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基础测试卷】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16年2月,陕西省官方向全球发布下图标识。从中可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人文始祖”
B.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桥山之巅
C.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D.
炎帝和黄帝共同缔造了华夏族
【答案】A
【解析】根据标识信息“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黄帝陵”可提取的历史信息是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
“人文始祖”,黄帝陵的位置,炎帝等信息从标识中无法获得。故选A。
2.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工具
⑤城市的出现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3.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那是哪个地方吗(
)
A.
元谋
B.
半坡
C.
北京
D.
河姆渡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远古居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上定居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制作陶器。元谋与元谋人有关,他们属于原始人类,还不会制造陶器,与北京有关的北京人也是如此;半坡与半坡居民的农耕文化有关,他们学会制造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早于半坡,他们也会制作陶器,但没有彩陶。故选B。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有48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下面对于北京人的评价或意义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B.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C.
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D.
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答案】C
5.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合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
牧野
B.
涿鹿
C.
马陵
D.
巨鹿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相传,双方在涿鹿展开激战,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使炎帝和黄帝部落迷失了方向,后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才打败了蚩尤。与牧野有关的战役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亡商朝的战役,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巨鹿之战是项羽打败秦军的战役,A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选B。
6.“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传说禹领导人民治水,在外13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美谈,禹也因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尧、舜都是部落联盟首领,但是他们都与治水无关,故选D。
7.《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A.
北京人时期
B.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C.
尧舜时期
D.
夏商周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选拔德才兼备之人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制度叫做“禅让制”。北京人时期还处于原始人群时期,还没有形成氏族,也不会形成部落或者部落联盟,B项也是如此。尧年老时,把位置传给了舜,舜年老的时候把位置传给了禹,尧舜时期时属于禅让制。禹建立夏朝后他的儿子启变“公天下”为“家天下”,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故选C。
8.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使用陶器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农业生产的出现
【答案】D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
A.
大汶口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粟”是我国北方的农作物,地处黄河下游的大汶口原始农耕文明距今约四五千年,种植农作物是粟,但与“最早”不符。山顶洞人属于原始人类,还不会从事农业生产,河姆渡原始居民地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半坡居民地处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种植的农作物是粟。相比之下,半坡更早,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10.下列不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情景的是(
)
A.
种植水稻
B.
住干栏式的房子
C.
住半地穴式的房子
D.
使用磨制石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他们地处我国南方是最早学会种植水稻的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的工具是磨制石器。半地穴式的房子是地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的半坡居民住的房子,与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情景不符。故选C。
11.观察图,指出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
)
A.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
北京人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使用天然火。
C.
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
D.
图片中的文物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文化遗存。
【答案】D
12.同学们开展模仿“北京人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场景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
过着群居生活。
C.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D.
烧烤食物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以采集狩猎为生,过着群居生活,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懂得用天然火,用火烧烤食物,懂得保存火种。原始社会时期还没有货币,更不会有圆形方孔铜钱。ABC与史实相符,故选C。
13.农耕经济的发明和积累,是文明发生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以下成就属于中国原始农耕经济的有( )
①河姆渡遗址普遍发现稻谷遗存
②半坡先民会制作彩陶和建造房屋
③北京人普遍使用磨制时期
④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用于社会生活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农耕文明,半坡,大汶口等,处于新石器时代,北京人的产生活动还是原始的狩猎和采集,他们还不会从事农耕,属于旧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进入青铜时代。故选A。
14.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会(
)
A.
建造房屋
B.
使用天然火
C.
制造工具
D.
过群居生活
【答案】B
点评:关于北京人的史实,学生还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北京人已经能直立行走,已经会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15.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引发广泛关注。下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所用的蒸米饭的陶制炊具,它距今大约(
)
A.
一百七十万年
B.
七千年左右
C.
四千多年
D.
两千多年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居民所用的蒸米饭的陶制炊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用来蒸煮食物。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他们学会制造陶器、经考古发现河姆渡人还会在陶器上刻画有动植物图形。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我国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河姆渡原始居民学会制造陶器,半坡原始居民学会制作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陶器上还有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6.《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史实,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故答案是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人文初祖
17.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粟、小麦
B.
水稻、玉米
C.
水稻、粟
D.
水稻、小麦
【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18.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
A.
火的使用
B.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出现,生活趋于稳定。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19.“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大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创造指南车,和炎帝一起平定蚩尤,被誉为“轩辕氏”,由于他的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20.2017年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的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是因为黄帝
A.
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B.
曾经打败了炎帝和蚩尤
C.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帝和黄帝的妻子,属下有许多发明创造,所以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的是黄帝的属下,打败了炎帝和蚩尤是华夏族形成的过程,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大禹,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故选C。
二.非选择题:(40分)
2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
(2)材料中指出了他的哪两大贡献?
