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10-03 12:00:21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6.1(1)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课程内容
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了解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重点——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具——天平、砝码
★过程
一、质量(m)
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
、吨(t)
二、质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天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放”
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游码放在零制度外
看指针偏左(平衡字母→右)
a.调节方法
(2)“调”
看指针偏右(平衡字母→左)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
(3)“测”
a.左物右码(原则)
b.加减砝码由大到小
(4)“读”
a.m物=m砝+m游
b.移动游码相当于往右盘加砝码,读数以游码左侧为准

3、注意事项
(1)加减砝码应用錣子。
(2)所测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3)不能直接放入潮湿物和化学药品至天平盘。
★小结:
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
(带着这次凝问结束这节课)
如果游码不回零对称量有什么影响?
左物右码→放错了又会怎样?
加减砝码一定用錣子?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反思:
§6.1(2)
质量(实验习题课)
★课程内容
理解天平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基本注意事项的必要性。
测量液体和细小物体的质量
比较天平和台秤
★重点——会使用天平测量液体和细小物体的质量
★难点——理解天平的基本操作
★教具——天平、砝码、烧杯、水等
★过程
一、物体质量的测量
1、若使用前游码未回零——使测量值偏大
2、若左砝右物——m砝
=m物+m游(这是错误原则)与m物=m砝+m游相违背
例1、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在左盘放100g和20g砝码各一个,游码此时的刻度为4g,则物体质量是多大?
解:据题意
m物=m砝-m游=100g+20g-4g
=116g
3、若砝码
磨损

锈蚀
大于标示量
小于标示量
砝码磨损→使测量值偏大
砝码锈蚀→使测量值偏小
4、液体质量的测量
(1)测出空容器的质量m。
(2)测出容器和液体总质量m

m液=m-mO
例2、用天平称一瓶水的质量,甲同学先测出瓶子的质量m1,再测出装满水的瓶子质量m2,则一瓶水的质量为(m2-m1),乙同学先将瓶子装满水,测其总质量为m1/,水倒掉后测得瓶子质量为m2/,则水的质量为(m1/-m2/),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5、细小物体的质量测量——累积法
例3、给你一个滴管,一个烧杯,一架天平和一些水,你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测出一滴水的质量?
1、用烧杯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方法
2、用滴管向烧杯中均匀滴入50滴水,称其总质量为m
3、一滴水的质量
m/=(m-mo)/50
6、比较台秤和天平
(1)天平左右臂长相等,台秤左、右两臂不等。
(2)天平的砝码质量等于标示质量,台秤的槽码质量小于标示质量。
★小结:结合例题和学生一起小结
★反思:
质量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量(m)
单位及单位换算:kg、g、mg、t
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测量(天平)
构造
调节
(略)
使用§6.3
(1)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
★课程内容
测量原理
量筒
物体密度的测量
★重点——①量筒的正确使用;②密度的测量。
★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具——天平、砝码、量筒、水、物块
★过程
一、测量原理
天平
量筒或量杯
二、量筒(用挂图展示)
1、单位:mL
1mL=
1cm3
2、原理:排水法
3、读数:视线与液面凹面为准。
三、密度测量
1、固体的密度
(一)沉于水,不溶于水的固体
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b.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
思考:能不能将a、c步骤交换进行
c.物体没入水中,总体积v2
(二)不沉于水,不溶于水的固体
体积测量:(1)压入法
(2)助沉法
例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助沉法测蜡块的密度,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密度的表达式
(三)沉于水,溶于水的固体
例2、方糖是一种用细白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量它的密度,准备了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细白砂糖、小勺、錣子、保鲜膜、破璃棒,说明你的测量方法。(此题注意:①确定方法;②选用器材。)
★小结:体积测量:
①使用刻度尺(规则体)
②排细小固体法(细砂之类)
③排饱和溶液法
④裹保鲜膜法
★反思:
§6.3(2)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课程内容
液体密度测量方法
特殊测量方法
★重点——各种特殊的密度测量方法
★难点——对替代法的理解
★过程
四、液体的密度测量方法
方法一:
v
这个方法可以。但V缩小,测出
偏大。
m1
m2
步骤:1——
2——
3
方法二:
这个方法更好
v
m1
m2
小结:测量方法——先测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倒一部分入量筒中,再测剩余液体和溶器的质量。
五、特殊测量方法
1.只有天平,没有量筒→用等体积的水替代
例1、现有一只空瓶、水、天平,欲测出某牛奶的密度,请写出测量方法和密度表达式。
m奶=m2-m0


