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分,建议2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共15分)
1.生物具有若干区别于其他非生物的特征,下列现象与“人出汗”不属于同一特征的是
A.
人排尿
B.
植物落叶
C.
人呼气
D.
种子萌发
2.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的追出去,这种现象称为(
)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运动
C.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生物的繁殖
3.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剧烈的运动
B.
光合作用
C.
捕食
D.
呼吸
4.小明的下列活动中,哪个项目用到了调查法(
)
A.向同学征集邮票用于收藏
B.到公园看雄狮与雌狮外貌上的区别
C.设计了一个生物学实验方案
D.到图书馆了解东北虎的分布
5.某兴趣小组通过观察、拍摄、记录,对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的琵嘴鸭的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6.某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制作酸奶.他将新鲜牛奶中放入适量的蔗糖,加热煮沸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立即倒入含有乳酸菌的酸奶适量,将瓶口密封.一天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牛奶中加入蔗糖,影响乳酸菌代谢
B.
玻璃瓶密封太严,乳酸菌缺氧死亡
C.
牛奶经过煮沸灭菌,缺乏乳酸菌
D.
牛奶没有冷却,随后放入的乳酸菌被杀死
7.狮子捕食斑马,其生理意义在于(
)
A.获取营养
B.强者欺凌弱者
C.游戏
D.将它驱除出领地
8.科学探究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
A.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B.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C.应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D.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
9.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电脑病毒
B.斑马
C.含羞草
D.埃博拉病毒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树上飘落的枯叶
B.会弹琴的机器人
C.恐龙的化石
D.地里钻出的竹笋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会弹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桔子皮上的霉菌
D.冬眠的青蛙
13.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
)
A.
应激性
B.
细胞结构
C.
生长现象
D.新陈代谢作用
14.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15.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是(
)
A.动物以植物为食
B.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
C.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雾
D.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5分)
16.某中学的学生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2016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3
3
11
(1)上述调查是通过___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___的关系。
(2)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八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感高发季节,学校通常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____)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4)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17.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
①蚯蚓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蚯蚓的粪便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②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后会立即合拢。
③一粒玉米能发育成一颗高大的植株,并结出许多个玉米粒;一个鸡蛋能孵化出一只小鸡。
(1)资料①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不仅能______环境,而且能_______环境。
(2)资料②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资料③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8.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
“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一组更科学,更严谨?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30分,建议2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共15分)
1.生物具有若干区别于其他非生物的特征,下列现象与“人出汗”不属于同一特征的是
A.
人排尿
B.
植物落叶
C.
人呼气
D.
种子萌发
【答案】D
物的特征。
2.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的追出去,这种现象称为(
)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运动
C.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生物的繁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羚羊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离开,这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叫做应激性。
考点:生物的特征。
3.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剧烈的运动
B.
光合作用
C.
捕食
D.
呼吸
【答案】D
【解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其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生理作用,剧烈的运动和捕食,一般植物不具有。
4.小明的下列活动中,哪个项目用到了调查法(
)
A.向同学征集邮票用于收藏
B.到公园看雄狮与雌狮外貌上的区别
C.设计了一个生物学实验方案
D.到图书馆了解东北虎的分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所以到图书馆了解东北虎的分布用到了调查法。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5.某兴趣小组通过观察、拍摄、记录,对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的琵嘴鸭的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答案】B
【解析】
6.某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制作酸奶.他将新鲜牛奶中放入适量的蔗糖,加热煮沸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立即倒入含有乳酸菌的酸奶适量,将瓶口密封.一天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牛奶中加入蔗糖,影响乳酸菌代谢
B.
玻璃瓶密封太严,乳酸菌缺氧死亡
C.
牛奶经过煮沸灭菌,缺乏乳酸菌
D.
牛奶没有冷却,随后放入的乳酸菌被杀死
【答案】D
【解析】加热煮沸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立即倒入含有乳酸菌的酸奶适量,鲜奶温度高杀死了乳酸菌,因此他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牛奶没有冷却,随后放入的乳酸菌被杀死。
7.狮子捕食斑马,其生理意义在于(
)
A.获取营养
B.强者欺凌弱者
C.游戏
D.将它驱除出领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狮子追捕斑马,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狮子自己的生存需要。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
8.科学探究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
A.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B.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C.应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D.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
【答案】A
【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9.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电脑病毒
B.斑马
C.含羞草
D.埃博拉病毒
【答案】D
【解析】A、电脑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不是生物;
BC、斑马是多细胞动物、含羞草是多细胞植物,因此都具有细胞结构;
D、埃博拉病毒是动物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所以,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埃博拉病毒”.
