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7*《散文诗两首》 (练习+课件32张+教案+素材) (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7*《散文诗两首》 (练习+课件32张+教案+素材) (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1 18:23:42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散文诗两首》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
情景导入
游子吟
孟郊




线,




衣。




缝,




归。




心,




晖。
情景导入
散文诗小常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检查预习
(

)
:偷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
xiù
)
:闻(气味)。
(bìng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给下列词语注音并释义
检查预习
给下列词语注音并释义
(huā
ruì
):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hàn
dàn):荷花
(qī)
:倾斜、歪斜。
(cí
lián)
:爱怜
(yīn
bì):遮蔽、隐蔽;庇荫。
花瑞
菡萏
攲斜
慈怜
荫蔽





尔(印
度)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走进作者
初读感知
金色花
又译作:“瞻波伽”
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色碎花。
初读感知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2)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整体感知
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描绘了儿童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整体感知
☆朗读感悟,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
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整体感知
☆朗读感悟,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整体感知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因此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合作探究
文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几次嬉戏?
妈妈

做祷告
读书
去牛棚
散发香气
投影在书页上
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
时间
早上
中午
黄昏

整体感知
☆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写法探究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
☆导入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
母亲》,感悟她所受到的泰戈尔的影响。
作者简介
冰心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荷叶·母亲》
冰心
合作探究
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合作探究




我的心情
一写红莲
二写红莲
三写红莲
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 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雨肆意地下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开满、亭亭
左右倚斜,
无依无靠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
心绪散
尽感动
不动摇
合作探究










以物喻人
借物抒情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祖父和“我”在院中乘凉赏莲时,祖父的话暗示了“我”和“红莲”的关系。把“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人,花瑞即人实,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铺垫。
合作探究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合作探究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合作探究
朗读,比较《金色花》《荷叶
母亲》

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思想感情

图画美。——想象空间
相同点:
合作探究

《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荷叶
母亲》语言淡雅清婉。
——语言特点

《金色花》是缘情造景。《荷叶
母亲》是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方式

《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荷叶
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
——思想感情

《金色花》是明朗圣洁的美。《荷叶
母亲》是凄清含蓄的美。
——整体氛围

《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孩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
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
——具体内容
不同点:
拓展延伸
2.
仿写:“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一句式,向母亲吐露心声。
母亲啊,你是____我是____,__
_
_。
 
母亲啊,你是____我是____,___
_。
1.
说说自己的母亲
母亲啊,你是露珠,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是为我送来滋润的源泉?
母亲啊,你是泥土,我是花草,当我在太阳下炙烤时,除了你,谁还能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拓展延伸
当灾难过去,人们扒开废墟一位母亲静静地用身体将孩子抱在怀里。她用自己的身躯支撑着倒塌的墙壁,用自己宽厚的胸怀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写给地震中逝去母亲的孩子
教师寄语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1.课外阅读《飞鸟集》《新月集》《繁星》《春水》等诗集。
2.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课后作业《散文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并积累诗中的生字、生词。
(3)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珍爱亲情,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游子吟》全体同学诵读。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亲情的美好与圣洁。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二、检查预习,为下列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匿笑(

)
:匿笑,偷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沐浴(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嗅(
xiù
)
:闻(气味)。
并蒂(bìng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
ruì
):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
dàn):荷花;
攲(qī)斜:倾斜、歪斜。
慈怜
(cí
lián)
:爱怜
荫蔽
(yīn
bì):遮蔽、隐蔽;庇荫。
三、学习《金色花》
(一)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一)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播放配乐朗读,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思考: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描绘了儿童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2.
朗读感悟,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因此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2.文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几次嬉戏?
第一次:让母亲嗅到花香。
第二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跳到母亲面前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品味文章的清新典雅的语言。
学生活动: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美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如: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比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拟人
(三)写法探究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言情的写法。
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荷叶
母亲》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
母亲》,感悟她所受到的泰戈尔的影响。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集《繁星》《春水》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诗集。散文集《寄小读者》;儿童文学作品《寄小读者》等。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一)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播放配乐朗读,
注意字音、节奏、文章情感。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
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 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以物喻人,借物抒情。
3.
作者为什么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祖父和“我”在院中乘凉赏莲时,祖父的话暗示了“我”和“红莲”的关系。把“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人,花瑞即人实,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铺垫。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三)写法探究
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亲,作者是借助“荷叶”这一具体形象来歌颂的,种写法叫托物寄情或寄情于物。
(四)朗读,比较《金色花》《荷叶
母亲》
相同点:

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思想感情

图画美。——想象空间
不同点:

《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荷叶
母亲》语言淡雅清婉。——语言特点

《金色花》是缘情造景。《荷叶
母亲》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方式

《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荷叶
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思想感情

