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常见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2、常见分类法的意义,体会分类方法及其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
一、交叉分类法
按右边要求给左边盐分类,用线条连结起来。
Na2CO3
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二、树状分类法
研究下列图示,归纳出树状分类法的特点
树状分类法:对同一类物质按照一定的标准再进行分类
【合作探究】
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课堂检测】
1.已知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NaOH+2HCl=NaCl+H2O。分别写出Cu(OH)2、Fe(OH)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CaCO3+2HCl=CaCl2+CO2↑+H2O。分别写出BaCO3与盐酸、Na2CO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1)按右边要求给左边盐分类,用线条连结起来。
(2)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可把酸分为含氧酸、非含氧酸,按分子中可以电离出H+数的多少可把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按要求给下列酸分类,用线连结起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店中的商品是按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的
B.图书馆中的书是按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的
C.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是交叉分类法
D.H2SO4既可以归属为含氧酸,也可归属为二元酸,这属于交叉分类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俗名纯碱,它属于碱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6.HNO3应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一元酸⑥化合物⑦混合物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7.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KClO3=2KCl+3O2↑
B.CaCO3+2HCl=CaCl2+CO2↑+H2O
C.Fe+CuSO4=FeSO4+Cu
D.4Fe(OH)2+2H2O+O2=4Fe(OH)3
8.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也不属于置换反应或复分解反应的是
A.Cu2(OH)2CO3=2CuO+CO2↑+H2O
B.C+H2O(气)=CO+H2
C.Na2SO4+BaCl2=BaSO4↓+2NaCl
D.CH4+2O2=CO2+2H2O
9.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Na2CO3
C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理解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自主学习】
一、物质的分散体系
1.分散系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
的体系。
分散质:
分散剂: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如下图:
(2)分散系的分类: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制备原理
氯化铁在沸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反应方程式为:
3.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到氢氧化铁胶体中
,而硫酸铜溶液中则没有。
4.
胶体的应用
①
士壤的保肥作用
②
制豆腐的化学原理
③
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④
明矾净水原理
【合作探究】
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 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课堂检测】
1、关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
A.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加热煮沸氯化铁溶液
C.把氯化铁溶液滴入热水中
D.把饱和的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
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的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3、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微粒,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4、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呈红褐色
B、可通过半透膜
C、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
D、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随后溶解
5、胶体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6、下列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酒精(CH3CH2OH)水溶液
B.雾
C.泥水
D.饱和食盐水
7、血液中重要的蛋白质是一种胶体,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紧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
8、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
(
)
A、在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B、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卤水点豆腐
D、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
9.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和溶液都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
10.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
(
)
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11.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
A.溶液
B.胶体
C.
悬浊液
D.乳浊液
12.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该分散质颗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布朗运动
1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下列某种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沉淀溶解。这种溶液是
(
)
A.氯化钠溶液
B.饱和硫酸镁溶液
C.盐酸溶液
D.饱和硫酸铵溶液
14.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
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实验室中能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离子。可用______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离子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4)
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对粗盐中的这些杂质可采用______和_______的方法除去
(5)除去氯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_____的方法。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X
Y
Z
A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B
金属单质
单质
纯净物
C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D
化合物
酸
硫酸
HCl
H2SO4
H2S
HNO3
含氧酸
非含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BaCO3
BaSO4
Na2SO4
NaHCO3
难溶性盐
可溶性盐
正盐
酸式盐
(1)
(2)《物质的分类》学案
第一课时
【要达成的目标】
1.感受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教”与“学”的过程】
本堂课所用电教手段:
一、化学物质的分类
阅读课本P24-25,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与交流】
1.用生活中或学习中的例子对事物进行分类,由此说明分类有利于人们的工作。
2.一瓶稀硫酸,有四位同学对其进行了分类。甲:属于无色液体类;乙:混合物类;丙:酸类;丁:二元酸类;戊;含氧酸类
⑴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分类是对的,为什么?
⑵分析得出:给事物分类应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⑶请你用交叉分类法对H2SO4、HCl、
H3PO4进行分类。
3.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填入课本图2-3中。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思考与讨论】
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请用树状分类法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2.按照课本P25实践活动的提示,用图表示出酸、碱、盐、氧化物、单质的转化关系,并对每个转化关系举例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P29
1--4题
2.元素周期表100多种元素,你能从哪些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请评价现行的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法。
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右图所示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4.下列关于酸、碱、盐元素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一定含有氢,盐一定不含氢
B.酸、碱、盐可能都不含金属元素
C.碱、盐可能含氧,酸一定含氧
D.盐、碱一定含有金属元素,酸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5.想一想,NaOH(固)、P2O5(固)、CaCl2(无水)为什么可以归为一类。
据此,与这三种物质可归为一类的是
A.H2SO4
B.NaCl
C.碱石灰
D.CaO
6.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课后反思】
(教师写成败得失和改进措施,学生写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时
【要达成的目标】
1.感受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教”与“学”的过程】
本堂课所用电教手段:
【思考与交流】1
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
1.阅读P25-26
了解什么是分散系?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
(1).分散系及其组成
(2).分散系的分类
【思考与交流】2
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
2.胶体
(1)常见的胶体有哪些?
(2)胶体性质的探究
Fe(OH)3胶体的制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怎么证明制得的分散系就是胶体而非浊液或溶液?
[科学探究
:胶体和溶液的区别]
[实验结论]
[科学探究
:
胶体的净化]
[实验结论]
【思考与交流】3
从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除去胶体中混有的泥沙?如何除去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呢?
3.比较溶液、胶体、浊液完成下表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分散质粒子
外观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有无丁达尔效应
能否通过半透膜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分散质粒子外观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有无丁达尔效应能否通过半透膜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分散质粒子外观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有无丁达尔效应能否通过半透膜鉴别分类实例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分散质粒子外观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有无丁达尔效应能否通过半透膜鉴别分类实例
鉴别
分类
实例
【课堂练习】
1.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
A.豆浆
B.牛奶
C.蔗糖溶液
D.云、雾
2.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3.21世纪的新兴领域纳米技术正日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了纳米倡议,并将2001年财政年度增加科技支出26亿美元,其中5亿给纳米技术。纳米是
单位,1纳米等于
米。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与应用。它与
分散系的粒子大小一样。
【课后反思】
(教师写成败得失和改进措施,学生写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BS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