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主义过渡
学习内容
第
二
单元
第3
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掌握总路线的内容知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完成情况和主要成就把握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实质、途径、意义及失误把握第一部宪法指定的时间、了解其内容,掌握其意义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重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第一部宪法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失误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展标
1
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学习过程
教师寄语:
汗水点燃希望,信念成就梦想
我自信,我努力,我出色,我成功!
导案(学法指导)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2、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你认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应是什么?
【自主学习】带着以下小问题读教材,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后完成填空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识记基础知识。何为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时间、基本任务、取得的成就、和意义。什么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实质是什么、采取了哪些途径、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何时在那次会议上通过的、其颁布的目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一、过渡时期(1949——1956)的总路线:1、含义:由
向
的过渡时期2.制定时间:
年党中央制定。3.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实现对农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工业基础仍然落后。2.时间:从
年开始至
年完成。3.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
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4、成就:(见课本20-21及地图册上第10页示意图)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三大改造:1.内容:对
、手工业和
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2.实质:对
实行变革,使
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3、方式: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组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改造采取
、
、
政策,通过有步骤地
的办法,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
到
的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
阶段。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颁布:
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
会议上通过的。2、内容:见课本24页第二段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4、意义:使我国的
和法制建设有了
的保障。【合作讨论】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1.材料反映的是哪部文献的内容?制定于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2.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在它产生之前,是哪部文件代替它起到了临时作用?3.这部文献的颁布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展示纠错】(小组内合作讨论后,由代表发言,学生质疑评价,教师点拨强调难点和易混点)【作业布置】(独立完成,当堂评价)本课练习册上
1.2.3.4.5.6.7.8.10.11.12.14.15.16【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祖国统一大业
学习内容
第四单元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及意义。(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主要史实的,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并能知道统一海峡两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4)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5)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重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及伟大实践难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2
分、巩固
6
分
【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独学:课前认真阅读文本(至少两遍包括小字部分),并勾画出重难点,标出疑点,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掌握本课的要点。有疑问可以寻求帮助解决。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提出的时间、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由
提出。
2.基本内涵:“
,
”。即在统一的
的前提下,大陆实行
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
制度长期不变。3.意义:国内意义:⑴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
的稳定。⑵为中国的
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国际意义:为国际社会以
方式解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两个《联合声明》的签署:中英两国政府于
年12月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两国政府于
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回归:
年7月1日。2.香港回归:
年
月
日,中国国家主席
宣布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共和国
正式成立”。3、澳门回归:
年
月
日,中国政府宣布“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共和国
正式成立。”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
构想的成功实践。⑴彻底结束了
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
,⑵洗雪了中华民族的
,⑶标志着祖国
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回归后的港澳继续保持了稳定和繁荣,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
。三、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台湾问题1.海峡两岸关系缓和:⑴背景:“一国两制”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台湾方面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⑵现状:20世纪
年代中后期,两岸交流日益频繁。⑶意义:增进了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减少了敌意和误解,增强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2.海峡两岸关系前景(走向):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
,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作业布置】2.3.5.6.7.8.9.10.14.15.16.18【展示交流】(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展示、纠错、交流)1、组内检查自学完成情况,并进行纠错和课本上笔记标注,组长汇报并进行评议2、教师针对重点问题利用多媒体辅助讲解和点拨3、学生先记诵,后教师抽查提问自主学习内容识记情况,自主评议和补充直至掌握【作业布置】见练习册上2.3.5.7.9.10.11.12.15.【达标巩固】1、下列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②“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③“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出来的④“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2、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 A.1997年6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8月1日
D.1997年9月1日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民解放军驻港、驻澳部队举行了雄壮盛大的进驻仪式,他们进驻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A.对港澳行使主权B.向港澳显示强大C.让港澳人民放心D.对港澳特别保护4、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图三可归人下列哪一栏目:(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5.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6、新中国是分别从哪国手中收回并恢复对澳门、香港行使主权的(
)
A.荷兰、西班牙
B.葡萄牙、英国
C.英国、葡萄牙
D.法国、荷兰7.我国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8.“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的《望大陆》反映了他渴望
(
)A.两岸对峙
B.台湾独立
C.祖国统一
D.反攻大陆
教学反思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
学习内
容
第
二单元
第5
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
学习目标
把握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掌握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主要事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
重点:1956—1966年间我国在工农业和科技进步方面的成就以及我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难点:如何由人及史、一点带面,反映1956---1966年间我国人民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奋斗业绩。
时间分
配
导课
2分、展标
1
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学习过程
教师寄语:汗水点燃希望,信念成就梦想
我自信,我努力,我出色,我成功
导课【自主学习】1、通读教材,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故事2、独立完成本课练习册上的基础知识梳理,并在书上做好笔记,后加强记忆【合作讨论】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对学:课堂针对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桌进行探讨交流,完善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2)群学:课上各学科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分工明确,对下面的问题高效的进行讨论、展示、点评。提醒同学们在听讲时用双色笔迅速地补充完善自己的学案,当堂巩固和落实。材料一:材料二:“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其他什么也没有,我留给你的,只有一套《毛泽东选集》”——摘某位党的好干部临终前对女儿的嘱咐材料三:“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个用身体搅拌水泥,制服喷井的人是谁?他创造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是焦裕禄临终前给女儿的遗嘱,它被人们称颂为什么?3、材料三邓稼先“奔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作目标具体指的是什么?他被称为什么?4、上述三个人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应学习他们什么精神?【展示纠错】(小组内合作讨论后,由代表发言,学生质疑评价,教师点拨强调难点和易混点)【当堂检测】(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批阅,注意及时纠错)1、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业战线最为突出的是(
