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第四单元
13 植树的牧羊人新课导入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植树的牧羊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最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但因为故事是虚构的,并未发表。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作者简介整体感知生字:
慷慨( ) 废墟( )
干涸( ) 坍( )塌
酬( )劳 水渠( )
滚烫( )k?ng k?i xūhét?nchóuqút?ng 2.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第三部分(第21段):赞美老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部分(第2~20段):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3.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的几次见面?每一次见面高原上都有什么变化?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
第一次:1913年“我”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见到了牧羊人。当时高原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熏衣草。“我”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走了三天,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那片高原的路。高原上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一大片橡树长得很茂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
第三次:1945年6月,最后一次见到老人。高原一切都变了,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气,变得富饶又美丽。精读赏析 1.朗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以“他是一个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如: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
他是一个在生活中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的人。如“房间里收拾得……几乎看不出”。
他是一个有顽强毅力、坚持默默奉献的人。从“战争并没有扰乱……还种白桦树”可以看出。
2.写作特点归纳
(1)对比手法
对比主要表现在“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时所见到的高原上的巨大变化。由寸草不生、奇旱无比、荒无人烟到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生机勃勃的对比不难看出老人的巨大贡献,突出了牧羊人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中间一部分是本文重点,详细介绍了“ 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见闻和感受,突出了老人伟大的形象。拓展探究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布置作业 请你为本文“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字数不超过50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