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
硝酸
硫酸》同步练习
1.下列性质不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易液化
B.极易溶于水
C.水溶液显碱性
D.有刺激性气味
2.
下面的反应中,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的是( )
A.NH3+H3PO4===NH4H2PO4
B.2NH3+2Na===2NaNH2+H2
C.8NH3+3Cl2===6NH4Cl+N2
D.4NH3+5O24NO+6H2O
3.
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将待测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B.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C.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
D.加烧碱溶液后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4.
常温下,下列溶液可以用铝槽车装运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盐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5.
关于浓H2SO4、稀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H2SO4、稀H2SO4都难挥发
B.浓H2SO4、稀H2SO4都有氧化性,故浓H2SO4、稀H2SO4都是氧化性的酸
C.浓H2SO4、稀H2SO4在加热时都能与铜反应
D.浓H2SO4、稀H2SO4在常温下都能用铁制容器贮存
6.
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将FeCl3、NH4Cl和NaCl三种溶液区别开的是( )
A.KSCN溶液
B.BaCl2溶液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7.
下列气体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是(
)
A.NO
B.HCl
C.NH3
D.N2
8.
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该溶质的浓度会变大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氯水
D.氯化钠
9.
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A.颜色变浅
B.逐渐变红色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10.
下列变化,能证明硫酸是强酸的事实是(
)
A.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能跟磷酸钙反应制磷酸
C.能跟氯化钠反应制氯化氢
D.能跟锌反应产生氢气
11.
(1)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 )
A.含有1
mol
NH3分子
B.含有NH3和NH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
C.含1
mol
NH3·H2O
D.含NH3、NH3·H2O、NH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
(2)①NH3能进行喷泉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下列错误操作可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浓硫酸稀释后马上转移至容量瓶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
C.容量瓶洗净后没有干燥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
14.
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
A.SO2
B.NO
C.Fe3+
D.Fe2+
15.
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反应中硝酸体现强氧化性,全部被还原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金属铁,不再发生化学反应
C.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1:4
D.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1:5
16.
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①⑤
B.④⑤
C.①③
D.①④⑤
17.
已知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可能是( )
XYZW
A.N2
B.NO2
C.NH3
D.
NO
18.
如图表示Cu与HNO3反应的量的关系,问哪一点表示铜与稀HNO3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Cu的量的关系( )
19.
某单质跟浓硝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和浓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浓硝酸被还原成NO2,则该单质在氧化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20.
将90%H2SO4溶液和10%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小于50%
B.大于50%
C.等于50%
D.不能确定
21.
根据下列变化进行推断,且已知强热A产生的气态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3。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气体甲经过下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 )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CO2
D.NO、CO2、N2
24.
镁、铝、铁合金投入到300
mL硝酸溶液中,金属恰好溶解,转化成Mg2+、Al3+和Fe3+;硝酸全部被还原为NO,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
L,当加入300
mL某浓度NaOH溶液,金属阳离子恰好全部沉淀,干燥后测得质量为27.2
g。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HNO3物质的量为0.9
mol
B.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为11.9
g
C.HNO3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
D.NaOH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
25.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KMnO4酸性溶液可以吸收SO2,试用上图中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可确证的产物是__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26.
10.7
g氯化铵与足量氢氧化钙混合共热,最多可制得:
(1)NH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将制得的氨气全部溶于水制成2
L溶液,所得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C
2.B
3.D
4.C
5.A
6.D
7.D
8.D
9.D
10.B
11.(1)D
(2)①NH3极易溶于水; ②a.装置气密性良好;b.烧瓶充满气体;c.烧瓶要干燥
12.(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溶液逐渐变蓝,有红棕色气体逸出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加入稀H2SO4后,H+与原溶液中的NO结合成HNO3,又能与过量的Cu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知识巩固:
13.A
14.B
15.D
16.B
17.C
18.A
19.A
20.B
21.(1)NH4HCO3
NH3
BaCO3
CO2
(2)①NH4++HCO3-+Ba2++2OH-NH3↑+BaCO3↓+2H2O
②BaCO3+2H+===Ba2++CO2↑+H2O
22.
(1)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SO2的品红
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能力提升:
23.B
24.B
25.