)
A、钢铁工业
B、煤炭工业
C、石油工业
D、桥梁工业2、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3、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4、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叙写着美丽的篇章。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楷模的有(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作业布置】本册练习册习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学习内容
第
三
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
标
⑴知道经济特区名称、创设的作用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⑶把握中国加入世贸的概况,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展标
1
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学习过程
教师寄语:汗水点燃希望,信念成就梦想
我自信,我努力,我出色,我成功
导课:复习提问上节的主要知识点。【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文本(至少两遍)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对照下面的内容,在书上划出要点,标出疑点。一、对外开放的开始(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
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
、
、
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位于广东省有
个
,位于福建省的有
个),1988年又划定
为经济特区。2.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
、
、
、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
建设。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
→
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依据地图册第16页“对外开放格局的确定”示意图在图上找到并记住)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背景:(1)世界经济
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
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
,在
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2、中央开发上海的目的:建成
、
、
,带动
乃至
的腾飞。(“三个中心,一个龙头”
)3、意义:浦东已建成一座
、
、
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
、
、
的基本框架。
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
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⑴、中国离不开世贸,是中国深化
,扩大
建设
的必然要求
。
⑵、世贸也离不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没有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是
不能真正体现
___
。2.时间:
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3、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及英文缩写:
4.意义:这标志着中国
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将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
,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
。加入世贸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
,还有
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双刃剑)【作业布置】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 (
)
A.广东和广西
B.广东和福建
C.海南
D.广东和上海2、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3、对我国加入WTO的认识全面正确的是(
)A.给我国带来了发展机遇
B.开始了中国与国际经济的竞争C.有利于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D.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吸引外资
B、引进技术C、扩大出口
D、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5、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6、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
A.2001年加入WTO
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
D.1979年中美建交
教学反思第17课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探究活动(二)
【活动目标】
1、深入了解建国以来人民军队发展的光辉历程,认识我国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成
就,学习解放军指战员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2、通过展示和评比,提高学生组编、表达、分析、鉴赏等能力。
【活动形式】:主题展览会
【活动资源】
1
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
2
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国防事业发展的军事类、历史类、科技类、传记类以及回忆录等课外书籍和刊物。如《航空知识》、《舰船知识》、《兵器知识》、《当代海军》、《人民空军》等。
3
反映建国以来人民解放军军队建设、军人风采、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影视节目。如:中内电视台第
1
套《军事天地》,第
7
套《国防时空》、《军事百科》等。
4、
参观有关军事博物馆、纪念馆,访问有关军队干部、科技人员、现役或退役军人等。
【活动过程】
1
、筹备阶段
(1)全班同学按专题分工,分成
3
个组分头准备,专题栏目及其内容举例如下:
A
科技强军,有备无患。例:两弹一星,核潜艇,歼
8
、强
5
、“飞豹”等新型战机。
B
展现军容,弘扬军威。例:海军导弹驱逐舰出访、索马里护航等。
C
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解放军进驻港、澳,南京路上“好八连”,
1998
年参加长江抗洪救灾等。
(2)
各组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收集或自编有关材料。在此基础上,编排专题性展示栏目,各专栏栏目内还可分成若干个小栏目(小栏目名称自拟)
(3)各组专栏的展览形式可以有壁报、黑板报、幻灯、电脑显示、电视节目等,还可辅以文艺演出。
2
、实施阶段
(1)为了加深印象,在课前数天就可将各组专栏陈列在教室内,以供参观了解
(2)活动课上,
3
个组依次展示各自编排的专栏。每组选男、女同学各
1
人担任讲述员,在规定时间内向其他两组同学介绍本组专栏的内容。
(3)介绍完毕后,其他两组的同学可以以参观的身份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讲述员提问,要求解答(规定提问的人次、时限)。除讲述员外,本组同学可以助答。
3、评比阶段
(1)
标准:可设计若干评比事项,例如:内容充实,事例典型;文字简练,论述到位;图文并茂,形式生动;讲解流畅,语言生动等。
(2)计分:可由各组选用
2
—
3
名同学任评判员(对本组的评分回避),统计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余分数的平均值,作为各组的得分。
(3)奖励:按计分成绩评出最佳栏目内容奖、最佳编辑美工奖、最佳讲解奖、最佳选题设计奖、最佳专栏综合奖等。其中,前
4
个为分项奖,最后
1
个为团体大奖。
【活动说明】
1
、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发动和鼓励学生按组分工合作、分头准备,积极投入专栏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活动。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采访活动视条件而行,不必强求一律。
2
、展览会的采编和展示,可以锻炼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习图文编辑、影视制作等操作工艺,更能培养个人创作与集体智慧交融的群体协作精神。
3
、课上可邀请解放军指战员、军烈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出席。课后,可将展览内容推荐到学校的宣传橱窗或其他公共场所陈列展示,以便更好地扩大影响,发挥教育功能
【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学习内容
第一
单元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理解这次会议的作用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正确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战役,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西藏和平解放难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展标
1
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时间?1949年渡江战役以后,解放军胜局已定,这对共产党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能否收复尚未解放的国土,建立一个顺乎民意的全国政权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同探讨这些问题。【自主学习】见练习册上的知识梳理,独立完成,并识记基础知识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背景:
革命即将胜利。2、召开:
1949年9月在
举行。3、会议通过的主要决议:⑴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
》。⑵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
;北平为首都,改名为
;采用
公元纪年;以《
》为代国歌;
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
。(3)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二、开国大典:
1、准备: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内容见课本P5)。
2、举行: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
隆重举行。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⑴国内意义:它宣告了
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
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
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
。⑵国际意义: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也鼓舞了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解放事业。
三、西藏和平解放: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击盘踞在
、
、
、和
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很快就扫清了各地残敌。
2、时间:
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3、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除
