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课件《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课件《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01 21:27:11

文档简介

课件72张PPT。第16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七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894年1900年1931年为什么说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同时也是离中国最远的。1937年地理心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卢沟桥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距离北京市中心约15公里。该桥因跨越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卢沟桥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圆弧拱桥,弧拱跨度为11米,扁平率为0.69。由于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对卢沟桥有详细的记述,因而卢沟桥在欧洲被称为马可·波罗桥。导入  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30万南京同胞的鲜血,进一步唤起了全民族的觉悟。让我们永远记住为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献身的先烈,永远记住日本军国主义罄[qìng]竹难书的罪恶!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图1.日本为什么能够在卢沟桥发动事变?2.日本为什么选择在卢沟桥发动事变?当年的报刊曾有这样评论: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对日本而言,“卢沟桥事件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二十九军驻防地日军重兵占据日本控制的伪蒙军日本的控制区宛平城被日军炮击的弹洞1937年7月7日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卢沟桥进发的日军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被日军炮火摧毁的宛平城内民房守卫卢沟桥的国民党第29军士兵第29军在卢沟桥上向日军还击守卫卢沟桥的国民党第29军士兵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北平妇女缝制军衣支援前线第29军火速奔赴宛平城  驻卢沟桥的中国军队虽以大刀、手榴弹等劣势武器参战,但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多次打退日军进攻,坚守3个多星期。28日,日军向北平总攻,中国守军5000多人壮烈牺牲。日军占卢沟桥日军在天津市内开炮天津街上横行的日军骑兵北平民众在西单路口设置街垒(1)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踪的借口留下伏笔;
(2)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
(3)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
早已准备扩大事端。心策划,蓄意挑衅士兵失踪是真实的原因吗? 在演习中失踪的日本士兵叫志村菊次郎,秋田县人。据考证,事变后被送回家乡。1941年,再次入伍。 1937年6月,东京军政界消息灵通人士中,就盛传:“七夕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沟一样的事件。” (1)国难当头,若再妥协退让,必失民心,政权可能不保;
(2)日军进攻上海,逼近南京,已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生存,并严重损害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在华利益。蒋介石已无退缩的余地。总的来说,抗日态度趋向强硬 (1)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日战争;
(2)日本的侵略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各界群众投入抗战;
(3)因此,无论从战争的范围,还是从涉及的群众面来说,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转化为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时 间:1937年7月7日
地 点:北平郊外卢沟桥附近
事 件:以寻找失踪士兵为由,要求进城搜查
目 的:蓄意挑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标 志: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我们对卢沟桥事件的主张》  “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为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停止内战,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日,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大义作出的伟大决定。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的《自卫抗战声明书》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强硬讲话并号召:“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提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此宣言。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部分内容(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红军和游击队改编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8集团军)战斗序列总 指 挥:朱 德
副 总指 挥:彭德怀115师
林彪120师
贺龙129师
刘伯承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项英西北的中国红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第八路军和第十八集团军的臂章和总司令部证章新四军的臂章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意义: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1937年8月开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时间: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
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中共发展陷入低潮。时间:1937年9月23日开始至抗日战争结束;
标志:1937年底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背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国内矛盾上升为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民族危机已空前严重。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打倒列强、除军阀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党 内党 外新三民主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途破裂维持到抗战胜利幼年,缺乏理论修养、斗争经验,党中央妥协退让,放弃领导权成熟,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国共关系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第一次国共合作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2)第一次分裂导致了国共十年对峙和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3)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扭转了近代百年以来反侵略屡败的局面;
(4)第二次分裂又导致了双方三年多额内战,祖国至今不能统一。二、国共两党再次合作(1)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1937.7.8(2) 国共两党达成红军改编的协议 1937.8.14(3) 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9淞沪会战上海北站在日军轰炸下变为一片废墟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日本出动20多万军队向吴淞、上海大举进攻,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这就是八·一三事变。淞沪抗战中敌我在苏州河两岸对峙国民党正面战场  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明确表示了:“实行自卫,抵抗暴力”的立场。淞沪抗战中蒋介石在前线视察
1887.10.31~1975.4.5
祖籍江苏宜兴 生于浙江奉化  为了保卫上海和南京,先后由冯玉祥、蒋介石亲自担任总司令,陆续调集了40多万军队参战。   会战第一阶段:中国守军主动出击,包围日军,给日军沉重打击,日军死守待援。冯玉祥
1882.11.6~1948.9.1
字焕章
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日机轰炸上海南站
1937年8月28日上海闸北区被炸  会战第二阶段:1937年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双方援军到达,战争规模迅速扩大,日军由守转攻,中国军队节节抗击,双方损失惨重。上海四行仓库
金诚、大陆、盐业、中南银行谢晋元副团长与所部合影在四行仓库奋战的谢晋元团800壮士  会战第三阶段:10月下旬始,日本援军从杭州湾大举登陆,向中国军队后方迂回,包抄上海。为避免腹背受敌,中国军队全线撤退。上海纪念谢晋元的晋元中学谢晋元将军墓
上海宋庆龄陵园内广东蕉岭县人
字中民
谢晋元1905.4.26~1941.4.24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会战历时三个多月,消灭日军6万多人,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日军占领下的上海里弄三、淞沪抗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悍然发动了八一三事变,直接威胁南京。
国民政府组织了规模空前的淞沪会战,抗击日军达三个月。 这次会战历时3个月,是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役,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日军进占南京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进入南京  1937年12月7日,日军向南京发动猛烈进攻,并于12月13日攻破城池。随即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企图用这种恐怖手段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日军列队进入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主要指挥者 广田弘毅在致日驻美国大使馆电中承认日军在南京等地用血腥手段使“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日军将青壮年押上汽车运到郊外集体屠杀被浇上汽油点火烧焦的尸体 日本鬼子的暴行鬼子杀人取乐.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 南雨花台的一处屠杀地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军民南京城外置于铁丝网上的中国人头颅
塞上烟头以示幽默日军士兵正在挖出一个中国人的心脏供下酒用 搞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我无能为力,我对南京的最后印象——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
——美联社记者麦克丹尼尔 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机枪声响个不停。
——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日记 日军占领南京两天后……大规模地抢劫,屠杀平民,将中国人赶出家园,集体屠杀战俘与身体强壮的男子,把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德丁 人 间 地 狱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南京大屠杀为什么制造大屠杀 “从中国首都南京展开这场屠杀,从精神上摧毁中华民族的抵抗意志。”
——朱成山谷寿夫,“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1947年4月26日,南京军事法庭将战犯谷寿夫绑赴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松井石根绞刑。在十二分三十秒后松井石根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邓小平手书馆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谨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并迁都重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7年9月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8月日历时3个月上海京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1937年12月13日6个星期南京30多万1、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
A. 是否有外国支持
B. 武器是否先进
C. 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
D. 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D2、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历史事是件( )
A. 九一八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C3、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及遇害同胞的数量分别是( )? A.1931年12月 30万???B.1935年12月 20万? C.1937年12月 50万???D.1937年12月 30万D4、“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发言最适宜存放在( )
A. 北伐战争纪念馆
B.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D. 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