答案:(1)C+2H2SO4(浓)2SO2↑+CO2↑+2H2O↑
(2)④
②
①
③
(3)验证产物气流中是否有SO2
将SO2全部氧化吸收
确证产物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氧化
(4)无水CuSO4(或变色硅胶)
水蒸气
由于产物气流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在①③之前
(5)澄清石灰水
CO2
26.
(1)0.2
mol;
(2)0.1
mol·L-1
基础达标
知识巩固
能力提升《氨
硝酸
硫酸》
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教材把这一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章节,通过对前面一二三章以及本章非金属硅、氯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氨、硝酸、硫酸及铵盐的性质;
2、能描述氨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硫酸
硝酸及氨的用途。;
4、能说出氨气的喷泉实验及氨气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和探讨,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3、提高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调高总结反应规律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硝酸性质的探讨,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和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
2、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通过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1、氨气的性质,喷泉实验原理;
2、浓硫酸的性质;
3、硝酸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强化性酸的反应规律;
2、对适合做喷泉实验气体的分析;
3、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
浓硫酸,浓氨水,浓盐酸实物;氨气的喷泉实验;蔗糖炭化实验视频;氨气实验是制备视频;铵盐性质视频;硝酸性质视频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提问】从以上时间中能够得出氨气有什么氧的性质?遇到氨气泄露,如何处理?
【学生活动】如果发生氨气泄露,用湿毛巾捂住鼻孔呼吸,尽快逃离现场,实施自救。
【教师讲解】氨气对人的眼、鼻、喉等黏膜有刺激作用,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状,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教师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教师强调,氨气是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气体。
【过渡】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我们可以这一个“喷泉实验”。
【实验演示】氨气的喷泉实验。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使玻璃管插入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胶头滴管里有水。开始触发喷泉,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观察现象】挤压胶头滴管后形成红色的喷泉。
【提问】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学生回答】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减小,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
【提问】水溶液呈红色,说明氨气仅仅是溶于水吗?还有什么其他的性质?
【学生回答】氨水具有碱性。
【教师讲解】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元弱碱NH3.H2O,部分电离成NH4+和OH-,,使得氨水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
【提问】形成喷泉的原理?只有氨气能做喷泉实验吗?
【学生回答】不止氨气,只要能形成巨大压强差就可以实现“喷泉”。
【教师讲解】可以形成喷泉的气体可溶液的组合有HCI-水;SO2-NaOH;CO2-NaOH等。
【提问】若实验室只有单孔塞,能否用上述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如能,应如何触发喷泉?
【学生回答】热毛巾敷在圆底烧瓶上。
【提问】若
VL烧瓶充满标况下的氨气,喷泉实验后溶液充满整个烧瓶,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
【学生回答】1/22.4
mol/L。
【提问】如果将氨气换成NO2,溶液浓度是多少?换成NO2:O2为4:1的混合气体,溶液浓度都是多少?
【学生回答】换成氨气浓度还是1/22.4
mol/L;换成NO2:O2为4:1的混合气体,溶液浓度为4/5.
1/22.4
mol/L。
【过渡】我饿们学习了氨气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学习氨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讲解】角度1.从酸碱性的角度考虑----唯一的碱性气体
NH3+H2O
NH3.H2O
NH4++OH-。
【学生活动】NH3的检验方法之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教师讲解】分析氨水的成分,比较氨水与液氨的区别。
名称
氨水
液氨
成因
氨气溶于水
温或加压是纯净氨气液化
物质类别
混合物
纯净物
微粒种类
NH3、H2O、NH3.H2O、NH4+、OH-、H+(极少)
NH3
【学生活动】写出氨气与酸和酸氧化物反应的方程式
NH3+HCl=NH4Cl
(现象:白烟);
NH3+HNO3=NH4NO3
(现象:白烟);
NH3+HNO3=NH4NO3
(无现象);
NH3+H2SO4=NH4HSO4(无现象)。
【教师讲解】分析白烟产生的原因,因为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有挥发性。氨气和氯化氢在空气中相遇形成铵盐固体氯化铵,就出现的白烟的现象。
【学生活动】氨气的检验方法之二: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教师讲解】角度2: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考虑----具有还原性。
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4NH3+5O2
=
4NO+6H2O。
【教师讲解】氨气催化氧化是工业之硝酸的基础。
【教师总结】氨的用途
【过渡】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上有很广泛用途。工业获得氨气是合成氨反应,那么实验室如何获得氨气呢?