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展示纠错】(小组内合作讨论后,由代表发言,学生质疑评价,教师点拨强调难点和易混点)【合作讨论】讨论拓展1、旧政协与新政协的区别:(1)时间:分别于1945年、1949年召开;(2)地点:分别在重庆、北平;(3)结果:旧政协确定了和平建国方针,但不久蒋介石撕毁协议,挑起内战;新政协圆满完成了筹备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使命,胜利闭幕。2、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用史实加以说明。3、我们中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先烈怎样的革命精神?【作业布置】第3.4.5.6.8.9.10.11.13.15.16.19(独立完成,闭上课本)【板书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背景、时间、地点、内容、作用)开国大典(时间、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时间、战役、意义)
教学反思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学习内容
第五单元
第16课
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道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情况;了解新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通过学习了解世纪之交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增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理解我国外交事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重点:世纪之交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难点: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意义不好理解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展标
1
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学习过程
教师寄语:汗水点燃希望,信念成就梦想
我自信,我努力,我出色,我成功
【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独学:课前认真阅读文本(至少两遍包括小字部分),并勾画出重难点,标出疑点,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掌握本课的要点。有疑问可以寻求帮助解决。
一、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此组织的全称是
,英文简称是
)1.背景:20世纪90年代,苏美争霸的两级格局结束,国际关系显现出
的发展趋势,要和平、
、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2.时间:
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贡献:2001年10月,在
,情况下中国政府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和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4.影响: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合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二、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
)1.时间:
年6月,在中国上海。2.成员国:中国、
、
、吉尔吉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3.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
、互利求
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4.意义:对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维护国际社会摒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三、维护世界与地区的和平:1.目前世界局势的特点:
、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2.中国的外交策略(调整):⑴继续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⑵积极参与
和其他国际事务;⑶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⑷反对
和强权政治;⑸反对一切形式的
;⑹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合作探究】新中国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答案
:
积极倡导和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积极倡导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发挥在联合国的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新中国的外交战线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达标巩固】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中国20世纪9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A、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2、本世纪初,由我国发起创立,总部设在中国上海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
、东盟
C、
欧盟
D、上海合作组织3、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亚非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2001年APEC会议
4、如果你是21世纪初的一名记者,想要了解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最新情况,你会前往( )
A、东京 B、北京 C、纽约 D、上海5、下列国家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是(
)A、中国
B、俄罗斯
C、哈萨克斯坦
D、日本6、21世纪初,我国外交战线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
①北京申奥成功
②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
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年会
④
成功加入世贸组织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7、新中国的外交战线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外交策略的得当
B、西方国家对华态度的改变
C、综合国力的提高
D、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业布置】见练习册上第16、18题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学习内容
第
三
单元
第8课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
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2、认识城乡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3、
明确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困难,需要付出代价,只
要有利于社会进步,不断探索,改革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难点:城乡改革涉及生产制度、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管理制度
等经济、行政方面的政策和专门术语,初中生不易理解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展标
1
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学习过程
教师寄语:汗水点燃希望,信念成就梦想
我自信,我努力,我出色,我成功
备注
导课
民谣:“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提问,引入新话题
……【自主学习】课前认真阅读文本(至少两遍)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题,并对照下面的内容,在书上划出要点,标出疑点。课堂上小组长检查各组员完成情况,老师巡视点拨,后要求学生利用10分钟时间识记基础知识,教师提问,要求学生脱本回答,后点评纠错。一、农村改革:(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起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
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实行
。这项改革首先在安徽凤阳县
村实行。后来
也推行了,而后扩展到全国农村。2、形式:包
到户,包
到户3.特点:在坚持
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
、
、
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性。4.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
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了
体制迅速瓦解。使农村出现了大批
,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原因(背景):⑴
经济交流日益频繁。⑵农村经济朝专业化、
和社会化方向发展。⑶大批农村
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2.意义:⑴有利于
的转移。⑵有利于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
。⑶有利地促进了
和整个
的发展。三、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2、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以扩大
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和探索;第二阶段:把
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
;
第三阶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
。3、到2000年底,基本实现了
建立
的目标。【合作探究】各学生先独学,再对学,后群学,教师点拨提示,学生代表发言,完整答案见练习册上P26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先简单阐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将它与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比较)提示:①责任到户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然调节与合理配置,增强农民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农民关心生产、关心市场。②三者得利。农村生产的农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兼顾国家、集体生产者个人三方面利益,也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③切合实际,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农民劳作的个体差异性大,分户承包适合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实际2..如何看待改革浪潮中的一些现象,如企业破产、工人下岗、环境污染等?思路提示:①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都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进大多数人的利益。②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甚至挫折。③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探索的过程,老问题解决了,可能又有新问题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与时俱进。④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关心和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发展。【当堂测评】单项选择(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换批阅纠错)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
)掀起。
A、农村
B、城市
