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这样论诗: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 诗人论诗 根据同学们对于中国的古典诗歌了解,大家能说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吗?想想说说妍 婉 妩媚 娉婷 娴 姝 好《诗经》两首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称《诗》、《诗三百》。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一、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
二、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
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
四、反映劳动生活
五、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
揭露他们的残暴开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风: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 的民间歌谣,被称为(风土之音)
为《诗经》之精华;包括:周南. 召南. 邶风. 鄘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雅:分大雅、小雅,多是宫廷乐曲歌词;(朝廷之音)颂: 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乐歌。其中,
《周颂》最早,都为西周作品。(宗庙之音)赋、比、兴 [南宋.朱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
打比方;“兴”就是起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
物。 赋、比、兴是用来构筑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
说来,虽然某诗侧重赋、或比、或兴,但多数时候是交互运用,
互为补充。关 雎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关于《关雎》解文题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教学目标:1. 了解四言诗的朗读特点。
2.能初步分析诗中男主人公形象。
3.能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ào qiú)。
参差(cēn cī)荇菜(xìng cài),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正字音、解词参差:长短不齐。
流:顺水流采摘
寤寐:醒和睡,
服:思念、牵挂。
悠:忧思的样子。
友:亲近
芼:选择,采摘。
乐之:使淑女快乐。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配偶, 意为
喜欢追求为对象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荇菜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翻译:析诗意 朗读诗歌,理解诗中表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描述一遍。第一章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由关雎和鸣起兴,渲染气氛)(起兴:就是触景生情,由景到人)
比如此处,,写鸠鸟鸣叫,既象征
男女欢爱,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
浓的欢乐气氛。
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概括内容:发现心仪的姑娘。第一节:关关雎鸠 (情意真挚,互相和唱)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联 想兴叁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流:寻求,择取。寤:睡醒。寐:入睡。 思服:思念。 第二章:诗歌以眼前景物为比喻,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第三章:,通过对君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地表现 了这位君子对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第二三章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1、概括内容
男子对女子执着追求和极度思念
2、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借此来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君子的痴情是如何表现?
“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思考第二节:参差荇菜难求窈窕淑女君子思服兴第二三章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以缠绵悱恻(内心痛苦无法排遣)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友:亲近。乐:使快乐。芼:择取。 第四、五章是描写这位君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诗歌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自己的要求,于是这位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异常。诗歌通过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第四五章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1、概括段意
男子想像与女子相会情景。
2、文中写了男子如何在女子面前表现?突出了什么?
通过弹奏琴瑟和敲击钟鼓来亲近她,突出了男子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
3、全诗的线索是如何的?
发现—思念(求不得)—相会(想像中)思考第四五章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第三节:君子因思成梦友、乐
1.这首诗紧扣哪
个字来写的?
2.为什么“求”呢?3.怎么“求”呢?“求”“美”
寤寐求之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求”的结果如何呢?请大家尽情地想象吧!“求”的方式:理一理“相思之路”所听:雎鸠关关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君
子求淑
女爱恋相思梦幻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读懂诗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关 雎、参差荇菜这些州上之物即景生情,从“求“这个全篇的中心到“友““乐“二字的逐渐加深,表现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
拓展欣赏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淑淑说说本文在语言运用和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重章叠咏品味诗韵《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小结:《关雎》之美内容:写一个率真的男子对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结构:借物起兴,联想美好。双声叠韵,节奏明畅。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情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试背结构特点:借物起兴(关雎——君子,淑女)双声叠韵(参差cēn cī)(窈窕yǎo tiǎo)重章叠句(窈窕淑女……参差荇菜,左右 之)韵律和谐背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朝吟风雅颂
暮唱赋比兴
秋看鱼虫乐
春观草木情《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 家经典著作。共( )篇,分为( )( )( )三大类,运用( )( )( )等手法。填空诗经儒305风雅颂赋比兴2007年广东中考题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关关雎鸠,□□□□。窈窕淑女,□□□□。(《诗经?关雎》)(2分)
(2)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2分)
(3)不以物喜,□□□□;□□□□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
(4)丛飞把爱无私奉献给了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孩子,至死不渝,真是“□□□□ □□□□, □□□□ □□□”。(用李商隐诗句填空)(2分)
(5)把辛弃疾《西江月》默写完整。(4分)
□□□□□□,□□□□□□。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蒹葭jiān jiā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芦苇”解题正音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解词: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 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坻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采采:茂盛,众多
未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翻译: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歌词:邓丽君《在水一方》 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诗意理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其它理解闻一多: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