【实验演示】实验室制氨气
【观察实验现象】氨气的制备是采用固固加热的方式,氨气的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教师讲解】①药品:NH4C固体(铵盐)
、Ca(OH)2固体
(强碱)。②气体发生装置固+加热产生气体;③气体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收集。④验满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⑤干燥氨气的方法:碱石灰(碱性干燥剂),注意不能用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
干燥;⑥干燥装置:球形干燥管或U形干燥管;⑦尾气吸收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倒吸,要采用防倒吸装置。
【过渡】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制氨气?
【教师讲解】方法二、浓氨水加碱石灰/生石灰/NaOH法:①制备原理,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有助于浓氨水中氨气挥发;②实验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制气体。
【学生活动】比较两种氨气制备方法装置的异同。
【提问】能用受热分解铵盐如氯化铵,碳酸铵,硝酸铵来制备氨气吗?
【学生回答】不能,受热分解铵盐如氯化铵在试管口又重新凝结成氯化铵,获得不了氨气。
【过渡】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铵盐有哪些性质。
【学生活动】在物理性质上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盐,在化学性质上铵盐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一水合氨,这是强碱制弱碱的原理。
【教师总结】铵盐有三方面的通性。通性一,铵盐均易溶于水。通性二,铵盐不稳定均易受热分解.如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NH4)2CO3=2NH3
↑
+H2O+CO2
↑。通性三,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如NH4Cl
+
NaOH△
NaCl
+NH3↑+H2O。
【教师总结】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第二课时
【导入】我们上初中时就学习过浓硫酸的炭化实验,当时学习的时浓硫酸的脱水性,今天我们具体学习硫酸和硝酸的性质。
【学生活动】根据已有信息,预测硫酸和硝酸的性质。硫酸和硝酸都是酸,具有酸的通性。①使指示剂变色:稀硫酸与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与碱发生中和反应:H+
+
OH
-
=
H2O;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2
H+
+
CuO
=
Cu2+
+
H2O;④与盐反应:2
H+
+
CO3
2-
=
H2O
+
CO2↑;⑤与活泼金属反应。
【教师讲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①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②沸点:约338℃——难挥发酸(高沸点酸);③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④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⑤两高:沸点、密度高;⑥两大:溶解度、溶解放热量大。
【提问】浓硫酸在稀释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向水中慢慢注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教师讲解】实验室制HCl气体可用浓硫酸制备。例如:H2SO4(浓)
+NaCl微热NaHSO4
+
HCl↑;H2SO4(浓)
+2NaCl
强热Na2SO4
+
2HCl↑。
【学生活动】实验室制HCl气体是利用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的原理。
【教师讲解】浓硫酸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1.吸水性。能吸收水份。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与它不反应的气体,如O2、H2、N2、Cl2、CO2、SO2、HCl
。
【提问】能用浓硫酸干燥H2S、NH3气体吗?
【学生活动】不能与浓硫酸干燥H2S、NH3气体。浓硫酸会氧化H2S,会与NH3发生反应。
【提问】将硫酸铜晶体投入浓硫酸中,有何现象
【学生活动】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教师讲解】1.脱水性。浓硫酸与木屑、棉花、纸屑反应;浓硫酸与蔗糖反应。
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和氧元素。
【提问】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吸水性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自由水或结晶水(CuSO4.5H2O),脱水性是指将化合物中H和O元素以2:1比例脱去(如蔗糖碳化)。
【实验演示】蔗糖炭化实验。
【观察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教师讲解】C12H22O11
浓硫酸能将蔗糖中的H和O按原子个数比2:1脱去形成水,使蔗糖生成炭。
【教师讲解】3.
