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逞辩(chén) 计较(jiào) 恁地(rèn) 不省人事(shèng)
B.斋公(zhāi)
辕门(yuán)
怄气(où)
恃才放旷(chì)
C.相公(xiàng)
庖官(páo)
嗔怒(chēn)
面面相觑(qù)
D.聒噪(guō)
侥幸(xiáo)
拙病(chū)
凶神恶煞(s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分)
A.发人深省 混水摸鱼 无动于衷 茅舍顿开
B.狗血喷头 尖嘴猴腮 志在必得 飞黄腾达
C.不义之财 前后窥望 鬼谜心窍 万贯家私
D.小本经济 诺诺联声 人杰地灵 茶饭无心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因为孙杨恃才放旷,所以才在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中获得冠军。
B.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上,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C.苏杭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到今都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D.虽然残疾,但是他没有愤世嫉俗,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4.(2016,齐齐哈尔)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古典短篇讽刺小说。
C.《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D.《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解析】《儒林外史》是长篇小说。
6.(2016,漳州)阅读下面语段,然后答题。(8分)
①先主传旨,请A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A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三国演义》
②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A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A赶到洞里,也搠死了,却钻入那大虫洞内。A却便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水浒传》
(1)①段中A指代的人物是孔明,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白帝城托孤,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刘备兵败病重,自知将不久于人世。(4分)
(2)②段中A指代的人物是李逵,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沂岭杀四虎,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李逵去打水给母亲喝,四只老虎吃了他的老母亲。(4分)
7.古诗词默写填空。(5分)
(1)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2)《观刈麦》中直接抒发对劳动人民同情的句子是: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3)《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作者抒发深沉的历史感慨的语句是: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8.(2016,曲靖)语文综合运用。(5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仅有嘉宾,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词》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识国学】按要求填写书名。(2分)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弟子规》《百家姓》等。
(2)【赞国学】完成下列对联。(1分)
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品美文润泽心灵
(3)【荐国学】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2分)
小杨你好!中考结束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抽时间多读国学经典,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你说对吧?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10分)
三顾茅庐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这个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久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9.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四个字回答)(2分)
10.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张飞、关羽的性格特征。(3分)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张飞:鲁莽、直爽、粗暴。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11.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填在下面的读书卡上。(2分)
名言: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关于修养的名句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12.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①为二顾孔明未见埋下伏笔;②表现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③暗示诸葛亮虽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二)(14分)
刘姥姥吃鸽子蛋
①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耙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②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③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吃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吃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④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13.给下列词语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2分)
(1)犟的过:拿得动。
(2)促狭鬼儿:使坏捉弄人的人。
14.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处是一段关于笑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众人哄笑的场面。这里描写人物的笑各有特色,请你从笑态中归纳出他们的性格特点来。(选其中的两个人物即可)(4分)
这里着重描写了史湘云、林黛玉、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贾母、薛姨妈、王夫人等八个人的笑,这八个人的笑各有各的特色,史湘云笑得豪放大度,林黛玉笑得文静节制,探春笑出了要强的个性,惜春笑出了幼女的娇柔,宝玉笑出了顽皮之态,贾母笑出了爱孙之心,薛姨妈笑出了常客之身份,王夫人笑出了家庭主妇之地位,作者的一支妙笔,传神地刻画出各人不同的笑态,在这各不相同的笑态中又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个性、年龄、身份、体质特点,同时又使得这些个性特点得到加强。
15.为什么设计取笑刘姥姥的会是凤姐和鸳鸯呢?她们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3分)
她们两人的身份特殊。目的是为了让贾母高兴,两人故意设计取笑刘姥姥,让大家笑得前俯后仰。
16.简要概括节选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2分)
贾母带领大家游览大观园以后,设宴款待刘姥姥的情景。
17.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姥姥这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3分)
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忠实于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即可。示例:刘姥姥土里土气,村言村语,少见多怪,层出不穷地闹笑话,很憨愚。但她又不乏幽默可爱,能说会道,口若悬河。如用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来娱乐大众。
(三)(18分)
酒酿王(2016,盐城)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8.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分)
①他的酒酿难度高,都用别人难做的小钵头做;②他吆喝的嗓音浑厚,极有韵味和穿透力;③他的酒酿上得台面,老吃客大多认准他的酒酿;④他的酒酿销量好,从来没有卖不掉的日子;⑤他的酒酿信誉高,无需挑拣;⑥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
19.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3分)
(1)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2)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
他的吆喝声已经融进古庙镇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极具韵味的吆喝声富有美感,成为古庙镇崇尚信誉和文化传统的文化象征。
20.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具特色。请任选三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5分)
(选文略)①讲诚信,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②做事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③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④易满足,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
21.除了黄阿二以外,小说还具体写了哪些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4分)
老茶友、老浴友等古庙镇人,一公司经理。从正面和侧面衬托出黄阿二坚持质量和信誉、保持传统手艺和文化的执着的精神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22.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要点:(1)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坚持质量和信誉的经商理念不能变;(2)坚守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化,重视构筑人类精神的家园;
(3)保持内心的满足和安定,去除名利带来的浮躁。
三、作文(50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1)请将“________催我前行”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中国古典小说,遗产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它独放异彩,使中华文化列于世界民族之林。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节选自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白话小说。这些小说虽然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都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为我们再现了远离现代的生活图景,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
请以“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