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画山绣水杨朔晨牧渔舟唱晚漓江最美的地方——兴坪风光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唐朝诗人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真实的写照。其山水洞石浑然一体的景象组合,举世无双。杨朔,原名 杨毓晋,山东人。散文有《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中篇小说有名的有《三千里江山》。褒贬 最醇 攒聚
贮藏 圩子 黑黝黝
瘦骨嶙峋 玲珑剔透 chúncuánzhùwéiy?u lín xún tī bāobiǎn 读准字音自学提纲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结合前面所欣赏的桂林山水风光图,说说课文以“画山绣水”为题,妙在何处?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结合前面所欣赏的桂林山水风光图,说说课文的标题该怎样理解?“清奇峭拔”,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整体感知桂林山水甲天下 以“画山绣水”为题,妙在何处?
题目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和“绣”一般都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充满了诗情画意。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 总起,桂林山水的 特点。
第二部分(4-15): 分说,漓江上面的
景色和传说。
第三部分(16-17):总说,点明写作意图。整体感知课堂练习找出文章中的精彩语段,读一读,感受漓江山水的美。画山绣水杨朔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自学提纲1、课文开篇引诗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写了哪些传说?写这些传说 的目的是什么?
3、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4、本文运用了不少从船家口中得来 的间接材料来写景,作者是怎样运 用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课文开篇引诗的作用是什么?
点明桂林山水和天下山水的关系,说明桂林山水的不平凡,体现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偏爱。 二、文章写了哪些传说?写这些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新娘)岩”。 目的:写这些传说,既体现了桂林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之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的写作意图。
小组合作:每人复述一个传说故事,看谁复述得又准确又生动,要求基于课文内容,可加入适当想象。三、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2段) 漓江水色图(第4段)(静态) 鱼鹰捕鱼图(第5段)(动态) 亦动亦静如诗如画 本文运用了不少从船家口中得来的间接材料来写景,作者是怎样运用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文在写景中融入船家讲的关于山岩来历的种种传说、故事。这种间接材料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内容,让我们想见到山岩的神态,留有较大的想像空间,比具体描述要好。间接材料要和作者的直接见闻统一起来运用,讲述一点传说,再写一点江上景色,两者相互穿插,组合得比较自然。美点归纳巧于选材,工于构思 由课题“画山绣水”的内涵,评析杨朔散文的语言风格。
提示:从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句式工整、笔墨凝练等方面探究,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四、总结全文。 文章不仅描绘了桂林如诗如画的景色,还引用了一些优美动人的传说,这是一种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这就是这篇散文的奇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