强氧化性。
【演示实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分析反应2H2SO4(浓)+Cu△CuSO4+2H2O+SO2
。
【观察现象】有气体产生,此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或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反应后溶液倒入少量的水中,溶液呈蓝色。
【学生活动】分析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分析浓硫酸在上述反应中体现的性质。
【教师总结】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Au、Pt除外)
,一般没有氢气生成,通常生成SO2气体。
【教师讲解】浓硫酸可以氧化剂金属单质,也可以氧化金属单质。如浓硫酸与碳的反应:
C+2H2SO(浓)△
CO2↑+2SO2
↑+2H2O。
【教师总结】常温下,浓硫酸可用铁槽车或铝槽车运输,这是因为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或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金属与浓硫酸进一步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钝化。
【过渡】思考: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是否有氧化性?如果有,其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只有酸的通性,没有强氧化性。
【教师讲解】稀H2SO4:由H+和SO42-构成—弱氧化性(由H+体现)—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浓H2SO4:由H2SO4分子构成—强氧化性(由
S体现)—加热时可与大多数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反应,通常生成SO2。
【练习】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
①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②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③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④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
⑤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
⑥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⑦利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可制H2S气体。
【教师总结】硫酸的用途。
【过渡】硝酸,硫酸和盐酸合称工业三大强酸,我们已经知道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以外还有它的特性呢?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稀硫酸有强氧化性吗?那么硝酸有没有强氧化性?浓、稀硝酸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活动】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表现在可以氧化不活泼金属,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稀硫酸无强氧化性,不与不活泼金属(如铜)反应。
【教师讲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以任意比溶于水,含HNO3
98%的硝酸—发烟硝酸。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硝酸体现酸性的反应。如HNO3+NaOH=NaNO3+H2O。
【教师讲解】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Cu与硝酸反应: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3
Cu(NO3)2
+
2NO
↑
+4H2O;
【学生活动】认识到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复杂,但一般浓硝酸被还原的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教师讲解】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C
+4HNO3
(浓)=2H2O
+4NO2
↑
+CO2
↑
【教师讲解】硝酸还能氧化FeO、
Fe(NO3)2(Fe2+)、
HBr(Br-)、
HI(I-)
、H2S
(S2-)、
SO2等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用硝酸与有关的盐反应制取HI、
SO2、
H2S、
HBr等气体。
【教师总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HNO3中+5价的氮得到电子,被还原成较低价氮的物质,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2,而不像盐酸与金属反应那样生成H2。Fe
和Al遇到冷的浓硝酸被钝化,被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与浓硫酸一样。
【教师讲解】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4HNO3(浓)光2H2O
+4NO2
↑
+O2
↑
。
【提问】实验室应如何保存硝酸?
【学生回答】硝酸要保存在棕色瓶里,并置于阴凉的地方。
【教师讲解】硝酸的氧化性强至可以氧化大多数金属,除Au、
Pt外,如果把浓硝酸和浓盐酸按照1:3的体积比混合(即王水),就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教师讲解】硝酸的用途: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等。
【课堂小结】硝酸和硫酸的强氧化性。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
+4H2O;
C
+4HNO3
(浓)=
2H2O
+4NO2
↑
+CO2
↑;
C+2H2SO(浓)△
CO2↑+2SO2
↑+2H2O;
H2SO4(浓)
+NaCl微热NaHSO4
+
HCl↑;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催化剂
△
教学反思(共37张PPT)
第四章
·
第
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导入
导入
如果发生氨气泄露,用湿毛巾捂住鼻孔呼吸,尽快逃离现场,实施自救。
氨气对人的眼、鼻、喉等黏膜有刺激作用,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状,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导入
游离态
化合态
氮的固定
放电
如:N2+O2
2NO
N2+3H2
2NH3
人工固氮
生物固氮
高能固氮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
无色
比空气小(M=17
g/mol)
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
-33.5℃
有刺激性气味
颜色:
水溶性:
气味:
密度:
沸点:
(易液化,利用液氨气化吸收
大量的热,作致冷剂)
NH3的性质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使玻璃管插入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胶头滴管里有水
喷泉实验
触发: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NH3的性质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减小,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
(2)水溶液呈红色,说明氨气仅仅是溶于水吗?还有
什么其他的性质?
NH3+H2O
NH3.H2O
NH4++OH-
氨水具有碱性,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
(3)形成喷泉的原理?只有氨气能做喷泉实验吗?
形成巨大压强差
HCI-水,
SO2-NaOH,
CO2-NaOH
NH3的性质
(4)若实验室只有单孔塞,能否用上述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如能,应如何触发喷泉?
