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上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部编版七上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0 15:5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同步导学案课题:11 《论语》十二章教师寄语:阅读经典,提升人文素养。预 习 案【知识链接】一、了解作者(一)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二)主要思想主张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三)孔子轶事孔子学琴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文学理论等。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论( )语 不亦说( )乎 不愠( ) 三省( )吾身曾( )子 十有( )五 传( )不习乎 不逾矩( )( )罔( ) 殆( ) 一箪( )食 好( )之者曲( )肱( )而枕( )之 博学而笃( )志 2.解释加点词语。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 不逾矩(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人不堪其忧( ) 饭疏食饮水( )于我如浮云( ) 十有五(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 ) 温故而知新(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仁在其中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 ) 传不习乎( ) 四十而不惑( )3.填空。《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小组讨论展示,合作释疑。1.每四人一小组,对文中的重难点文言知识展开交流、讨论,组长做好记录。重点字词:疑难字词:2.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展示本组讨论研究的结果及疑问。【合作交流】《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搜集一些,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检 测 案一、课内练习。1.翻译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理解性默写。(1)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今异义。君子 古义( ) 今义( )可以 古义( ) 今义( )匹夫 古义( ) 今义( )朋 古义( ) 今义( )水 古义( ) 今义( )4.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 ) 人不知而不愠( ) 为 而 温故而知新 (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博学而笃志 ( ) 二、拓展阅读。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③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①,月无忘其所能②,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 ②[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 ) (2)学而不思则罔( ) (3)可谓好学也已矣(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③则内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延伸。孔子见罗雀者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④而有危亡之败⑤也。”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ɡànɡ):愚。⑤败:祸乱,祸害。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①黄口从大雀则不得( ) ②孔子顾谓弟子曰( )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一处) 善 惊 以 远 害 利 食 而 忘 患 10.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录:《论语》十二章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段解: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段解:本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新。)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段解:这一章阐述了读书人求学问的态度,以求学为乐。)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段解:讲人的道德修养,不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很多人同行之时,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段解:讲学习态度,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翻译:孔子立于河边感叹道:“时间犹如流水一般消逝,日夜不停。”(段解: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一个人的志向不能改变。”(段解:这句目的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段解:这提到的是学习方法,“博学而笃志”。)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参考答案
预 习 案
预习·导学:
1.lún yuè yùn xǐnɡ
zēnɡ yòu chuán yú jǔ
wǎnɡ dài dān hào
qū ɡōnɡ zhèn dǔ
2.按时温习 同“悦”,愉快 生气、恼怒
多次反省 越过法度 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能忍受 吃
介词,对,对于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坚定 旧的,原来的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乐:以……为快乐
仁德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新的理解和体会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迷惑,疑惑
3.语录体 弟子 再传弟子 孟子 中庸 大学
合 作 探 究 案
【合作展示】
1.略
2.略
【合作交流】
示例:
1.犯上作乱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第一》)
2.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
3.三十而立
子曰: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二)
4.见义勇为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检 测 案
1.(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4)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5)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6)很多人同行之时,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7)时间犹如流水一般消逝,日夜不停。
(8)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君子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对人的尊称,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可以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能够
匹夫 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朋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水 古义:冷水 今义: 无色无味的液体
4.为:成为 替
而:表转折 表递进 表并列
5.(1)跟从 (2)迷惑 (3)喜好
6.(1)每天知道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知识,每月不忘记(那些)已经掌握的东西,(这样)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2)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7.指一个人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日积月累,不满足于现状,要不断探索新知识,同时经常复习旧知识,才能算一个好学之人。
8.①跟随,跟从   ②回头看
9.善惊以远害 / 利食而忘患
10.一是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鉴长者的经验;三是要有忧患意识;四是要谨慎择友;五是不仿效年轻人的愚蠢鲁莽。
【参考译文】
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都是黄口的小雀。夫子问捕鸟的人:“唯独大雀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雀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雀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雀跟从大雀,就捕不到(小雀);如果大雀跟从小雀,也能捕到(大雀)。”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祸害,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但却由于所跟从的对象不同或得到福或得到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所要跟随的人,依靠年长者的谋虑就会有保全自身的凭借,跟从年少者的憨直就会有危急死亡的祸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