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品质1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品质1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6 01: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底层的光芒 品 质
【英】高尔斯华绥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 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简介作家及时代背景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第—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有产者》(1906)是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所描写的福尔赛世家正处于由兴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福尔赛一家是金融家、交易所经纪人、拥有房地产或者股票的资产阶级,他们对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对衣食住行、家庭关系,对殖民地、不列颠帝国等都形成了本质上相同的看法,这就是书中所讲的“福尔赛精神”,它的主要特征是“紧抓住财产不放,不管是老婆,还是房子,还是金钱,还是名誉”。 《有产者》中的主人公索米斯被作者称为“福尔赛军队的先锋”。他把一切东西都当作商品、当作资本,每看见一幅名画、一件古玩,总要想到这在拍卖行里能拍卖上多少钱;他买地造屋,首先考虑的是地价会不会上涨,房子将来能不能卖上高价。在对待妻子伊琳的态度上,更加明显地暴露了这种观念。他看中了美女伊琳,想占为己有,便用金钱收买了伊琳的后母,达到了目的。但他并没有把伊琳看作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是象收藏名画一样占有她,自己则由于"在全伦敦人面前感到是这个尤物的占有者“而沾沾自喜,自觉身价百倍”。婚后,他象保护自已的财产一样紧盯着她,不让她与别人接触。当他发现伊琳不爱他、甚至恨他时,他认为这简直是违反了一切法律中最基本的规定--财产法,便想在乡下造一所别墅把她禁锢起来。当伊琳爱上建筑师波辛尼以后,他坚决不同意离婚,而用蛮横手段“行使了丈夫的权力”,还卑鄙地利用建筑别墅的财务纠纷向法院控告波辛尼,造成了波辛尼走投无路、神志恍惚、被马车撞死的悲剧。小说对于福尔赛一家表面上一团和气、你来我往,骨子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幸灾乐祸的自私心理,也作了细致的揭露。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词语积累一爿(pán)  簇新(cù)
羞怯(qiè)鬈曲(quán)
双颊(jiá) 赊账(shē)
沁人(qìn)  蹙眉(cù)
潜在(qián) 褶(zhě)皱 
窥视(kuī) 撇不开(piě)
趿(tā)拖鞋 时髦(máo)
打烊 砧板 褐色注意词语的写法
坐落 不可思议 漫不经心 心安理得
沁人脾胃 体裁 小说描写典型环境
叙述故事情节
塑造人物形象
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
体裁 小说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小说主人公是谁?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梗概 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故事情节: 鞋匠格斯拉和他的哥哥开了一家皮靴店,开始生意比较好。不久,许多同类的大公司纷纷加入竞争,皮靴店的生意越来越淡。后来只能把店铺转让出去,最后格斯拉悲惨地死去了。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全文的线索 《背影》《 小桔灯》
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白杨礼赞》
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最后一课》《最后一束康乃馨》
4、反映作者情感。《幽径悲剧》
文章标题有怎样的含义?
1、表层 2、深层
( 要和内容、中心紧密联系起来)
分别分析靴品和人品。要从文中找出依据靴品: 人品:美观 经穿 合脚 便宜主要体现在高尚的职业道德,诚信敬业——不带徒弟,不雇伙计,不计工时,不惜成本。真正做到了质量第一、顾客第一、信誉第一。 (1) 既是指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靴子的品质;(2)又是指诚实敬业、坚守理想的手艺人格斯拉的品质;(3)同时,还代表了传统手工时代的品质。 品质的含义:
环 境
[明确]
故事发生的场景:格斯拉的店铺
时代背景: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时期格斯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格斯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朴实严肃、迷恋理想、不擅交际 ,忘我敬业 ,讲究诚信、执著追求 ,负责、手艺高超 。
看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格斯拉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可以看出?