C、沿海地区
D、内地2、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是(
)
A.广东、福建
B.安徽、四川
C.广东、安徽
D.广东、四川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4、“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自从分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化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
A
“大跃进”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业布置】本册练习册习题1.2.3.4.6.8.9.10.13.14.16
,要求学生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先批阅小组长的,后再由小组长批改组员的。
教学反思文化大革命
学习内容
第
二单元
第6课
文化大革命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
标
了解文革发生的原因和危害掌握文革开始、结束的时间和事件知道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名称通过学习能正确认识和评价文革,以及经验教训
重点:文化大革命的危害难点: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历史教训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展标
1
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学习过程
教师寄语:汗水点燃希望,信念成就梦想
我自信,我努力,我出色,我成功
导课大跃进”和人发公社运动带来的困难,经过几年的调整到
1964
年底已基本克服,国发经济形势超向好转。但是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没有根本纠正,后来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严重估计了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进而于
1966
年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被反革命集团利用,从而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自主学习】(一)带着以下小问题通读教材,能找到答案的请在书上做好笔记。1、文革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它的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发动文革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如何给它定性?2、文革的影响?(文革造成严重灾难)3、文革期间,力挽危局,对各方面工作作出全面整顿的是谁?(周恩来、邓小平)老干部和广大群众为抵制错误思想做出了那些努力?(“二月逆流”,四五运动)(二)完成基础知识填空,试着先脱本,后查错补漏,识记基础知识。第一目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主要原因:
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越来越严重。认为党内出现了
的当权派,期盼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
。2.全面爆发的标志:
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了《
五一六通知
》3.性质:这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4、影响:(结合课本36页第一段最后文字和38页第一段小字材料,归纳总结)政治上:长期动乱(
政治运动不断,干部群众受迫害
)经济上:发展缓慢,拉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比例失调,工矿企业半倒闭,错失科技革命良机
)科教文化上:严重摧残(
高校停招、人才断层,知青上山下乡
)民主法制上:遭到严重践踏总之,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耽误了中国的发展,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第二目
“全面夺权,全面内乱”:1.起点:1967年1月,
、
策划指挥上海夺权活动。2.兴起:随后,夺权活动在全国兴起,形成所谓的“
”风暴。3.扩大:很快发展成为“打倒一切”的
。第三目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
年9月,
叛逃事件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2、
和
在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对工作进行全面调整。3、1976年1月8日,
逝世,这年清明节前夕,首都百万群众聚集天安门,沉痛悼念周恩来,愤怒声讨江青等人的滔天罪行,4月5日,遭到四人帮的镇压。尽管如此,
四五运动
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4、、
年9月,
逝世,“四人帮”加紧了夺权的活动。5、
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展示纠错】(小组内合作讨论后,由代表发言,学生质疑评价,教师点拨强调难点和易混点)【当堂检测】(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批阅,注意及时纠错)【作业布置】本册练习册习题
2.3.4.5.6.7.8.9.10.12.13.15.16.17
教学反思科学技术
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
第18课
科学技术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
863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知识;通过认识、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上些杰出科学家成才经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争攀科技高峰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杰出科学家优秀品质和卓越成就的学习、了解,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争攀科技高峰的崇高理想。
重点:“两弹一星”气功研制难点:简要地讲清一些科技原理。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2分、巩固
6
分
【导入新课】直接引入【自主学习】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1.
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2.
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3.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
。二、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1.成功:
年9月。2.地位:我国是世界上
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的国家。三、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1.培育: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
,他被誉为“
”。2.意义:为解决中国的
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四、中国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背景:世界高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2.制定:⑴时间:
年3月。⑵倡导者:
、
、
、
。3.意义:对中国的高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合作探究】我国为什么要制定“863”计划?它的制定与实施有何意义?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有什么影响?【达标巩固】1、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在历经100多年的欺侮之后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时刻。这一时刻发生在(
)
A.1955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2.右图是我国1970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州一号
C.神州六号
D.长征一号3.当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当选“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时,整个民族为之动容。不仅为他“刺破青天锷未殘”自豪,而且更震撼那种“国为重”、挺起民族复兴大业坚实脊
梁的精神!下列人物与钱学森同一时代且堪称“民族脊梁“的是(
)①邓世昌②张謇
③王进喜
④邓稼先
⑤袁隆平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右图是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
)A.王进喜B.邓稼先
C.袁隆平D.汪道涵5、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向秀丽6、在航天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科学家是(
)A
邓稼先
B钱学森
C
钱三强
D
陈芳允7、建国以来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在世界上首次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8、我国跨入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原子弹、氢弹先后成功爆炸
B、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9、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标志是(
)A、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B、氢弹的爆炸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10、1969年,欧洲有一场著名的足球赛,下列哪个国家的人不能看到现场直播?( )A、中国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教学反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学习内容
第
二
单元
第4
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正确评价该路线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道国民经济的调整情况及结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有伟大成就,又有重大的失误。这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现实,总结经验,遵循规律,才是科学的态度。
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难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经济建设中的严重失误造成的历史影响及其历史教训。
时间分配
导课2分、展标
1
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导入新课】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实现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和受到“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在前进道路上出现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急躁冒进的错误。【自主学习】带着以下小问题通读教材,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后完成练习册上的知识疏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识记基础知识。学法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哪一年提出的?内容是什么?你对该路线有何认识?这条路线造成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大跃进在农业和工业上有哪些表现?大跃进是真正意义上的跃进吗?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什么背景出现的?开始于何时?有什么特点?造成了什么危害?4、我国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从哪一年着手调整的、目的、方针分别是什么?结果如何?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时间:
年党中央制定。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3、评价:该路线反映了
