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能力提升卷】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有重要作用。它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著作是(
)
A.
《四洲志》
B.
《敬告青年》
C.
《天演论》
D.
《海国图志》
2.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A.
中华民国成立
B.
中共“一大”召开
C.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D.
蒋家王朝的灭亡
3.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世纪40年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史实是(
)
A.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B.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
渡江战役胜利,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4.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B.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河
5.19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A.
《马关条约》
B.
《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中英和平条约》
6.虎门销烟发生后,英国外相
巴麦尊在议会上叫嚣:“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的教训它!”他之所以如此狂妄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当时刚开始工业革命
B.
英国已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
英国已建立起东方市场
D.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7.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
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
都有巨额赔款
D.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8.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历史小组同学在测绘清王朝国土面积时,发现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与当时相差很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占领香港
B.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占我国沿海岛屿
C.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造成的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的结果
10.据新华社报道,流落异国他乡的圆明园7件大理石柱(如下图),将在2014年秋,从挪威一家博物馆回归中国,这些石柱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雕工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的最高水准。那么,这些石柱流失海外是在(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1.这场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经历了这场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这场战争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指挥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将领是(
)
A.
石达开
B.
陈玉成
C.
洪任玕
D.
李秀成
13.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战争爆发于1840年
B.
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C.
我国开始开放上海
D.
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
14.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陈胜吴广起义
C.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15.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什么事情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6.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7.《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8.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面对的是一个“千古未有之强敌”。面对这个威胁,一些头脑稍清醒些、接受“经世致用”精神指导的士大夫们主张“力破成见而讲求实际”。为此他们开展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9.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清帝为变端四起人心动摇引咎罪己谕》说:“川乱首发,鄂乱继之。今则陕湘警报迭闻,广赣变端又见。区夏腾沸,人民动摇。……此皆朕一人之咎也。”清帝所针对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运动
二.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残垣断壁
(1)材料一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材料二中所描述的强盗的暴行是什么事情?
(3)材料二中说“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何而言?
(4)面对材料三这段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
22.读图说史
(1)结合图1,说明图2中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2)图3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读图4你认为列强发动这次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4)结合四幅图片,你认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题应该是什么?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测试卷】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拉开中国近代百年历史大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2.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1940年-19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3.《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4.“这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被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的主权不再完整、独立。”“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主权不再完整、独立的史实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使中国的主权不再完整,国家不再独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
5.《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把中国拖入世界的战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开始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沦为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地,鸦片战后的近代中国屡屡遭受列强的入侵,中国人也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历程。ACD都是发生在这场战争之后的,故选B。
6.到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享有的侵略权益有
(
)
①开辟通商口岸
②开设工厂
③协定关税
④派兵驻扎在东交民巷的使馆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A
【点睛】正确识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7常德8题)历史学家茅海建在评价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状况时说:“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据材料“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主要是指(
)
A.
社会性质的改变
B.
近代史的开端
C.
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D.
中国社会日益落后
【答案】C
8.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
英国、法国
B.
英国、美国
C.
俄国、日本
D.
英国、俄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不费一兵一卒,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9.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俄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俄国在二战期间侵占中国领土相关知识。题干提供了关健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割占“西北”“东北”,结合课本所学,得知俄国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该期间,趁火打劫,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故答案为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0.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
发动鸦片战争
B.
火烧圆明园
C.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
对华倾销商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是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1.张军到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近代曾经两次遭受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导游所说的这两次是指(
)。
A.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圆明园后,并放火焚烧。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暑假某同学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
)
A.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考点: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罪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戊戌变法
⑥义和团运动
⑦辛亥革命
A.
①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⑦
D.