热毛巾敷在圆底烧瓶上
(5)若
VL烧瓶充满标况下的氨气,喷泉实验后溶液充满整个烧瓶,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1
22.4
mol/L
(6)如果将氨气换成NO2,溶液浓度是多少?
换成NO2:O2为4:1的混合气体,溶液浓度都是多少?
4
5
1
×
22.4
mol/L
NH3的性质
1
22.4
mol/L
1、从酸碱性的角度考虑----唯一的碱性气体
NH3的检验方法之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气的水溶液—氨水
呈碱性
NH3+H2O
NH3.H2O
NH4++OH-
氨水与液氨的比较
原因:
氨水
液氨
物质类别
混合物
纯净物(非电解质)
成因
氨气溶于水
降温或加压是纯净氨气液化
微粒种类
NH3、H2O、NH3.H2O、
NH4+、OH-、H+(极少)
NH3
NH3的化学性质
思考:
NH3能否与酸、酸性氧化物反应?
NH3+HCl=NH4Cl
(现象:白烟)
NH3的检验方法之二: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NH3的性质
1.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遇为何会有白烟产生?
2.将浓盐酸换成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反应吗?会产生白烟吗
NH3+HNO3=NH4NO3
(现象:白烟)
2NH3+H2SO4=(NH4)2SO4
(无现象)
NH3+H2SO4=NH4HSO4
NH3的性质
2、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考虑——具有还原性
氨的催化氧化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讨论:
红色的铂丝插入,不用酒精灯加热保持红热
如何证明产生的是NO气体而不是NO2
双线桥表示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NH3+5O2
=
4NO+6H2O
催化剂
△
NH3的性质
氨的用途
制氮肥
铵盐
有机合成
工业原料
致冷剂
制硝酸
纯碱
4NH3+5O2
=
4NO+6H2O
催化剂
△
N2+3H2
2NH3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O
+
O2=
2NO2
3NO2+H2O=2HNO3+NO
或
4NO2+O2+2H2O=4HNO3
氨的用途
NH4C固体(铵盐)
Ca(OH)2固体
(强碱)
1、
实验室制氨气反应原理
——
2NH4Cl
+
Ca(OH)2
CaCl2
+2NH3↑+2H2O
——
△
①药品:
----(利用铵盐的性质,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
②气体发生装置:
固+固
加热
气体
③气体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验满方法: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
NH3的实验室制备
NH3的实验室制备
⑤干燥氨气的方法:
碱石灰(碱性干燥剂)
---不能用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
⑥干燥装置
U型干燥管
球形干燥管
⑦尾气吸收装置
NH3的实验室制备
CaO
浓氨水
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制氨气?
方法二、浓氨水加碱石灰/生石灰/NaOH法
思考:
①制备原理是什么?
(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有助于浓氨水中氨气挥发)
②实验装置是什么?
固+液
气体
比较两种氨气制备方法装置的异同能用受热分解铵盐如氯化铵,碳酸铵,硝酸铵来制备氨气吗?
NH3的实验室制备
常见的铵盐:
NH4Cl,
(NH4)2SO4,
NH4NO3,
NH4HCO3,
(NH4)2CO3
一、物理性质
铵盐均易溶于水,固态。
二、化学性质(铵盐的通性)
通性一,铵盐不稳定均易受热分解
比较NH3+HCl
和NH4Cl受热分解的反应
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NH4NO3和(NH4)2SO4受热就会爆炸
如:NH4Cl=NH3↑+HCl↑
△
NH4HCO3=NH3↑+H2O+CO2↑
△
(NH4)2CO3=2NH3
↑
+H2O+CO2
↑
△
通性二,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
——
NH4Cl
+
NaOH
NaCl
+NH3↑+H2O
——
△
铵盐的性质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小结
使指示剂变色: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盐反应:
稀硫酸与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
+
OH
-
=
H2O
2H+
+
CuO
=
Cu2+
+
H2O
2H+
+
CO3
2-
=
H2O
+
CO2
HNO3
=
H+
+
NO3-
硫酸与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
H2SO4=2H++SO42-
与活泼金属反应
硝酸和硫酸盐的氧化性
浓H2SO4的物理性质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沸点:约338℃——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两高:沸点、密度高
两大:溶解度、溶解放热量大
浓硫酸的性质
(1)浓硫酸在稀释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向水中慢慢注入,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实验室制HCl气体可用浓硫酸制备
H2SO4(浓)
+NaCl
=
NaHSO4
+
HCl↑
微热
H2SO4(浓)
+2NaCl
=
Na2SO4
+
2HCl↑
强热
注: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浓硫酸的性质
浓硫酸的
三大特性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
的自由水或结晶水
(CuSO4.5H2O)
将化合物中H和O元素
以2:1比例脱去
(如蔗糖碳化)
浓硫酸的性质
1)
吸水性:能吸收水份可干燥与它不反应的气体
O2、H2、N2、
CO2、SO2、HCl
Cl2、
思考:1.能用浓硫酸干燥H2S、NH3气体吗?
