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溶液的酸碱性
姓名
宋雪梅
工作单位
实验中学
年级学科
九年级
教材版本
粤科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溶液的酸碱性》来自于粤科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一课时。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定性、定量检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可以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引入,通过实验观察进行比较和归纳,学生容易对知识产生兴趣,对本章的后续学习有较大帮助。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出示一个苹果,让学生咬一口体验感觉;取少量汽水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氨水、石灰水,分别滴加几滴酚酞,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用PH试纸检验食盐水和蔗糖溶液的PH。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一个青苹果
咬一口,体验感觉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条件反射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取少量汽水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试液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演示实验复习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从而确定检验溶液酸性可以选择用石蕊试液。
取一张红石蕊试纸放在表面皿中,用玻璃棒蘸取纯碱溶液滴在试纸上,另取一经蓝石蕊试纸,也用玻璃棒蘸取稀盐酸滴试纸上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碱性溶液能使红石蕊试纸变蓝,而酸性溶液能使蓝石蕊试纸变红。
做好演示实验为同学们使用pH试纸打下基础。
取少量食盐水和蔗糖水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和石蕊
观察实验现象
为归纳结论打基础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因为很多实验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做的,所以在增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他们喜欢的。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酸遇紫色石蕊显红色,遇酚酞不变色,溶液的PH<7;碱遇紫色石蕊显蓝色,遇酚酞显红色,溶液的PH>7;中性溶液不能是紫色石蕊和酚酞变色,溶液的P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