(3)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还做了哪些贡献?
(4)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认识。
【答案】(1)黄帝
(2)发明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3)发明宫室、车船、兵器、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4)我国是四大文明
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指出了他的两大贡献分别是:发明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南车就是在黄帝大战蚩尤的过程中发明的。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还做的贡献有:发明宫室、车船、兵器、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对“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认识是:我国是四大文明
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构成了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22.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是数量的多少,有很大差异。
(1)为什么大汶口墓葬里会有随葬品?
(2)随葬品的差异很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比较丰富。
(2)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社会阶级开始产生。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墓葬里会有随葬品的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比较丰富。一部分人加富裕起来。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葬品的差异很大,说明的问题的是: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已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来临了。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基础测试卷】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16年2月,陕西省官方向全球发布下图标识。从中可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人文始祖”
B.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桥山之巅
C.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D.
炎帝和黄帝共同缔造了华夏族
2.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工具
⑤城市的出现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3.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那是哪个地方吗(
)
A.
元谋
B.
半坡
C.
北京
D.
河姆渡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有48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下面对于北京人的评价或意义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B.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C.
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D.
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5.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合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
牧野
B.
涿鹿
C.
马陵
D.
巨鹿
6.“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7.《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A.
北京人时期
B.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C.
尧舜时期
D.
夏商周时期
8.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使用陶器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农业生产的出现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
A.
大汶口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10.下列不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情景的是(
)
A.
种植水稻
B.
住干栏式的房子
C.
住半地穴式的房子
D.
使用磨制石器
11.观察图,指出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
)
A.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
北京人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使用天然火。
C.
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
D.
图片中的文物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文化遗存。
12.同学们开展模仿“北京人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场景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
过着群居生活。
C.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D.
烧烤食物
13.农耕经济的发明和积累,是文明发生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以下成就属于中国原始农耕经济的有( )
①河姆渡遗址普遍发现稻谷遗存
②半坡先民会制作彩陶和建造房屋
③北京人普遍使用磨制时期
④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用于社会生活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4.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会(
)
A.
建造房屋
B.
使用天然火
C.
制造工具
D.
过群居生活
15.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引发广泛关注。下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所用的蒸米饭的陶制炊具,它距今大约(
)
A.
一百七十万年
B.
七千年左右
C.
四千多年
D.
两千多年
16.《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17.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粟、小麦
B.
水稻、玉米
C.
水稻、粟
D.
水稻、小麦
18.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
A.
火的使用
B.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19.“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大禹
20.2017年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的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是因为黄帝
A.
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B.
曾经打败了炎帝和蚩尤
C.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二.非选择题:(40分)
2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
(2)材料中指出了他的哪两大贡献?
(3)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还做了哪些贡献?
(4)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认识。
22.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是数量的多少,有很大差异。
(1)为什么大汶口墓葬里会有随葬品?
(2)随葬品的差异很大,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能力提升卷】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北京周口店
B.
云南元谋
C.
浙江余姚
D.
陕西西安
2.《史记.黄帝本纪》中记载:“尧之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3.明代引进的、原产南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
A.
玉米
B.
棉花
C.
水稻
D.
小麦
4.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
伶伦——发明纺织
B.
隶首——发明算盘
C.
嫘
祖——养蚕缫丝
D.
仓颉——发明文字
5.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
黄帝
B.
炎帝
C.
秦始皇
D.
大禹
6.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以表达对他们的景仰之情,这是因为他们( )
A.
开创了中国第一个朝代
B.
创立了禅让制
C.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D.
治理了水患
7.“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8.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
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
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
青铜器工艺精美
9.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
会使用火
B.
种植水稻
C.
烧制彩陶
D.
铸造司母戊鼎
10.小明特别爱看穿越剧,他想穿越到远古时代,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他应该到( )
A.
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
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
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
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11.依据下侧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是孙中山先生缅怀下列哪一位人物的题词?(
)
A.
炎帝
B.
黄帝
C.
周武王
D.
秦始皇
12.下列是反映我国古代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图片,其中,完全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生活的一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华侨赵爷爷从国外回国定居,他经常对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赵爷爷说的“炎黄”是指(
)
A.
炎帝、黄帝
B.
籍贯住地
C.
祖先姓氏
D.
祖母和母亲
14.“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15.2014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恰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放。下列描述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A.
会种植水稻
B.
住干栏式房子
C.
过群居生活
D.
距今约7万年—2万年
16.“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山顶洞人
17.阪泉之战是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的战争。下列关于该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战争发生在四五千年前的长江流域
B.
交战的双方是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
C.
战争的结果是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D.
这一战役后形成了华夏族
18.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19.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工具
⑤城市的出现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20.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那是哪个地方吗(
)
A.
元谋
B.
半坡
C.
