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荔枝图序白居易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本文选自《白居易集》写作背景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一、解题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序是一种文体。什么是序言或序文呢?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是一篇以说明为主的序言,相当于一篇说明文。
关于说明文的知识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物进行解说,帮助人们科学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科学原理,向读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文体。
2、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具体可触的物)和事理说明文(抽象的事或理)。
3、说明顺序:可分为:
A时间顺序(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B空间顺序(被介绍事物的位置变化 。如:由外至内、从上到下等)
C逻辑顺序(以人们的思维规律以及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规律为序。如:因果、主次、由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整体到局部等)
逻辑顺序: 从主要到次要
从整体到局部
从现象到本质
从概括到具体
从原因到结果
从浅到深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4、说明结构:a总—分—总b总—分c分—总
5、说明方法:
⑴下定义: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⑵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⑶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⑷作比较:突出事物的特征
⑸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⑹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⑺作诠释: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⑻摹状貌:具体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⑼列图表: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体现关键词+说明内容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列图表:
答题方法 说明事物特征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突出强调了…科学准确简明地说明了…直观清晰地说明了…6、说明语言:
文艺性(生动性、趣味性、文学性、知识性)
平实性(朴素、自然)
都要求准确、鲜明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读音和难写的字词。
2、识记文学常识。
3、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4、重点掌握字词、句子的翻译。
5、理解文章内容。
6、把握文章中心。
7、能分析文章写作特点并进行比较阅读。 峡 ( )
帷盖 ( )
枇杷 ( )
壳 ( )缯 ( )
绡 ( )
瓤 ( )
醴酪 ( )
华 ( )xiá
wéi ɡài
pí pá
kézēng
xiāo
ráng
lǐ lào
huā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荔枝/生巴、峡间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意下列节奏:用课文的语言注解图片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结合课下注释小组翻译课文 荔枝生长在巴州、峡州之间,树的形状圆圆的,像周围带有围帐的伞盖。叶子像桂花树的叶子,冬天还是青青的;花像橘树的花一样,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那样红,夏天成熟。聚成簇的果实像一串串葡萄,果核像枇杷,外壳像红色的丝绸,内膜像紫色的生丝,果瓤晶莹洁白像冰雪一般,汁液酸甜,像甜酒,又像奶酪。大致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但实际情况要胜过它们。(果实)如果离开树枝,一天过去颜色就变了,两天过去香味就变了,三天过去味道就变了,四五天后,色、香、味全都没有了。
元和十五年夏天,南宾郡太守乐天让官府的画工画《荔枝图》,并且写下了这篇序,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
译文重点字词:1团团:
2帷盖:
3华:
4荣:
5实:
6丹:
7朵:
8缯:
9绡:
10莹白:
圆圆的。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通“花”,花朵。开花。果实。朱红色,像丹砂一样。这里指果实聚成的簇。丝织品的总称。生丝织品。晶莹洁白。11醴酪:
12大略:
13彼:
14过:
15若:
16尽:
17去:
18图:
19书:
20识:甜酒和奶酪。大致。那些。胜过。如果。全,都。消失。画。写。认识,见过。1.通假字:“华”通花 ,花朵2.一词多义:实实如丹其实过之果实实际情况而一日而色变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表顺接表转折之其实过之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它们,代词,代上面的描述代词,指这篇《荔枝图序》3.古今异义词:色香味尽去矣
古义
今义消失,没有到4、词类活用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名词作动词 画图 写 字词总结华如橘
第一层:“荔枝生巴、峡间……其实过之。”
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产地,树的形状、叶子、花、果、果实的颜色、果簇的形状、果核、果壳、内膜、瓤肉、浆液。
第二层:“若离本枝……色香味尽去矣。”
说明了荔枝不易久藏的特点。
层次分析第一段:荔枝的形态和变化。
第二段:交代作序的时间和原因。你知道吗?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荔枝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产地-——
形状——
树叶——
花——
果实 ——
巴峡间
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
华如橘,春荣
实如丹,夏熟
荔枝图序结构图解
朵——
核——
壳——
膜——
瓤肉—
浆液—
保鲜—
如葡萄
如枇杷
如红缯
如紫绡
莹白如冰雪
甘酸如醴酪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果实结构图解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产地: 形状: 树叶: 花 : 果实:朵: 核: 壳 : 膜: 瓤肉:
浆液: 巴峡间如帷盖如桂如橘如丹如葡萄如枇杷如红缯如红绡如冰雪如醴酪整体
局
部 品尝观赏外观内部
整体——局部
逻辑顺序 外观——内部
观赏——品尝 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你知道吗牛刀小试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作比较 如: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打比方 如:瓤肉莹白如冰雪。
中心思想 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汁、味等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的独特风采。写作特点:1、层次井然,详略得当;
2、善用比喻修辞(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内容理解: 1、文章第一段大量运用什么修辞?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的?
2、第一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知识?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答:运用了“比喻”修辞;分别从形、色、汁、味四个方面加以描述。答:从产地、树形、果实三个方面介绍了荔枝,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的逻辑顺序介绍的。3、作者介绍荔枝时详略得当,详细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
4、本文重点介绍的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详细介绍了荔枝的果实,按照“朵、核、壳、膜、瓤肉、浆液”这样的 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外观到内部,由观赏到品尝,一一写来,既形象又具体。答:本文重点介绍了荔枝的果实,从果熟的季节、果核的形状、壳膜的颜色、果肉的颜色及味道等方面着墨。因为这既是人们关注的东西,又是画面上传达不出来的,而对作画的时间、 作者及作序的目的次写之,这样不仅可以突出重点,而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5、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事物打比方,依次进行具体生动地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样写可以使读者借助帷盖、桂、橘等十种可感的东西,对荔枝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而且比喻贴切形象,使人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可触可感,使人们对荔枝有了非常具体的印象。练练写写:请同学们仿效课文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外到内的顺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一种你熟悉的水果。字数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