的强烈愿望;但由于过分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忽视了
,助长了
的风气。4、结果、影响:导致了“
”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二、“大跃进”:1、指导思想:
2、表现: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
,
。(农业上,对农作物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工业上,钢产量的指标不断提高,“工业以钢为纲”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3、核心内容:掀起全民“大炼
”的运动。4、后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
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建设受到重大损失,人民正常生活遭到极大影响。在思想上以高指标、高速度、浮夸风、共产风、瞎指挥为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蔓延开。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概念:是指在社会主义探索初期出现的脱离中国农村实际,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盲目求成,向共产主义和全民所有制过渡,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将农村生产合作社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2、时间:从
年开始。3、特点:”一
二
”4、后果:脱离中国农村实际,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群众的觉悟水平,盲目求成,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对适合中国国情的
和
的探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四、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国民经济陷入困境)、从1959年起,特别是1960年夏以后,________造成的严重后果逐渐显露出来。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撕毁援华合同,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目的:纠正左倾错误,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3、调整:
时间:从____年至1965年初。.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的八字方针。、1962年,中共中央召开“____________
”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4.结果:至1965年初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大跃进时期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人可以让地球服、海洋降,强迫宇宙吐宝藏。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指大炼钢铁热火朝天)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口号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奇唱歌来怪唱歌,单季稻亩产三千多,谷子黄豆大,挑了一箩又一箩,挑到日头落了水,还要用架板车拖。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肥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全村宰一头,足够吃半年。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展示纠错】(小组内合作讨论后,由代表发言,学生质疑评价,教师点拨强调难点和易混点)【作业布置】(独立完成,当堂评价)本课练习册上习题
教学反思文化艺术和体育
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
第20课
文化艺术和体育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文革”前新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艺术的创新和主要成果
建国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与大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概括整理、即兴表演等方面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概括整理、即兴表演等方面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重点:新中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难点:本课内容丰富,知识广泛,人物事迹多,通过学生活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2分、巩固
6
分
【导入新课】直接引入【自主学习】一、文化艺术的繁荣:1.文革前:在“
,
”方针的指导下,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2.文革中:文化艺术备受摧残。
3.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迅速由复苏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二、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
1.1973年,中国恢复在
的合法席位。2.1979年,中国重返
。3.
年,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美国洛杉矶23届)4.2000年,中国在第
届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三位。(澳大利亚悉尼)5.2001年7月,北京取得
年第
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6.2004年,中国在第
届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二位。(希腊雅典)7.2008年,中国在第29届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
位。【合作探究】请列出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在科技、教育、文艺、体育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达标巩固】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的繁荣文化艺术的方针是(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B、推陈出新、自由创作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百家争鸣、自由创作2、目前,电影《一个人的奥运》已在全国各地上映,它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刘长春一个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的凄惨景象。今天奥运会已在北京胜利举行。中国人参与奥运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了(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
③旧中国的贫穷落后
④所有的奥运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中国的强项了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下列哪位运动员创造了中国人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A吴传玉
B郑凤荣
C陈镜开
D刘翔4、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优秀运动员是谁?(
)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D、邓亚萍5、这是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奥运会田径短道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他被誉为“亚洲飞人”,他是(
)A王军霞
B
刘翔
C
姚明
D
容国团6、哪一年,新中国恢复在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
)A、1971
B、1972
C、1973
、19797、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坛,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是(
)
A.重返国际奥委会
B.实现奥运金牌
“零的突破”
C.北京申奥成功
D.乒乓球等项目在世界体坛保持领先8、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并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是在第几届奥运会上(
)A
23届
B
24届
C
27届
D
28届9、哪一年,北京申奥成功,取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A
1999
B
2001
C
2004
D
2000
教学反思第11课
探究活动:城乡基层民主管理
【活动目标】
从
1983
年至
1985
年,全国农村进行了“撤社建乡”的改革,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村民自治是农村管理体制的大变革。过去在农村实行的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现在成立乡政府,选举村民委员会,建立一种崭新的体制,这是管理体制的一种重大变革。其中民主管理:即通过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实现规范化管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了解乡村基层组织民主管理的程序和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统筹兼顾的判断,规划,决策能力,锻炼收集材料,撰写报告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形式】
模拟村委会开会会场。
【活动资源】
1、课文内图文资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从网上下载,有关村民自治的资料等。
【活动建议】
1、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
4
组,每小组模拟一个村委员会管理小组,在调查的基础上草拟村务治理报告书。
2、内容:报告书的内容应反映管理小组在未来数年内管理本村的规划和措施,建议分为下列几个部分
生产方面:如何进一步发展本村的优势,生产项目的特长。(如:甜葫芦重芷问题,技术加工问题,收购问题。)如何开拓具有长远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等。
生活方面:扶贫、筑路、排水、教育等便民服务。
其他方面:如,爱人养老院;培养专业人才带动养殖业发展;沼气池的建设等。
3、程序:
上课前,先把
4
份报告书以壁报的形式在教室陈列展示,以便大家对报告内容有初步了解。
上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模拟村民)介绍报告书的内容。
听讲的同学可以对报告者报出询问,质疑评判、讨论。主讲人员应作说明和解答。
4
个小组轮流报告后,由全体同学投票评出最优秀的报告书。
【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热爱家乡,以较真实的感受群众真正有了当家作主的机会。
【教学实践与反思】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
第19课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地位等知识。提高对教育重要性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对教育重要性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正确的教育方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保证;
初步树立“科教兴国
”
的意识。
重点: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难点: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2分、巩固
6
分
【导入新课】直接引入【自主学习】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1.新中国初期:实行“
”的劳动就业制度。2.改革开放后:⑴改革: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
调节。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
,市场
,政府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
》,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
,个人
的权利。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2.改革开放后:⑴主要问题:出现
