晷和成排的铜香炉。
太和殿前是宽广的广场,广场中路两侧是品级山,其后又有仪仗蹲石。每到举行盛大仪式,庞大的仪仗队秩序井然地罗列广场,文武百官按品级跪列于两侧,旌旗招展,钟鼓齐鸣,殿前烟雾缭绕,皇帝在高高的三层台阶上接受百官朝贺,这种环境营造了一种空前的庄严与威慑。彰显了皇家的天威。点击查看相关图片(上一页)(回平面图)中和殿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中和殿呈亭子形,平面呈正方形,金砖铺地,殿内设地屏宝座。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
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回平面图)保和殿保和殿位于中极殿后,于明
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
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
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
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回平面图)乾清门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
宫门。门前广场东西两端
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
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
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
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
的“御门听政”、
斋戒、请宝接宝
等典礼仪式都在
乾清门举行。乾清门清晨的乾清门广场(回平面图)乾清宫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
之首,明代时是皇帝的寝
宫。清代自雍正皇帝移住
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
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
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
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
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
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
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
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乾清宫内景(回平面图)交泰殿(回平面图)交泰殿为
皇后千秋节
受庆贺礼的
地方。清代,
于此殿贮清
二十五宝玺。
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
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
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
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
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坤宁宫(回平面图)坤宁宫即皇后宫,是皇帝结婚的地方,清朝只有同治与光绪两位皇帝在这里住过。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御花园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点击查看相关图片(回平面图)神武门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后门,
位于中轴线之北。原称玄
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
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
龙,右白虎,前朱雀,后
玄武。后来为避康熙(玄
烨)的讳,改为神武门。
玄武门因是后门,所以在
形制上比午门低一个等级,尽管也是重檐式屋顶,但大殿只有五开间,也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神武门(回平面图)午门午门金水桥金水河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
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 太和门太和门狮雕太和殿太和殿太和殿的外观和内景,说明顺序:外 — 内。殿顶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中和殿 保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乾清宫交泰殿交泰殿清 代 放 置 寶 璽 的 地 方。 這 里 收 藏 著 二 十 五 方 代 表 皇 權 的 印 璽,
用 金 盒 盛 裝, 黃 綢 覆 蓋。 清 代 放 置 寶 璽 的 地 方。 坤宁宫坤宁宫皇 后 的 寢 宮。 圖 為 坤 寧 宮 東 側 室, 是 皇 帝 大 婚 時 的 洞 房。
大 婚 時 皇 后 只 在 此 居 住 三 日,
然 后 回 到 各 自 所 住 的 宮 內。 坤宁宫宝座坤宁宫内景御花园御花园御花园后花园神武门神武门神 武 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称玄武门。清康熙年重修时,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景山从景山看故宫故宫博物院简介: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43年生。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 目的编辑。他是当代的作家。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生字词磬(qi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字词积累:
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速读课文1. 故宫的地理位置、名称、
在建筑群种群中的地位、历史沿革。
2. 故宫的整体布局及特点: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独特风格。
3. 午门内外
4. 三大殿概说 (台基)
5. 太和殿外观
6. 太和殿内景
7. 介绍三大殿建筑位置——中轴线
8. 太和殿的用途9. 中和殿的位置、概貌、用途
10. 保和殿位置、用途
11. 小广场(前朝与内廷的分界地带)
12. 乾清宫 的 用途
13. 交泰殿位置、坤宁宫的位置、用途
14. 后三宫的装饰特点
15. 介绍后三宫往北的御花园
16. 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首尾呼应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2~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文章结构:故宫博物院(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分前朝(三大殿)
(3—10)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外形
内景
位置
用途内廷
(12-15)后三宫
御花园(16)总 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空 间 顺 序(南——北) + 游 踪(11)—— 承上启下思考: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有什么特点?
2.本文主要按什么顺序介绍故宫?
1.故宫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全貌,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特点: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空间顺序说明顺序: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按照故宫的空间顺序来安排说明顺序的。也就是说作者的参观路线,是按照故宫的建筑顺序来参观的,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向背,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也是沿着由南向北的中轴线前进的。
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
使文章层次分明。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 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突出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
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众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2. 龙
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权的象征,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1. 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3,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
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乾清宫
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故宫的特点:全文:
以说明故宫的建筑结构布局为主,以历史沿革为辅;详写重点的宫殿,略写其他的建筑;详写宫殿的状貌,略写其中的文物。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小结 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藏品精粹大禹治水图玉山金发塔珐琅太平有象海市蜃楼景屏牙雕群仙祝寿船金瓯永固五伦图宝座屏风高224cm,宽96cm,座高60cm,重5000kg。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的青玉。景用夏禹治水之故事。????大玉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往扬州,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时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大禹治水图玉山高147cm,底座70×70cm。????塔由下盘、塔斗、塔肚、塔颈、塔伞及日月6部分组成,各层均于适当部位嵌珠宝、绿松石、珊瑚等。塔肚内供佛后置一盛发金匣,下配白檀香木座。塔下承以紫檀木莲花瓣须弥座。乾隆帝在其母去世不到一月时,下诏制作金塔一座,专盛皇太后御发。????金发塔共用黄金三千多两,设计式样经乾隆帝钦定,经过三个多月紧张赶制而成。金发塔纹饰精美,造型高峻而玲巧,反映了清乾隆朝金属工艺的水平。金发塔通高170cm,长100cm,宽55cm。清宫旧藏。????象卷鼻垂尾,四足直立,背托宝瓶,寓意“太平有象”,下置束腰长方形座。象通体为月白色珐琅地,其上捶揲起线勾云纹,而宝瓶、鞍鞯、鞍垫及长方形座的花纹则用掐丝填珐琅技法完成,故此件太平有象为“复合珐琅器”。器为一对,据记载是由两广总督李侍尧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进贡的。珐琅太平有象通高32cm,座长21cm,宽10.8cm,景屏径14.8cm,厚4cm。此件作品以镂空、浮雕、拨镂、拼镶等技巧把景物刻画得玲珑剔透,景致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在4cm厚的象牙上所刻层次达15层之多,楼阁曲栏雕得细如发丝,人物神态逼真如生,其工艺精妙无比,巧夺天工。屏与座之纹饰表达了“芝仙祝寿”、“长寿平安”、“福寿万年”等吉祥寓意。牙雕海市蜃楼景屏高58cm,长91.5cm,宽23.5cm。船龙舟形,设3层楼阁。舟中王母、众天女、八仙、福禄寿三星以及船夫、乐手等共42人。是内务府大臣在慈禧太后六旬生日时进献的贡品。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图龙船高12.5cm,口径8cm。?是皇帝专用的酒杯。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口沿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金瓯永固紫檀嵌珐琅五伦图宝座屏风高294cm,通宽395cm。屏风共5扇,分别表现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等5种封建伦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