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劝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劝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6 00:5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今山西安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荀子,和孔子、孟子一样周游列国,致力于推行他的儒家学说,孔子、孟子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而荀子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呢?了解荀子所处的时代 你所知道的战国
硝烟弥漫
战火纷飞
礼崩乐坏
杀人如麻
弱肉强食
嗜血的时代

礼崩乐坏 战国时期,战争很残酷,动辄就是几十万人死去;
春秋以前的战争
不重伤
不擒二毛
不逐北
不杀战俘
对比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昂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昂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昂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昂,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昂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派人给魏将公子昂送来一封信,写道:“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魏公子昂认为卫鞅说的对。会盟结束,喝酒,而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昂,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昂班师回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做为媾和的条件。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 奖励不择手段
只要能达到目的,哪怕践踏了道德也再所不辞。
这个时代能够存在下来的都是有作战能力的国家,各国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目标很简单,不是让国家富起来,而是要让国家的军队强大起来,在战场上占上风。 儒家学家崇尚仁义,重点落在养护百姓、教化百姓上,而养护百姓、教化百姓不能够立竿见影地让国家强大起来,让国家在战争占据有利的位置,儒家的这套学说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似乎还显得那么迂腐不化,自然就遭到了战国各国君主的拒绝,这就是孔子、孟子、荀子的学说在战国无法得以推行的时代原因。 儒家的学说不完全适用于统治者们打江山的时期,而适用于统治者打下江山、巩固江山的安定时期,这也是儒家学家在草创时代得不到认可,而在后世却最受推崇的原因。 因此,荀子在这个时代也注定了不得志。 荀子的人生轨迹出生于战国时期赵国(今山西安泽)
居燕早期曾在燕国活动过,
《韩非子难三》:“燕王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戮。”50多岁来到齐国,成为了齐国稷下学宫的风云人物之一。稷下学宫 世界历史上
真正的第一所大学
第一所学术思想自由学科林立的高等学府齐桓公田午,为聚集人才,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将学者封为“大夫”。 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离齐入楚 秦将白起,率领秦军,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迫使楚国迁都。 第二次 到齐离齐之秦回到母国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
临武君曰: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
孙卿子曰: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被母国拒之门外第三次来到齐国齐国最后一代君主,齐襄王之子,田建。第二次到楚国在楚国春申君的支持下,荀子当了兰陵县的县令回赵国在春申君的邀请下,再次回到兰陵,第二次当了兰陵县的县令春申君死后,被罢官,终老兰陵 一代大儒在中华的版图上颠沛流离,偌大的中华竟找不到一个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位置,可悲可叹可敬!规: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
矩:“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 黄泉1、地下的水
2、人死后到达的地方 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娶姜氏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二儿子叫段。因为段长得一表人才,姜氏便偏爱他,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可是为能如愿,姜氏一直坏恨在心。等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号郑庄公。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无理要求,庄公碍于母亲情面,都满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动次子段篡位。但后来被庄公识破,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地,还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可是他事后非常后悔,毕竟姜氏是他的生母,但却苦于有“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誓言阻碍,于是有人献计,挖掘地下,直到泉水涌出时,建一地下室,然后把母亲接来居住。最后终于使庄公母子团聚。 “而”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又”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与中心语。可不译。找出全文各处出现的虚词“而”,并思考其用法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与中心语。可不译。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与中心语。可不译。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与中心语。可不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又”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与中心语。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也;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卫玠清俊而飘逸,人久闻其名,从豫章至下都,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而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形成重病而死。
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美玉是从石头中提取雕琢而成的,但它比石头有价值。
钢铁是由生铁淬炼而成的,但它比生铁更坚硬。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自然现象哲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自然现象哲理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
借助刀斧的人,并不是手特别有力气,但是却能够砍断大树;借助雨伞的人,并不是不怕雨,但是能够在雨中行走。
很多谚语、成语 表达的道理都是来自自然现象滴水穿石
铁杵磨针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写作特色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起,自然地引出观点,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