现象,城镇失业人员
。⑵改革方向:建立
的、
的社会保障新体制。⑶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
、
、
等制度。⑷主要特点: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合作探究】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达标巩固】1、建国以来,我国的劳动就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出表现在(
)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②就业结构逐渐优化
③养老保障制度正在形成
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我国现在的劳动就业模式是(
)①
国家“统包统配”
②
劳动者自主就业③
市场调节就业
④
政府促进就业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3、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
)A.养老保险制度
B.公费医疗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当前,国家给城镇贫困人口定期发放救助金的依据是(
)A.医疗保险制度
B.养老保险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同胞立刻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帮助灾民共渡难关;这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哪一类(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济
D、优抚安置6、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
)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
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统筹安排
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④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迈出了步伐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学习内容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增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的认识。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难点:万隆会议。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2分、巩固
6
分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2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概括课本上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将学生的回答以板书形式写出。再让学生逐一讨论、分析各项外交成就的具体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并作分析。【自主学习】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2、主要内容:3.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
,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
。二、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
年4月,
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2.地点:在
(国家)的万隆召开。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
”的方针,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同,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
年10月的第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驱除出联合国的一切机构。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四、中美建交:1.经过⑴1972年2月,美国总统
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⑵
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⑶
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意义: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合作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20世纪50年代,在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又提出了哪一外交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ww
w.Xkb
1.coM(3)“70年代,美国……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重要表现是什么?目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4)除此之外,请你再列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达标巩固】1、“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与这句名言相关的是(
)A.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B.2009年温家宝在中欧合作会议上的发言C.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D.2001年江泽民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发言2、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中的重大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上海APEC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万隆会议3、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和谐世界。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构想、制度)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经常沟通达成共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6、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7、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的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西方新闻界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
(
)
A.访问期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访问发生在美苏争霸期间C.访问后不久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
D.访问结束了中美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8、周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活动或成就与周总理有关的是(
)①出席万隆会议,扩大新中国国际影响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④出席APEC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作业布置】见《历史成长资源》P47练习题
教学反思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学习内容
第四单元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初步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2、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识记民族自治地方和省级自治区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3、知道我国实行的一系列带动少数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和产生的结果,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和优越性。4、认识和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是繁荣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拥护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展标
1
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学习过程
教师寄语:汗水点燃希望,信念成就梦想
我自信,我努力,我出色,我成功
【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独学:课前认真阅读文本(至少两遍包括小字部分),并勾画出重难点,标出疑点,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掌握本课的要点。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1.中国民族分布格局:
、
。2.新中国民族政策:
、
、
。
3、具体表现:(从政治、文教、习俗、经济方面引导学生分析)⑴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
。⑵习俗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⑶文教上: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
。⑷经济上:扶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5)另外,既反对
,也反对
。3、意义: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
、
的良好民族关系。
二、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
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级别):分自治区、
、
。⑵我国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个。分别是
、
、
、
、
。最早建立的是
自治区
。3.历史意义:⑴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
权利。⑵维护了国家的
⑶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⑷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三、各民族共同繁荣: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
业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产业。交通、邮电、通讯事业十分落后。2、措施:(1)有计划地在___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水利枢纽工程、西电东送)(2)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____,发展多种产业。(3)积极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修建公路、铁路干线如:青藏铁路建成通车)(4)培养和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如:孔繁森)3、结果:
⑴全国八成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____
⑵民族地区的___、交通、通讯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很大发展。【合作讨论】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课堂检测】(
评价方式:组长批改
,当堂独立完成
)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2、我国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个。分别是
、
、
、
、
。最早建立的是
自治区
。3、我国一共有
个民族。4、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5、西藏在唐朝时叫
6、唐朝时
嫁给了颂赞干布,促进了汉藏友好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作业布置】见练习册上2.3.5.7.9.10.11.12.15.
