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课程重点(内容)
光反射的定义;2、光反射时的规律;3、反射的分类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考点——①光反射时的规律
②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教具——肥皂水、手持激光器
★过程
一、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
物体本身发光
物体反射的光
二、光的反射
光照到水面、玻璃面及其他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物体表面时,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叫~
(介绍上图中的一些概念:反、入射光线,反、入射角,法线、入射点)
三、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角相等)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四、反射的种类
镜面反射
漫反射
例1、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OB
是反射光线,
AO是入射光线,
ON
是法线;
2
3
∠3
是反射角;
1
4
∠2与∠4的关系是
互为余角
。
例2、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平放
在纸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
(
B
)
A.镜子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例3、宇航员在月球上放置的一种称为“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它是互相垂直的平面镜M1、
M2组成,激光沿a
b方向入射到M1,试作出经过M1
、M2反射的光线。
例4、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
①入射角、反射角多大?
②若将镜面逆时针方向转动20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多大?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板书设计
(一)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解释现象:
黑板“发光”时看不清字.
★反思:
进入人眼
物体表面特点
对平行光的反射光的特点
物体表面特点
对平行光的反射光的特点第四章
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课程重点(内容)
光源的定义及分类
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难点——光是如何传播的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具——三球仪
★过程
一、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恒星)
等
人造光源:电灯、燃烧的蜡烛
等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
1.光沿直线传播
2.光可在
中传播
3.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的图形叫~
※光和光线的区别
光:
是真实存在的
光线:是假想的模型(物理模型)
5.光速:①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c=3×108m/s
②在空气中光速略小些
在水中
V水=3/4c
在玻璃中
V玻=2/3c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解释现象:日食——三球关系
日
月
地
月食——三球关系
日
地
月
影子
2.应用:站直队伍、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
倒立实像,可大、可等、可小
四、光年:s=ct=3×108m/s×365×24×3600s=9.46×1015m
五、我们如何看见物体:有光线进入人眼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
m/s,大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5.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二者的混合原理不同.
★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3.预习下一节
“光的反射”.
★板书设计
★反思
透明介质
真空
地
月
日
地
月
日§4.4(1)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课程重点(内容)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考点——①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②光的折射现象。
★教具——烧杯、水、激光器
★过程
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介绍折射光线、折射角、界面等概念)
二、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注意:1.当入射角增大(减小)时,折射角随着增大(减小)
2.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3.光的折射时,光路可逆。
4.空气
→
水
空气
→
玻璃
入射角总大些
三、解释现象
1.水池变浅
(变浅的虚像)
2.筷子变弯了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板书设计
§2.4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解释现象
①池水变浅.
②硬币升高.
★反思:
§4.4(2)光的折射习题课
★课程重点(内容)
比较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和反射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考点——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教具——玻璃砖
★过程
一、折射和反射
相同点:1.三线同面
2.法线居中
3.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光路可逆
不同点:1.反射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折射是在不同、不均匀介质中。
2.角度关系不同
3.反射光线
和
折射光线存在的介质不同
(原介质)
(另介质)
二、光的折射现象
例1、画出下列各图光线(适当多举点例)
例2、如图,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
传播的情况,其中
是入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MM/是
反射角为
度,
折射角为
度,
侧是空气。
例3、观察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B
)
A.”倒影”比真实景物清晰度差
B.入射水面的光线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注意:看到物体亮、暗情况,是由物体反射光进入人眼的多少而定。
例4、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在“白云”里游荡,则(
B
)
A.“白云”是天上云的像,鱼是水中的鱼;
B.“白云”和鱼都是它们在水中形成的像,“白云”是反射形成的虚像,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C.“白云”和鱼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
D.“白云”和鱼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
★小结:
★反思:
F
E
M/
O
M
C
B
A§4.5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课程重点(内容)
色散
色光的混合
颜料的混合
物体的颜色
★难点——色彩知识的应用及拓展;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
★考点——①色散
②色光的混合
③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教具——三棱镜
★过程
一、色散
1.用棱镜可使白光形成光谱,发生色散。
(光的分解)
2.白光是复合光
二、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混合成白光
三、颜料的混合:红、黄、绿三颜料是颜料的三原色。
混合成黑色
四、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光;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色光。
例1、白光通过三棱镜之后,在屏上形成
彩色光带
,这是因为各单色光通过棱镜偏折的程度不同,偏折最小的是
红
光,最大的是
紫
光,依次介于中间的是
橙、黄、绿、蓝、靛
。
例2、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
绿
色,裙子呈
黑
色。
例3、放电影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漫反射
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各种
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丰富的画面。
五、看不见的光
(一)、红外线
1.位置——在光谱上位于红光以外的部分
2.特点——①热作用强;②穿透云雾能力强。
3.应用——①加热物体;②遥感;③遥控。
注意:一切物体都可发出红外线,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线越强。
一切物体都可吸收红外线。
(二)、紫外线
1.位置——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以外的部分
2.特点——①化学作用强
(如:照相感光…)
②生理作用强
(杀菌消毒,适当照射可防痀瘘病…)
③荧光作用
(防伪)
3.应用——医用消毒;防伪;化学作用;生理作用(臭氧层…)
注意:高温物体发生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低温物体发生的光中几乎没有紫外线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问题:
1.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二者的混合原理不同.
★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P87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3.预习下一节
“光的反射”.
★板书设计
1.
光的色散——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原理不同.
★反思:§4.3(1)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程重点(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的应用
★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具——平面镜、白纸、蜡烛、等
★过程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通过实验得出)
像和物大小相等
(等大)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垂直)
像和物分别到镜面距离相等。即:像距=物距
(等距)
正立的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三、虚像
1.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2.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的
四、平面镜的应用
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潜望镜)
2.利用平面镜成像
(人的仪表整理、练功房、瞡口镜等)
例1、“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美丽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
(
D
)
A.山的等大的影子
B.山的等大的实像
C.山的放大的虚像
D.山的等大的虚像
例2、小丽站在离穿衣镜0.5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的距离是
1
m,小丽后退时,它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例3、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
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
★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
3.预习第四节“光的折射”.
★板书设计
一、平面镜成像
1.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2.原理
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二、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反思:
§4.3(2)平面镜成像及作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程重点(内容)
凹面镜和凸面镜;2、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难点——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考点——①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②球面镜的应用。
★教具——球面镜
★过程
一、球面镜
(1)凹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射面
①光路图
②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③应用: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手电筒、汽车头灯(获平行光)
(2)凸面镜——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①光路图
②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③应用:观后镜(扩视野)、拐弯镜
二、基本作图
B
A
三、难点作图
B
A
B
A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
2.球面镜的分类.
3.球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动手动脑学物理③④.
3.预习第四节“光的折射”.
★板书设计
一、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二、球面镜
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
2.分类——凹面镜、凸面镜
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性质:
①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
②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
应用:
①太阳灶、太阳炉、内窥镜等.
②探照灯、手电筒、汽车头灯等.
4.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性质:
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应用:
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
★反思:
作平面镜的位置
找光源位置
用两种方法作AB的像
S
作平面镜的位置
用平面镜使光线竖直反射到井底
1.从A有一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有一条光线过B点
2.在河边打一口井,要求A家和B家到井的路程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