故选:D.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树上飘落的枯叶
B.会弹琴的机器人
C.恐龙的化石
D.地里钻出的竹笋
【答案】D
【解析】A、B、C不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D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D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考点:生物的特征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会弹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桔子皮上的霉菌
D.冬眠的青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会弹琴的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非生物。
考点:生物的特征。
13.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
)
A.
应激性
B.
细胞结构
C.
生长现象
D.新陈代谢作用
【答案】D
14.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句话描述了果树的生殖现象。因此,“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句话描述了植物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繁殖后代。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
15.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是(
)
A.动物以植物为食
B.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
C.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雾
D.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5分)
16.某中学的学生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2016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3
3
11
(1)上述调查是通过___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___的关系。
(2)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八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感高发季节,学校通常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____)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4)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答案】
抽样(调查)
季节
春、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
B
抗体
【解析】(1)从题干信息“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可以看出只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属于抽样调查。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该调查的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春、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
(3)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对教室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属于抗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17.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
①蚯蚓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蚯蚓的粪便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②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后会立即合拢。
③一粒玉米能发育成一颗高大的植株,并结出许多个玉米粒;一个鸡蛋能孵化出一只小鸡。
(1)资料①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不仅能______环境,而且能_______环境。
(2)资料②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资料③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1)适应
影响
(2)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3)生长
繁殖
18.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
“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一组更科学,更严谨?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温
(2)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烧杯③④组设计更严谨;烧杯①②组由于加入热水增加了水量,导致变量不唯一(或①②组变量不唯一,只要意思对即可)
(4)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完成了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水的成分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共30分,建议2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共15分)
1.下列选项属于生物的是
A.
橘子上长的毛
B.
柳树上飞出的柳絮的毛毛
C.
珊瑚礁
D.
机器人
2.下面所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
①草
②家鸽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蘑菇
A.①②⑤⑦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⑦
3.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 )
A.
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
B.
创立了生物分类法
C.
建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D.
发现人的血液循环
4.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钟乳石、生石花都是非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时,没有看到叶绿体,由此判断它不是植物细胞
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制造氧气,所以室内应多放栽培的绿色植物,这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5.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①向日葵
②珊瑚虫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蘑菇
A.
①②⑤⑦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⑤⑦
D.
②⑤⑥⑦
6.通过下面的描述,猜猜它是谁?在17世纪之前,人们并不认识它,绝大多数的它,很微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它,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生长和它有直接关系,作为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它构成的。(
)
A.细菌
B.细胞
C.酵母菌
D.病毒
7.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克隆羊“多莉”
B.噬菌体
C.转基因动物
D.珊瑚
8.下列叙述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铁钉生锈
B.桃树结出果实
C.钟乳石慢慢长大
D.机器人在演奏
9.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剧烈的运动
B.
光合作用
C.
捕食
D.
呼吸
10.科学探究的步骤是: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定计划;④作出假设;⑤得出结论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③①②④⑤
D.②④③①⑤
1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
A.动物与植物
B.生物运动与行为
C.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1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
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活动
B.
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
在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
用声波干扰水中的海豚,观察海豚的反应
13.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实验参数都相同
B.所有实验参数都不同
C.所有实验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参数相同
14.一位同学在调查本地动物资源中,发现本地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麽当地环境可能是怎样的(
)
A.炎热多雨
B.常年寒冷
C.炎热干燥
D.工业化大城市
15.下面是小刚在调划昆嵛山生物种类时的具体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范围内偶尔飞过的昆虫可以不记录
B.险峻的峭壁生物种类多,就选这样的调查路线
C.选择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D.发现珍稀物种应及时采摘、捕捉制成标本
二、综合题(每题1分,共15分)
16.下面是狼和羊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羊长成大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羊生小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只能生狼,羊只能生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睡觉时肚皮一上一下地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狼吃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羊听到狼嗥,立即奔跑逃避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一类是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我们周围存在着众多的物体:①珍珠②蛇③家鸽④衣藻⑤钟乳石⑥海带⑦蝙蝠⑧松树⑨猫⑩蜜蜂,认识生物,可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1)图
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
。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3)材料二中属于非生物的有
。属于植物的有
,身体内具有发达气囊的动物是
。体温恒定的动物有
。(只填标号)(共30分,建议2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共15分)
1.下列选项属于生物的是
A.
橘子上长的毛
B.
柳树上飞出的柳絮的毛毛
C.
珊瑚礁
D.