人物形象:
格斯拉是一个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持自己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P123 情节结构:第一部分(1-21)写靴匠格斯拉兄弟的精湛手艺和对靴子品质的不懈追求。
第二部分(22-67)写靴匠格斯拉兄弟因失业破产而潦倒身亡 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为什么却遭受饿死这样最悲惨的命运? 一。格拉斯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二。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
三。同行的激烈竞争,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在小说中“我”的作用是什么? 第3段,……“羞怯的问道”……
——极赞他的做靴手艺,敬畏,崇敬。
第32段,“为了避开他的带责备的眼光和语调”
——我对他有一种内疚感,为社会给他带来不幸感到内疚。
第34段,“虽然我只需要两双,我却向他定做了三双,我很快离开了那里”
——同情,帮助,不敢面对他了。所以后面又说“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跟他的靴子理想作对。”
第52段,“他变得衰老极了,看了实在叫人难过,我真高兴离开他。”
——一种不忍心看到他的不幸,内心很愧疚。 从自我反省的层面 [明确]P124
顾客我和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是格斯拉故事的叙述者。
我的作用: “我”是一个线索人物,是格斯拉悲惨命运的见证者,也是故事情节的叙述者,同时也是格斯拉品质的尊崇者和命运的同情者。小说线索小说以“我”几次去格斯拉兄弟的店铺做靴子为明线,以格斯拉兄弟的店铺的兴衰历程为暗线来展开故事情节。
年轻人的这一人物形象(55-67)
(1)与格斯拉形成鲜明的对比。
年轻人“因时而变”取得成功,随波逐流——格斯拉固守自我遭遇失败,坚持的品质。
“讨好地”、“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标榜自我、浮夸、奉承、为了利益可以丧失自我。
“真是怪事。”——思想上精神上都不能达到格斯拉的高度。
(2)以知情人的身份道出了人物不幸命运的根源。小说主人公自然是格斯拉兄弟,那么他们的命运有哪些变化?从哪些细节暗示出来的?[明确]
肖像的变化
店面的变化
橱窗里靴子的变化
店面招牌的变化1.肖像描写的变化: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我所遇到的原来是他本人,但是多么苍老,多么消瘦啊;
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显得衰老、瘦弱,不断地发抖;
他变得衰老极了,看了他实在叫人难过。P123(2)描写人物肖像,此处把人与靴合二为一,从外在的形似写到内在的神似,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到人物精神境界的揭示上,喻示格斯拉老实执着严肃认真迷恋理想,不善交际的性格,由此暗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下文表现格斯拉的诚实敬业的品质以及最终命运做铺垫。P124(3)外貌描写, 僵硬、迟钝、死板外貌下一位忘我敬业、聚精会神,老实、诚恳、忠于自己技艺的手艺人形象。2.店面的变化先是两间店铺,
后来只剩一间,
最后不属于他了3.橱窗里陈列的靴子的变化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
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P123(1.)作者细致地描绘橱窗陈列的样品,突出格斯拉兄弟高超的制鞋手艺。4.店面招牌的变化:“格斯拉兄弟”的招牌;
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
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从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格斯拉的命运轨迹:
生意越来越清淡,
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最后离开了人世。这么好的鞋匠,最终却是饿死了,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原因个人原因 第一方面,资本垄断,机器化生产的大工厂的介入;
第二方面,社会风化、人的观念的变化。 靴子经穿,花费时间长、顾客不愿意等
——销量不大
只管做靴子,从不登广告
——不注重服务和销售手段
用最好的皮革 ——成本高,开销大
亲自做 ——过度劳累
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经常断炊
——营养缺乏 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 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鞋匠格斯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爱他的劳动(“我们热爱靴子”),宁可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德。大工业生产提高了效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格斯拉诚实,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如果要求他为了生存“因时而化”,放弃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几双靴子的命运
   ——透过细节来解读《品质》关注之一:细节描写靴匠格斯拉的品质—— 对顾客负责——诚实守信 对自己——坚守理想,执着(固执) 对靴子——迷恋,有自己的“靴子梦”一道底层的光芒靴子的品质——
美观、耐穿、舒适、有靴子灵魂关注之二:“我”  “我”的品质?请找出相关细节来读一读,说一说。“我”的悲悯情怀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
有的品质,靴子如此,
人更是如此! 为格斯拉写一条墓志铭,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态度。卢 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
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
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
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靴子为我们奉献了一切,你为靴子奉献了一生。
靴之质量,人之品质 。
上帝给了你一双缝制靴子的手,你却用他缝制灵魂。
用品质打造靴子的灵魂 。
你用自己的灵魂造就了靴子的灵魂 。
你从不做广告,把自己的灵魂缝进靴子里。
靴子恒久远,品质永流传。 他来自民间里巷,历
经时代变迁,他用质朴
彰显价值,用生命书写
品质,在理想的道路上
执着地追求,在人生的
旅途中坚定地行走,他
用独特的方式演绎自己
的手艺人生。格斯拉小说主题:
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作者为什么给格拉斯安排一个悲剧性的结局?P124
把人物内心对靴子衷心喜爱决不向世俗妥协的真挚情感推向高峰,加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和发人深省的程度,从而提升小审美功能。 我们不能控制生活,但是我们能够和他斗争。——约翰·高尔斯华绥聆听大师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特色点击 1.白描手法,朴实无华
2.肖像描写的特征(P75练习册)
3还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调动多种文学手段塑造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