教学反思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
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建国以来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等知识。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了解建国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建国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取得巨大变化及其原因难点:建国以来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变化的原因。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2分、巩固
6
分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2、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文化娱乐)两方面,
1987
年的中共十三大制定了
20
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蓝图,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那么初步进行小康阶段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自主学习】一、从贫困走向小康:1.新中国初期:人民生活相当艰苦。2.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3.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由脱离贫困、解决
到迈向
。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主要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居民在
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2.主要表现:⑴对
的投入增多。⑵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增长。⑶医疗、养生、保健受到重视。⑷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出多样性与个性化,
、
成为新时尚。【合作探究】说说身边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化。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影响?【达标巩固】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小明的爸爸说:“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是(
)A.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迈向小康
B.解决温饱—脱离贫困—迈向小康
C.脱离贫困—迈向小康—解决温饱
D.迈向小康—解决温饱—脱离贫
教学反思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学习内容
第五单元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我国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对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史实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有关军事国防建设的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能力。2、过程与方法:讲述与讨论相结合法。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
重点: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难点:简明扼要地讲请一些军事术语、武器性能。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2分、巩固
6
分
【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独学:课前认真阅读文本(至少两遍包括小字部分),并勾画出重难点,标出疑点,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掌握本课的要点。有疑问可以寻求帮助解决。一、海、空军的建立:1.背景:国内,国民党军队仍负隅顽抗;国际,美国对华实行
政策。2.海军建立:
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
宣告成立。
3.空军建立:
年8月,组建空军第一个飞行大队。同年
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
。4.历史意义:⑴实现了人民军队由单一的
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⑵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
。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1.目的(背景):为打破西方大国的
和
,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2.建立时间:
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
。三、军队建设的现代化:1.背景:世界发达国家的
突飞猛进。2.目的:打赢现代技术,尤其是
条件下的局部战争。3.意义:⑴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
和防卫作战能力。⑵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
铸起坚固的钢铁长城。⑶为
和
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合作探究】(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3)建国后,为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组建了哪支新式部队?(4)你认为科技对国防有怎样的影响?
【达标巩固】1、下列关于人民海、空军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东海舰队在江苏泰州成立。B
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正式成为我军一个军种。C
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组建了我军第一个飞行中队。D
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的正式诞生。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主力不包括(
)A东海舰队
B南海舰队
C北海舰队
D
黄海舰队3、200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青岛举行大型阅兵活动,这是为了庆祝
(
)A.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六十周年
B.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建立六十周年C.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八周年
D.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立六十周年4、下列军种中,与新中国同龄(基本上同时诞生)的是(
)A海军
B.武警部队
C.空军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5、人民解放军中担负我国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A炮兵部队
B空中战略轰炸机部队
C海军核潜艇部队
D“第二炮兵”6、我国发展战略核武器的原则是(
)A称霸世界
B自卫,遏制可能出现的核袭击
C遏制美国
D
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业布置】见《历史成长资源》P44练习题
教学反思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2分、巩固
6
分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2、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况。【自主学习】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1.新中国初期:实行“
”的劳动就业制度。2.改革开放后:⑴改革: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
调节。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
,市场
,政府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
》,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
,个人
的权利。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2.改革开放后:⑴主要问题:出现
现象,城镇失业人员
。⑵改革方向:建立
的、
的社会保障新体制。⑶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
、
、
等制度。⑷主要特点: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合作探究】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达标巩固】1、建国以来,我国的劳动就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出表现在(
)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②就业结构逐渐优化
③养老保障制度正在形成
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我国现在的劳动就业模式是(
)①
国家“统包统配”
②
劳动者自主就业③
市场调节就业
④
政府促进就业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3、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
)A.养老保险制度
B.公费医疗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当前,国家给城镇贫困人口定期发放救助金的依据是(
)A.医疗保险制度
B.养老保险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同胞立刻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帮助灾民共渡难关;这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哪一类(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济
D、优抚安置6、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
)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
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统筹安排
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④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迈出了步伐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民主法制建设
学习内容
第
三
单元
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明确这些法律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3.认识学法知法是青少年学生的必须经历,守法护法是青少年学生的应尽之责。
重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和历程。难点:法律建设牵涉到许多法律知识和专门用语,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初中生不易懂。
时间分配
导课2分、自学10分、交流10分、精讲10分、小结2分、巩固6分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2导入新课:建国以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尚欠完善,“文革”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初步建立和健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文本(至少两遍)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对照下面的内容,在书上划出要点,标出疑点。一、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确立:1.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2、确立:
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
,建设
”
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
的康庄大道。
、拓展补充:(1)概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⑵
完备性
:从
1979
年以来,我国在立法方面成就卓著,建议以课本第
58
页最后一段小字为基础,说明我国立法的完备性。表现为
①数量多,截止
2000
年,全国性的法律及其有关决定
380
多件,行政法规
800
多件,地方性法规
8000
多件。
②项目全,有法律、法令、法规、条例等。视情况列表展示部分法律、法规文件的名称,并对法律、法规的区别略加说明。
③有特色,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
1999
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写入我国宪法,使一治国方略转化为基本国策。二、《刑法》和《民法通则》的颁布:1.《刑法》:⑴
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⑵
年3月,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重大修订。2.《民法通则》:
⑴目的:适应建立
的要求。⑵通过时间:
年4月通过。⑶实施时间:
年1月起实施。⑷意义:为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村民自治:1.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
》。2.核心内容:
、
、
、
。3.意义:⑴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⑵也是
、密切干群关系、
的重要举措。【合作探究】两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并做好记录、交流。(6分钟)1.《刑法》、《民法通则》、《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分别具有什么历史意义?2.你是怎样理解民主与法制关系的?【总结巩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只有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国家才能健康发展,长治久安。作为青少年,应该认真学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热情宣传法律,敢于同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巩固检测】
(不超过10分钟,独立闭上课本)单项选择1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
)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A.