④⑤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①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依据题干里“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所以可以推断,老人不可能经历鸦片战争,故选C。
考点: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的识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难度适中。
14.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关天培
C.华尔在浙江慈溪的战役中被清军击毙
D.这次农民运动的结果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答案】D
【解析】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5.张老师在给初二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此图不能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点。给出图片材料作为提示信息,要求答出图中不能说明的选项,此题可用排除法,AB两项可从图片箭头处反映,C项可从联合两字得出,D项虽符合事实,但不能从图中得出结论,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6.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开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故选A。
17.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失去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已全面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故选D。
18.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中不包括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废除农奴制
C.日本明治维新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属于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或改革,故D项正确。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
19.太平天国运动中,遇到的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
)
A.遭到清朝政府军与地方地主武装共同镇压
B.遭到清军长期围困封锁
C.天国内部发生变乱,削弱了自身力量
D.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答案】D
20.鸦片战争后,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其中,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活动。四个选项中,B选项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积累了经验,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二.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下面图片后,回答问题:
(1)图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2)图二签署了什么条约 割走了我国的什么地方
(3)条约中规定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有一个也是我国当代对外开放的城市,它是哪个?同一座城市,它的两次“开放”有何不同?
【答案】
(1)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南京条约》
香港岛
1997年7月1日(3)厦门
前者是被迫开放的,后者是主动开放的。
(3)条约中规定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有一个也是我国当代对外开放的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厦门;1980年厦门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同一座城市,它的两次“开放”在于,前者是主权破坏情况下被迫开放的,后者是主权独立基础上主动开放的。
22.近代中国落伍了,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蒙受的屈辱不能忘记。读下面“中国近代屈辱”年代尺,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哪一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上图中①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该罪行是什么?
(3)上图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战争名称是什么?这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1)《南京条约》(2)火烧圆明园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从天津一路烧杀,1860年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认识。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测试卷】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拉开中国近代百年历史大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2.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这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被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的主权不再完整、独立。”“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6.到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享有的侵略权益有
(
)
①开辟通商口岸
②开设工厂
③协定关税
④派兵驻扎在东交民巷的使馆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7.(2017常德8题)历史学家茅海建在评价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状况时说:“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据材料“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主要是指(
)
A.
社会性质的改变
B.
近代史的开端
C.
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D.
中国社会日益落后
8.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
英国、法国
B.
英国、美国
C.
俄国、日本
D.
英国、俄国
9.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俄国
10.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
发动鸦片战争
B.
火烧圆明园
C.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
对华倾销商品
11.张军到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近代曾经两次遭受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导游所说的这两次是指(
)。
A.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暑假某同学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
)
A.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戊戌变法
⑥义和团运动
⑦辛亥革命
A.
①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⑦
D.
④⑤⑥
14.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关天培
C.华尔在浙江慈溪的战役中被清军击毙
D.这次农民运动的结果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15.张老师在给初二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此图不能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16.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开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7.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失去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已全面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18.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中不包括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废除农奴制
C.日本明治维新
D.太平天国运动
19.太平天国运动中,遇到的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
)
A.遭到清朝政府军与地方地主武装共同镇压
B.遭到清军长期围困封锁
C.天国内部发生变乱,削弱了自身力量
D.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0.鸦片战争后,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其中,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二.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下面图片后,回答问题:
(1)图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2)图二签署了什么条约 割走了我国的什么地方
(3)条约中规定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有一个也是我国当代对外开放的城市,它是哪个?同一座城市,它的两次“开放”有何不同?
22.近代中国落伍了,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蒙受的屈辱不能忘记。读下面“中国近代屈辱”年代尺,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哪一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上图中①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该罪行是什么?
(3)上图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战争名称是什么?这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能力提升卷】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有重要作用。它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著作是(
)
A.
《四洲志》
B.
《敬告青年》
C.
《天演论》
D.
《海国图志》
【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2.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A.
中华民国成立
B.
中共“一大”召开
C.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D.
蒋家王朝的灭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南京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可以“读到”的历史。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选项A.中华民国成立,在南京;选项B.中共“一大”召开,在上海;选项C.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南京;选项D.蒋家王朝的灭亡,解放军占领南京。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世纪40年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史实是(
)
A.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B.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
渡江战役胜利,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关键词,虽然四个选项都和南京这个城市有关,但是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的只有A项。《南京条约》签约于1842年。
考点:南京的历史大事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基础题。
4.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B.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河
【答案】C
【点评】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本题简单易懂,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5.19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A.