机器人
【答案】A
点睛:生物具备生物的特征,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特征。
2.下面所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
①草
②家鸽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蘑菇
A.①②⑤⑦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草、②家鸽、⑤冬眠的蛇、⑦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③珊瑚、④钟乳石、⑥恐龙化石菇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考点:生物的特征。
3.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 )
A.
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
B.
创立了生物分类法
C.
建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D.
发现人的血液循环
【答案】C
【解析】
DNA的分子双螺旋结构是沃森.克里克发现的,故A错误;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故B错误;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地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并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故C正确;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故D错误。故选C。
4.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钟乳石、生石花都是非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时,没有看到叶绿体,由此判断它不是植物细胞
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制造氧气,所以室内应多放栽培的绿色植物,这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答案】B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生物的特征;光合作用的意义
5.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①向日葵
②珊瑚虫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蘑菇
A.
①②⑤⑦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⑤⑦
D.
②⑤⑥⑦
【答案】A
【解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①向日葵、②珊瑚虫、⑤冬眠的蛇、⑦蘑菇③珊瑚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③珊瑚、④钟乳石、⑥恐龙化石属于非生物。故选A。
点睛:具有生物的特征是生物,非生物没有生命。
6.通过下面的描述,猜猜它是谁?在17世纪之前,人们并不认识它,绝大多数的它,很微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它,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生长和它有直接关系,作为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它构成的。(
)
A.细菌
B.细胞
C.酵母菌
D.病毒
【答案】B
【解析】
考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7.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克隆羊“多莉”
B.噬菌体
C.转基因动物
D.珊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克隆羊“多莉”、噬菌体、转基因动物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而珊瑚没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故不属于生物。
考点:生物的特征。
8.下列叙述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铁钉生锈
B.桃树结出果实
C.钟乳石慢慢长大
D.机器人在演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铁钉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铁钉生锈,不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桃树结出果实,说明生物能繁殖,B符合题意;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钟乳石慢慢长大不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机器人在演奏,不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生物的特征。
9.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剧烈的运动
B.
光合作用
C.
捕食
D.
呼吸
【答案】D
10.科学探究的步骤是: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定计划;④作出假设;⑤得出结论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③①②④⑤
D.②④③①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
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
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步骤是:②提出问题;④作出假设;③制定计
划;①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
考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
A.动物与植物
B.生物运动与行为
C.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还有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故选D。
考点:生物的特征。
1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
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活动
B.
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
在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
用声波干扰水中的海豚,观察海豚的反应
【答案】D
【解析】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所以用声波干扰水中的海豚,观察海豚的反应,属于实验法。
13.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实验参数都相同
B.所有实验参数都不同
C.所有实验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参数相同
【答案】D
故选:D
14.一位同学在调查本地动物资源中,发现本地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麽当地环境可能是怎样的(
)
A.炎热多雨
B.常年寒冷
C.炎热干燥
D.工业化大城市
【答案】D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说明是湿润、温暖的环境,因为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等.寒冷、干燥的环境都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长,工业化大城市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利于青蛙的生存.
故选A.
15.下面是小刚在调划昆嵛山生物种类时的具体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范围内偶尔飞过的昆虫可以不记录
B.险峻的峭壁生物种类多,就选这样的调查路线
C.选择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D.发现珍稀物种应及时采摘、捕捉制成标本
【答案】C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调查法的要求。
二、综合题(每题1分,共15分)
16.下面是狼和羊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羊长成大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羊生小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只能生狼,羊只能生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睡觉时肚皮一上一下地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狼吃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羊听到狼嗥,立即奔跑逃避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繁殖
(3)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4)生物能进行呼吸
(5)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6)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1)生物能够生长,小羊长成大羊属于生物生长现象;
(2)生物能够繁殖,羊生小羊属于繁殖现象;
(3)生物具有遗传的现象,狼只能生狼,羊只能生羊属于遗传现象;
(4)生物能进行呼吸,狼睡觉时肚皮一上一下地动属于呼吸;
(5)狼吃羊,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6)羊听到狼嗥,立即奔跑逃避的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7.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一类是______________.
【答案】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解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按照生物的结构分为两类就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
1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我们周围存在着众多的物体:①珍珠②蛇③家鸽④衣藻⑤钟乳石⑥海带⑦蝙蝠⑧松树⑨猫⑩蜜蜂,认识生物,可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1)图
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
。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3)材料二中属于非生物的有
。属于植物的有
,身体内具有发达气囊的动物是
。体温恒定的动物有
。(只填标号)
【答案】(1)耳鼻短小热量不易散失(2)生存环境(3)①⑤
④⑥⑧
③
③⑦⑨
【解析】
物是③。体温恒定的动物有③⑦⑨。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恒温动物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