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学习目标
1、能记住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什么是误差和错误
2、能说出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3、会运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4、解决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学习重点:正确的测量方法
学习难点:使用不同分度值的测量工具下的正确读数
三、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
___
,符号是___
___
。比米大的单位有___
___
,比米小的单位有___
___
(2)、换算关系:1km=
___
___m,
1m=___
___
mm,
1mm=
___
___μm,
1μm=
___
___n
(3)、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
___
,符号是___
___
。其它单位还有___
___ ___
___
(4)、___
___ 和___
___
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不能___
___
,但是可以___
___ 。
2、课堂导学: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你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最多。
2.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符号:
4.长度单位间进率:1000
例如:1km=________m=________m
二、刻度尺的使用
1、观察刻度尺:零刻线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量程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1)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始端,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从其他刻度线量起;(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2.停表的使用(课本38页“想想议议”)
四、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堂检测(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长度的单位是______。
2.单位换算:70μm=______mm=______cm=____________m;2h=______min=_______s
3.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0
______,课本的长度是255.0______;地球的半径是6.4×103______,人的心脏跳动10
次时间约为9.8________。
4.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
、______
、和______。
4、课堂互动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做课本第4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3题要求的3个实验。
(1)
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
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3)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4)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5、课堂检测(二)
5.某同学测得某物体的长度19.8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
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6.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
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________cm
是错误的,该长度的值应为__________cm.
7.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28cm=28cm×0.01m=0.28m
B.28cm=28×0.01=0.28m
C.28cm=28×0.01m=0.28m
D.28cm=28×1m=0.28m
10.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30圈,如图1所示,线圈长度是______,金属丝直径是______。
5、总结提升
小组内交流我的收获:(每组派代表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后反思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