2.将硫酸铜晶体投入浓硫酸中,有何现象
浓硫酸的性质
2)脱水性
浓硫酸与木屑、棉花、纸屑反应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
浓硫酸能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和氧元素
a.浓硫酸沾到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何区别
浓硫酸的性质
实验: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蔗糖中,并用玻
璃棒搅拌
现象: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原因:
C12H22O11
浓硫酸能将蔗糖中的H和O按原子个数比2:1脱去形成水,使蔗糖生成炭
浓硫酸的性质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练习并讨论:
3)强氧化性
分析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分析浓硫酸在上述反应中体现的性质。
+6
0
+2
+4
失去2e-
得到2e-
氧化剂:H2SO4
还原剂:Cu
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Au、Pt除外)
,一般没有氢气生成,通常生成SO2气体。
浓硫酸的性质
现象:
有气体产生,此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或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反应后溶液倒入少量的水中,溶液呈蓝色
反应原理:
Cu+2H2SO4
(浓)
=
CuSO4+SO2↑+2H2O
△
浓硫酸与碳的反应:
C+2H2SO(浓)=
CO2↑+2SO2
↑+2H2O
△
浓硫酸的性质
说明:应首先用无水硫酸铜验证水,然后用品红验证二氧化硫,再用高锰酸钾氧化多余的二氧化硫,接着再次验证二氧化硫是否全部被氧化,最后才验证二氧化碳。
验证碳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浓硫酸的性质
常温下,浓硫酸可用铁槽车或铝槽车运输,这是因为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或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金属与浓硫酸进一步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钝化。
硫酸车槽
浓硫酸的性质
思考: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是否有氧化性?如果有,其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有何不同?
浓硫酸与稀硫酸比较:
稀H2SO4:由H+和SO42-构成——弱氧化性(由H+体现)——
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
浓H2SO4:由H2SO4分子构成——强氧化性(由
S
体现)—加热时可与大多数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反应,通常生成SO2
浓硫酸的性质
练习: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
(6)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7)利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可制H2S气体。
浓硫酸的性质
(1)脱水性
(2)
吸水性
(3)
酸性
(4)酸性和强氧化性
(5)难挥发性
(6)强氧化性
(7)强酸性
浓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以任意比溶于水,含HNO3
98%的硝酸—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
(1)酸性(略)
(2)氧化性:
①
与金属反应(除Au和
Pt外)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3
Cu(NO3)2
+
2NO
↑
+4H2O
注意:Fe
和Al遇到冷的浓硝酸被钝化,被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与浓硫酸一样。
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硝酸的性质
②与非金属反应
C
+4HNO3
(浓)=2H2O
+4NO2
↑
+CO2
↑
③硝酸还能氧化FeO、
Fe(NO3)2(Fe2+)、
HBr(Br-)、
HI(I-)
、H2S
(S2-)、
SO2等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用硝酸与有关的盐反应制取HI、
SO2、
H2S、
HBr等气体
小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HNO3中+5价的氮得到电子,被还原成较低价氮的物质,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2,而不像盐酸与金属反应那样生成H2。
硝酸的性质
(3)不稳定性: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4HNO3(浓)
=
2H2O
+4NO2
↑
+O2
↑
因此,硝酸要保存在棕色瓶里,并置于阴凉的地方
光
硝酸的氧化性强至可以氧化大多数金属,除Au、
Pt外,如果把浓硝酸和浓盐酸按照1:3的体积比混合(即王水),就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3.硝酸的用途: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等
硝酸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