“一国两制”
B.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改革开放”
D.
“邓小平理论”2.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3.我国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实施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施行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4.为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基层,推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村民民主自治
D.发展乡镇企业5.我国农村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6.村民民主自治的核心内容是(
)①
民主选举
②
民主决策
③
民主管理
④
民主监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作业布置】1.
2.3.4.6.7.8.9.11.12.13.15.19独立完成在书上
教学反思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学习内容
第
三
单元
第7课
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
标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2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十三大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特别是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3掌握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及邓论的地位;4通过学习,理解邓小平不愧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十五大难点:本课理论性强,政治常识多,学生不易充分理解和深刻认识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展标
1
分、自学
10分、交流
10
分、精讲
10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学习过程
教师寄语:汗水点燃希望,信念成就梦想
我自信,我努力,我出色,我成功
导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人民最关心和期盼的是什么事情?【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文本(至少两遍)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对照下面的内容,在书上划出要点,标出疑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
”的错误方针。(其实质是仍坚持
“左”的思想
)2.思想基础: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
》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3.时间:
年12月。
4.地点:在
召开。5.主要内容:⑴思想上:否定“
”的方针,重新确立了
、
的指导思想。⑵政治上:果断地停止使用“
”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和
的战略决策。⑶组织上:形成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
原则。⑷历史问题上: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6.历史意义: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⑵伟大的
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十二大:⑴时间:
年9月。⑵主要内容:①确定了全面开创
新局面的奋斗纲领。②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
”。⑶意义:从此,“
”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十二大以后,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2.十三大:⑴时间:
年10月⑵主要内容:①系统阐明了关于
的理论,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作了概括:领导和团结
,以
为中心,坚持
,坚持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
、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
、
”。③确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三、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局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
提出疑问
对
产生动摇。2.时间:
年初。3.含义:邓小平视察武昌、
、
和
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4.意义:科学地总结了
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
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当时的
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邓小平理论:1.地位: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旗帜)。2.确立: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
”;并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
,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
。【合作讨论】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回答下列党史有关问题。(1)、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2)、党的哪一次会议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3)、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明了什么理论?简要概括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4)、邓小平同志是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哪一理论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做题:【展示纠错】(小组内合作讨论后,由代表发言,学生质疑评价,教师点拨强调难点和易混点)【当堂检测】(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批阅,注意及时纠错)【作业布置】本册练习册习题
1.2.3.5.6.7.9.10.12.14.16.18.19【板书设计】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南方谈话十五大
教学反思人民政权的巩固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第2课
人民政权的巩固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改进行的大体情况;理解,建国之初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讲述抗美援朝的有关故事,增强材料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精神,认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为巩固政权所起的作用,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重点: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为巩固政权而起到的重要作用。难点: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自学
10分、交流
8
分、精讲
13分小结
1
分、巩固
6
分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2)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但是新生的国家这面临着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不法资本家还在兴风作浪,他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在很多地区,广大农民的关心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美帝国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它们的进攻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局势。【自主学习】见练习册上的知识梳理,独立完成,并识记基础知识一、整顿经济秩序:1、措施:⑴采取果断的行政措施,严厉打击
。⑵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调运基本生活、生产物资到城市,敞开供应,平抑
。⑶统一全国
,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2、成果:
迅速收到成效,社会秩序稳定,人民欢欣鼓舞。3、意义: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
”。二、抗美援朝:1、时间:从
年10月到
年7月。2、英雄人物:
、
等。3、结果:
年7月,美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4、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
,也使
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
。三、土地改革:1、时间:从
年6月开始。2、法律依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的《
》3、内容(目的):废除
,实行
。4、意义:废除了
,极大地解放了
,推动了
的恢复与发展,为
创造了条件。二、开国大典:1、准备: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内容见课本P5)。2、举行: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_____________
隆重举行。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⑴国内意义:它宣告了________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________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_____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____
。⑵国际意义: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也鼓舞了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解放事业。
【展示纠错】(小组内合作讨论后,由代表发言,学生质疑评价,教师点拨强调难点和易混点)【合作探究】讨论拓展1、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农村,家里都有土地,现在你家里的土地和20世纪50年代农民家里的土地性质一样吗?2、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朝作战为什么要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现在如果美国对朝鲜动武,中国还会卷入吗?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为此进行了哪些活动?【达标巩固】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被毛泽东誉为其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是(
)A、抗美援朝 B、整顿经济秩序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2、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时,我国面临的形势是(
)①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②美国出兵占领台湾
③ 美国从东南沿海对新中国发起进攻
④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3、小明要研究抗美援朝期间的历史,他需要阅读哪一时段的历史资料(
)A、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4、美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说过:“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伊拉克战争5、反映抗美援朝运动的电影《上甘岭》上映后,片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一下子唱响了神州大地,至今影响了几代人。歌中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歌曲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眷念。这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
)A.使家乡更富饶,让祖国更美好
B.让中朝两国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
C.打击美国侵略者
D.保卫世界和平,保卫美丽的新中国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图片中“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3)作者魏巍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请写出这支军队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最可爱的人”.【作业布置】成长资源:第二课题海冲浪部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