《马关条约》
B.
《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中英和平条约》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6.虎门销烟发生后,英国外相
巴麦尊在议会上叫嚣:“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的教训它!”他之所以如此狂妄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当时刚开始工业革命
B.
英国已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
英国已建立起东方市场
D.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虎门销烟发生后,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这是他狂妄的主要原因,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7.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
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
都有巨额赔款
D.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有赔款,但是《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甲午中日战争
9.历史小组同学在测绘清王朝国土面积时,发现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与当时相差很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占领香港
B.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占我国沿海岛屿
C.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造成的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的结果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俄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150多万土地,导致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与清王朝国土面积相差很多,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割占的中国领土,条约内容多,容易混淆,可以按地图方位记忆,加深理解。
10.据新华社报道,流落异国他乡的圆明园7件大理石柱(如下图),将在2014年秋,从挪威一家博物馆回归中国,这些石柱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雕工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的最高水准。那么,这些石柱流失海外是在(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答案】B
11.这场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经历了这场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这场战争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庚申之变是指1860年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这一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烧毁了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最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被迫与列强签订《北京条约》。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指挥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将领是(
)
A.
石达开
B.
陈玉成
C.
洪任玕
D.
李秀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62年,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李秀成指挥的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战争爆发于1840年
B.
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C.
我国开始开放上海
D.
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解题时应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利用不平等条约先后侵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故B项正确;这场战争爆发于1856年,故A项排除;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事鸦片战争后签署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故C项排除;关于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故D项排除。
14.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陈胜吴广起义
C.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答案】A
【点睛】抓住题干的两个关键信息:“近代浙江慈溪”、“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可以排除BCD三项。
15.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什么事情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太平军”。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故选B。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发起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
点评:关于维新变法运动,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变法的开始;变法的内容包括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等。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7.《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面对的是一个“千古未有之强敌”。面对这个威胁,一些头脑稍清醒些、接受“经世致用”精神指导的士大夫们主张“力破成见而讲求实际”。为此他们开展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题中时间特征“两次鸦片战争后”可以直接判断材料中“一些头脑稍清醒些、接受“经世致用”精神指导的士大夫们主张“力破成见而讲求实际”的人物是洋务派官员,为此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了近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相符合。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19.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清帝为变端四起人心动摇引咎罪己谕》说:“川乱首发,鄂乱继之。今则陕湘警报迭闻,广赣变端又见。区夏腾沸,人民动摇。……此皆朕一人之咎也。”清帝所针对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运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题干材料是辛亥革命中各省纷纷独立的情景,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
二.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残垣断壁
(1)材料一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材料二中所描述的强盗的暴行是什么事情?
(3)材料二中说“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何而言?
(4)面对材料三这段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
【答案】
(1)圆明园英国、法国
(2)火烧圆明园
(3)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2)结合材料一中雨果的叙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英法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入北京后,将中国当时的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抢夺后,又放火烧掉,雨果在材料中对这个国家的行为进行了控诉。
(3)材料中提到的俄国得到的好处是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4)可以从战争出现的原因、战争失败的原因、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方面给中国带来的警示等方面来说明,比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落后的社会制度比不上先进的社会制度等。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
22.读图说史
(1)结合图1,说明图2中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2)图3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读图4你认为列强发动这次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4)结合四幅图片,你认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答案】(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落后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镇压义和团运动(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2)根据题干图片三事件的影响,联系所学可知,《马关条约》通过割占领土侵犯中国领土主权,通过决战争赔款加剧了人民负担,受控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增设内地通商口岸和设立工厂,将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深受打击,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根据题干关于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联系所学可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津京地区,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根据题干要求“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题”,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犯,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与帝国主义国家展开积极的抗争,并积极寻求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赶出中国,实现独立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