《金色花》是明朗圣洁的美。《荷叶
母亲》是凄清含蓄的美。——整体氛围

《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孩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
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具体内容
六、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的母亲
2.仿写:“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一句式,向母亲吐露心声。
句式:母亲啊,你是__
__我是__
__,__
_
_。
示例:母亲啊,你是露珠,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是为我送来滋润的源泉?
母亲啊,你是泥土,我是花草,当我在太阳下炙烤时,除了你,谁还能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七、教师寄语
被压迫的废墟中,母亲用身体保护着襁褓中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手机上打下: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5.12四川地震中一个感人的故事。
(当灾难过去,人们扒开废墟,一位母亲静静地用身体,将孩子抱在怀里。她用自己的身躯支撑着倒塌的墙壁用自己宽厚的胸怀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八、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飞鸟集》《新月集》《繁星》《春水》等诗集。
2.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板书设计】
捉迷藏——看母亲工作
让母亲嗅到花香
三次嬉戏
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
跳到母亲面前恢复原形
母子对话——坏孩子
不告诉你
两缸莲花
回忆往事
红莲绽放
引人注目
雨打红莲
心绪不宁
荷叶荫蔽
深受感动
【教学反思】
这两首散文诗都是表现母爱诗歌,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学习文中托物言情的写法;让学生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除了表现母爱也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这堂课以朗读贯穿,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的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
回报母爱
金色花
歌颂母爱
荷叶
母亲《散文诗两首》练习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
)
祷告(
)
并蒂(
)
菡萏(
)(

攲(
)斜
荫蔽


二、解释词语
匿笑:
祷告:
花瑞:
攲斜:
三、填空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2.
《荷叶
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五、阅读
(一)《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ándàn)的,今晨都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由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都不动摇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一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
,其作用是什么?
2.说说第四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2分)
3.第四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
。(2分)
4.为什么“我不敢下阶去” (1分)
5.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2分)
6.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

,其作用

(二)春草散章
杨林雪
①连篇累牍,风之笔蘸着水之墨,春草将她绿色的文字刻于春天的大地上。
②冬雪渐消,湿润的泥沼里,草种子就潜心于构思了。春天的诠释在她的横叶竖茎里悄悄拱出地面。
③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写满堤边岸头,写满水泽沟壑,甚至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檐——春草任性,最得意于写她的随笔。
④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草蔓延漫生,更行更远,没有谁能阻得住她行路的脚丫。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
⑤春草珍惜每一寸土地,驱除荒凉,征服贫瘠,以她绿色的大手笔和庄稼汉的锄头较量着:看谁的文章更流芳千古!有时候春草忍不住顽皮,悄悄钻在庄稼行里闹一闹,结果常给严谨认真的农人发现,一锄头钩了出来:“你来掺和啥?这儿不是你歇脚的地方。”草扮个鬼脸儿仍回田头地角扎根。
⑥春草素朴天真,她淡漠都市的豪华,却甘愿将她的脚步不断伸向浩瀚无边的沙漠,为饥渴的旅人们寻找生命的甘泉水。
⑦在一望无际的千里牧场,春草更是热情奔放,恣意抒写,淋漓尽致挥洒她绿色的畅想!春草且行且止,收放自如,天涯海角,迤逦而行。文章可谓篇篇华美,章章锦绣,字字珠玑。
⑧春草深懂得自己的使命,她从不嫉妒农民沉甸甸的收成,也不在乎野火会不会烧尽她全部的卷稿。冬去春来,她只是饱蘸生命的浓墨,在稿纸一般的广袤大地上,不停地写啊,写啊,写!
1.全文构思的着眼点是将春草的生长比拟为一个女孩在________,贯串全文的一个字是________,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词语,都以系列暗喻的方式紧扣着这一点。
2.第③、④、⑤、⑥、⑦段使用________顺序,首先________,其余依次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春草,为什么还要写雏鸡、雏鸭、呆鹅和庄稼人
3.第8段中的文字使你想起哪首诗?默写这首诗前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诗两首》参考答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dǎo


n
dàn


二、解释词语
匿笑:
偷笑。
祷告:
向神祈求保佑。
花瑞: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攲斜:倾斜、歪斜。
三、默写填空。
1.印度 
泰戈尔 
2.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四、阅读
(一)1.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记叙顺序的把握,记叙顺序可分为顺序、倒叙、插叙。二、三段是插叙,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答案: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
,祖父和“我”在院中乘凉赏莲时,祖父的话暗示了“我”和“红莲”的关系。把“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人,花瑞即人实,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铺垫。
2.解析:此题是对文章中景物描写作用的考察。文章中的自然环境,主要从渲染氛围、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主题等方面考虑。
答案:这句环境描写为写大雨埋下伏笔,
烘托心情,渲染气氛。
3.
答案:此处的含义是含苞欲放。
4.
答案:我十分挂念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5.
答案: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6.
解析:本题考察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句,主要起到抒发作者情感,点明并深化主旨的作用。
答案: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议论和抒情
,其作用是表达了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爱护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点明深化中心。
(二)解析:这是一篇精美别致的散文,颇具诗歌的情味,对春草进行了人性化的描绘和赞美。
答案:1.写文章“写”“风之笔”“水之墨”“横叶竖茎”“卷稿”“稿纸”“浓墨”
2.总分总

旷野
田头地角
沙漠
牧场
3.侧面烘托,使春草的形象更丰满,同时,观察的视野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
4.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