v奶=v水=
mo
m1
m2
步骤:
1——2——3
例2、小红在海边拾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想测出它的密度,但只有天平、烧杯和适量的水,没有量筒,你能否帮她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取出石子再用水填到b位置
这里解决了“石块附有水”的问题
m1
m2
v石=v水=
2、只有量筒,没有天平→用等质量的水替代
例3、老师拿出一架天平,但无砝码,无法测出物体的质量,还有量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些水,要求测出一个玻璃球的密度,请说出你的方法。
全倒入
v
v2
v1
步骤:
1
———————
2
1———
2
玻璃球的密度:
★小结:结合例题小结
★反思:§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程内容
1、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知道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密度与物质的鉴别
用密度求质量和体积
★重点——①密度与温度;②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的理解
★过程
一、密度与温度
1.通常情况下,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t↑——v↑——ρ↓
(如风的形成)
t↓——v↓——ρ↑
2.反常膨胀现象——热缩冷胀。
①0℃~4℃
(4℃
的水密度最大,0℃~4℃
之间水密度小)
②水结冰
∵m水=m冰
∴ρ水v水=ρ冰v冰
∵ρ冰﹤ρ水
∴v冰﹥v水
二、密度与物质的鉴别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可以通过物质的密度而鉴别物质。
三、利用密度求质量和体积
例1、你能否用天平和尺求出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的厚度?
解:先用天平测其质量为m
利用公式V=m/ρ求其体积
最后用刻度尺测其长,宽求其面积。
则:L厚=v/s=m/(ρ铝L长L宽)
例2、有一卷细铜线,怎样才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呢?说出你的方法。
★本章小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反思:
宇宙及其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液、气
微观模型
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
单位:kg
g
mg
t
测量:天平
结构
调节
使用
质量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
公式:ρ=m/V
单位:kg/m3
g/cm3
测量
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
不规则固体
液体
天平、量筒
应用
求质量
求体积
鉴别物质
密度§6.2(1)
密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象,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日常生活中的密度值
2、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课程内容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教具——天平、砝码、铁块、木块
★过程
一、密度(ρ)
由实验引出课题
物理量物块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铁块
木块
铜块
铜块(2个)
铜块(3个)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
2.公式及单位:ρ=m/v
1g/cm3=103kg/m3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二、密度表
观察一些固、液、所体的密谋(密度表)
1.常见金属密度大小关系
2.纯水的密度
3.物质的密度与状态变化有关。
4.常见液体密度大小关系。
注意:酱油是属于盐水类,比水密度大。
5.气体的密度明显小于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且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例1、体积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大小关系怎样?若它们质量相等,体积大小关系又怎样?
解:∵ρ铜﹥ρ铁﹥ρ铝
m=ρv
∴当V相同时
m铜﹥m铁﹥m铝
当m相同时v铜﹤v铁﹤v铝
例2、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你估算体积为50kg的同学的体积?
例3、你能估算一下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吗?
★小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板书设计
  
 §11.3密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同种物质,m与V比值相同。
        不同种物质,m与V比值一般不同。
  二、密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
  公式:ρ=m/V
  密度表 单位
★反思:
§6.2(2)
密度
★课程内容
会用公式ρ=m/v进行相关物理量的计算
学会用密度公式判断一个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学会计算混合体的密度
★重点——密度的基本计算
★难点——实心、空心物体的多种判断方法混合体密度的计算
★过程
三、密度的有关计算
1、判断物体实心、空心问题
例1、有一铝球质量为810g,体积为4000cm3,请你判断此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ρ铝=2.7×103g/cm3)
方法一:比较密度法
方法二:比较质量法
方法三:比较体积法
2、计算混合体的密度
例2、某人购得金项链一条,质量为11.875g,体积为0.75cm3,经人鉴别,此金项链中渗入了铜,请你算出此项链的密度,并算出项链中所含纯金的质量。
解:由密度公式

==15.83g/cm3
∵m金+m铜=m总
v金+v铜=v总
∴m金+m铜=11.875g

m金=9.65g
例3、某农户欲配制密度为1.1×103cm3的盐水,现配制了50L的盐水,称得质量为60kg,请你分析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ρ配=

∴不符合要求,应加水
设应加水的体积为V
则有=

v=50L
★小结:结合例题总结
★反思:
假设球是实心的,
ρ一定,求出m、v进行比较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