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同步导学案课题:10 再塑生命的人教师寄语: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预 习 案【知识链接】一、了解作家作品(一)作家简介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嘴巴也不能说话。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错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夸奖。1968年6月5日,海伦·凯勒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享年88岁。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二)主要作品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1%87%E5%A6%82%E7%BB%99%E6%88%91%E4%B8%89%E5%A4%A9%E5%85%89%E6%98%8E" \t "_blank )》、《我的生活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8%91%E7%9A%84%E7%94%9F%E6%B4%BB" \t "_blank )》、《我的老师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8%91%E7%9A%84%E8%80%81%E5%B8%88" \t "_blank )》。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8%91%E7%9A%84%E4%BA%BA%E7%94%9F%E6%95%85%E4%BA%8B" \t "_blank )》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三)社会评价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9%AC%E5%85%8B%C2%B7%E5%90%90%E6%B8%A9" \t "_blank )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B%BF%E7%A0%B4%E4%BB%91" \t "_blank ),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海伦·凯勒为“20世纪美国10大偶像之一”。并且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中的光明。本书是对海伦·凯勒一生详细记述,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发行的一部教育片最后总结说:“海伦·凯勒和安妮·沙利文带给整个世界的礼物就是不断地告诫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多么奇妙,有那么多人在教我们认识它;没有哪个人是不值得帮助或无法帮助的,一个人对我们的最大益处就在于帮助他人发挥其真正的潜能。”美国《时代周刊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7%B6%E4%BB%A3%E5%91%A8%E5%88%8A" \t "_blank )》赞誉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二、背景介绍1887年3月3日 ( https: / / baike. / item / 3%E6%9C%883%E6%97%A5" \t "_blank ),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E%89%E5%A6%AE%C2%B7%E8%8E%8E%E8%8E%89%E6%96%87" \t "_blank )小姐。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安妮·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了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BA%81%E5%8A%A8" \t "_blank ),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安妮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E%89%E5%A6%AE" \t "_blank )·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盲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可以发声,但也没办法说话。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富勒老师(郝博士),郝博士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尽管非常艰巨,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搓捻( ) 繁衍( ) 觅食( ) 美不胜( )收 落英缤( )纷 冥思xiá( )想 繁花似jǐn ( ) 期期ɑì ɑì( ) 迁( )xǐ2.字词解释。 油然而生: 期期艾艾: 不可名状: 3.文章里主要写了哪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线索是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释疑。1.莎莉文老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2.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合作交流】盲人海伦·凯勒是怎样成为作家的? 检 测 案一、课内阅读。1.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3.根据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再塑生命”四个字的理解。 4.结合语境,赏析析下列语句:(1)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理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2)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请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你从海伦·凯勒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延伸阅读。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6.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理解语句:(1)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这句话中“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持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8.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推荐阅读。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像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味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 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 没有肥力的沙漠。 (有删减)赏析: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是从自身的残疾开始的,在他面对命运的突然打击的时候,他在震惊、痛苦之余,内心对命运的不公充满着怨恨,但当他一旦把目光从自己投向别人时,开始有了新的发现,他看到母亲因为儿子的残疾其实比他承受着更大的痛苦,而自己无谓发泄往往给母亲增添了更深的痛苦和折磨;再看看周围的人群,他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布满了坎坷,只是呈现出不同的方式而已。进而他发现了生命本来就是不圆满的,从而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本来就是在于自己的选择和抗争之中,只有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残缺,挑战命运,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来。《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学习目标:1.了解海伦 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2.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3.理解作者对莎莉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2.学习海伦 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学习难点: 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参考答案
预 习 案
预习·导学:
1.cuō niǎn yǎn mì
shènɡ bīn 遐
锦 艾艾 徙
2.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3.写了三件事:
(1)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doll、water、cup等);
(2)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慈爱可亲、危险恐怖等);
(3)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4.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解析: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
合 作 探 究 案
【合作展示】
1.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如:当“water”从主人公的手中流过的时候,莎莉文老师则在她的另一只手上写着“water”这个词,时机抓得多么准确,教学方法多么巧妙。果然,“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莎莉文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2.情感体验法。
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例如:“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合作交流】
海伦·凯勒一岁半的时候,她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使她陷入了漫漫的黑夜之中。她好动、淘气、顽皮,而且脾气倔强,从不向困难低头。在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的情况下,她靠用手触摸老师的嘴唇和喉部,学会了发音。开始连个别音节都发不清,但到后来,“即使是莎士比亚剧本中扣人心弦的诗句也能表达自如。”她拼命地学习,用盲文写文、作文。因为她懂得“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
检 测 案
1.莎莉文是温和、宽容(第九段),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十段),有锲而不舍的耐心的好老师。
2.儿时十分孤僻、暴躁,是由每天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引起的。后来因为有个莎莉文老师的陪伴逐渐开朗、活泼起来。她坚强、乐观、正直、勇敢、善良,用平常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不幸!
3.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了解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4.(1)作者在受教育前看不到光明和希望,用大雾中的大船做比喻,表现了自己在黑暗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受教育前对光明的渴望。
(2)主要采用动作描写,写海伦因不明白时间万物各有其名称的道理而困惑不解,因此暴躁愤怒,写出海伦未再塑生命前的迷惘无知。
5.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具体谈谈即可)
6.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
7.(1)冷落(“漠视”或“抛弃”)。
(2)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
8.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9.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
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