北京
D.
河姆渡
二.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
“神州轩辕”指的是谁 人们给予他什么赞誉?
(2)他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什么贡献
(3)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认识。
22.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修建的何种类型的房屋?
(2)除了建筑的房屋不同,两种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有什么不同?我们祖先的这种定居生活反映了什么文化?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能力提升卷】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北京周口店
B.
云南元谋
C.
浙江余姚
D.
陕西西安
【答案】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史记.黄帝本纪》中记载:“尧之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皇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的杰出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采取推举的方式确认自己的下一位领袖,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3.明代引进的、原产南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
A.
玉米
B.
棉花
C.
水稻
D.
小麦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外国引进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经济作物。棉花为经济作物,水稻,小麦我国古代早已有种植。故选A。21世纪教育网
4.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
伶伦——发明纺织
B.
隶首——发明算盘
C.
嫘
祖——养蚕缫丝
D.
仓颉——发明文字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传说时代的发明创造。传说黄帝史官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黄帝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所以A项错误,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传说时代的文明
5.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
黄帝
B.
炎帝
C.
秦始皇
D.
大禹
【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6.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以表达对他们的景仰之情,这是因为他们( )
A.
开创了中国第一个朝代
B.
创立了禅让制
C.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D.
治理了水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祭拜黄帝和炎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作为炎黄子孙祭祀先祖,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进而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7.“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8.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
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
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
青铜器工艺精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9.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
会使用火
B.
种植水稻
C.
烧制彩陶
D.
铸造司母戊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状况。阅读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北京人遗址,发现较大较厚的灰烬层,题意要求选出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选项。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0.小明特别爱看穿越剧,他想穿越到远古时代,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他应该到( )
A.
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
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
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
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目前所知,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居民是元谋人,距今约有一百七十万年,因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而得名。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1.依据下侧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是孙中山先生缅怀下列哪一位人物的题词?(
)
A.
炎帝
B.
黄帝
C.
周武王
D.
秦始皇
【答案】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黄帝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记忆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经能够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
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受到后人(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得出答案。
12.下列是反映我国古代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图片,其中,完全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生活的一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题,材料中的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生活指的是河姆渡居民,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的②④是半坡居民的代表,①③是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故选C。
13.华侨赵爷爷从国外回国定居,他经常对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赵爷爷说的“炎黄”是指(
)
A.
炎帝、黄帝
B.
籍贯住地
C.
祖先姓氏
D.
祖母和母亲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四五千年,生活于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今天海外的华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5.2014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恰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放。下列描述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A.
会种植水稻
B.
住干栏式房子
C.
过群居生活
D.
距今约7万年—2万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至20万年,过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AB是河姆渡居民,D时间错误,故答案是C。
16.“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山顶洞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位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在其遗址中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稻壳堆积最厚的地方超过一米。据此推测河姆渡居民已经广泛种植水稻。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17.阪泉之战是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的战争。下列关于该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战争发生在四五千年前的长江流域
B.
交战的双方是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
C.
战争的结果是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D.
这一战役后形成了华夏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发生在华夏集团活动地域的东半部,较靠近东夷集团分布区,保存传说最多的是冀西北的涿鹿。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18.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答案】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19.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工具
⑤城市的出现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农业首先涉及农作物种植,所以农作物的出现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还需要生产工具,所以磨制工具也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使的远古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于是聚落出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学会饲养家畜,比如猪狗等;由此可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城市的出现是随着农业和手工业大发展,人口增加才出现适应商业活动需要的城市,故⑤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选C
20.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那是哪个地方吗(
)
A.
元谋
B.
半坡
C.
北京
D.
河姆渡
【答案】B
二.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
“神州轩辕”指的是谁 人们给予他什么赞誉?
(2)他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什么贡献
(3)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认识。
【答案】(1)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建造宫室、制造衣裳、教人挖井等
(3)中国是文明古国,祖国的创造和发明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2)本题考查黄帝的贡献。黄帝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建造宫室、制造衣裳、教人挖井、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等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中华民族自从开国立疆5000年以来,神州大地的人皇始祖轩辕黄帝,人们自古传颂。他创造出了指南针,从而平定了蚩尤作乱。世界各个文明,只有我们华夏祖先最值得称道。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22.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修建的何种类型的房屋?
(2)除了建筑的房屋不同,两种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有什么不同?我们祖先的这种定居生活反映了什么文化?
【答案】
(1)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
(2)河姆渡居民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农耕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二判断,这是半穴式房屋,半穴式房屋是地穴建筑。是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的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房屋正面挖有斜坡或台阶,以供出入,屋内有灶坑,有利于取暖和炊煮。这是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原始居民。半坡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稻壳堆积最厚的地方超过一米,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我们祖先的这种定居生活反映了农耕文化的变化。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