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徐悲鸿励志学画课件+教案+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徐悲鸿励志学画课件+教案+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6 07:43:13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精品佳作,还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那画上的马神采飞扬、催人奋进,所有看到过的人无不为之振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若立志,万事可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画家徐悲鸿,看看他励志学画的经历吧。
一起来学习
徐悲鸿励志学画
7
课题解读:
“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徐悲鸿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重点)
(难点)
分类学生字
1.左右结构:
2.上下结构:
正字音:
出租( 
)    嫉(
)妒
省(
)钱
犯(
)错
够、
绘、
认、
列、
租、
杯、
错、
励、
鸿、
误、
仰、
嫉、
妒、
貌、
摹、
省、




shěnɡ
fàn
分类学生字
多音字:




正好 正义
冲着 冲劲儿
冲动 怒气冲冲
正月 新正
chòng(

chōng(

zhēng


zhèng


jiǎ(

jià(

假装 假名
放假 假期
shěng


xǐng


节省 省事
反省 自省
理解词语
励志:
嫉妒:
激怒:
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一方面。本课指徐悲鸿受侮辱后,决心奋发努力,用优异的成绩回击外国学生的歧视。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因徐悲鸿受到老师的喜爱,所以外国学生心怀怨恨。
刺激使发怒。
理解词语
偏见:
功夫:
有眼不识泰山:
成见;偏于一方面的见解。本课指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蔑视与不服。
①本领;造诣。
②(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比喻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本课指那位外国学生说自己浅陋无知,没有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才能。
辨析词语
优异 优秀
都有“很好”的意思。
1.小红的姐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
2.哥哥的品行十分优秀。
造句:
“优异”指成绩、表现等出色;“优秀”形容品行、学问、质量、成绩等非常好,适用范围较广。
不同点:
相同点: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是怎样的?
串珠问题: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2.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3.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是怎样的?
4.徐悲鸿励志学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写徐悲鸿向达仰学画,引起了一个外国学生的嫉妒,他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
写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轰动画界,消除了那个外国学生的偏见。
课文理解品析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mào)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天堂”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通过“就是……也……”看出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嫉妒,对中国人的歧视与偏见。这是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
说说写写(用“就是……也……”写一句话。)
这道数学题太难了,他就是想破脑袋,也解答不出来。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过渡句
概念:是指文章的层次或段落之间表示衔接、转换的句子,使相邻的两层意思或段落上下连贯,自然衔接,让读者的思路很顺畅地由前者转入后者。
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答题模式:这句话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内容,引出了下文……内容。
核心问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是怎样的?
外国学生的歧视和偏见激怒了徐悲鸿,他抓紧一切时间学画,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使外国学生鞠躬道歉。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达仰对徐悲鸿的赏识使得外国学生很嫉妒,通过一系列的言语表达了对中国人的歧视与偏见。此时的徐悲鸿下定决心刻苦学画,要为中国人争光。所以徐悲鸿励志学画。
串珠问题:
2.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徐悲鸿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刻苦学习,不知疲倦,生活上也很清苦,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投入到学画上。
3.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是怎样的?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取得了丰硕成果。
4.徐悲鸿励志学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了光,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徐悲鸿勤学苦练、为国争光的精神。
为国争光
徐悲鸿励志学画
起因
结果
引起嫉妒
抓紧时间
生活清苦
①学习成果轰动画界
②外国学生鞠躬道歉
经过
遭到歧视
本文讲述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阅读方法解密:概括主旨的方法
串联六要素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要找出这六要素,再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出主要内容。在主要内容中找到蕴含的道理或感情就是主旨了。本文的六要素是这样的:时间——徐悲鸿在巴黎学画期间;地点——巴黎;人物——徐悲鸿、外国学生;起因——外国学生的嘲笑;经过——徐悲鸿刻苦学画;结果——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整个故事赞扬了徐悲鸿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推荐阅读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国学诵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颜真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李贺)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
阎立本
《步辇图》,韩滉《五牛图》,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顾闳(hóng)中《韩熙载夜宴图》,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仇英
《汉宫春晓图》,郎世宁
《百骏图》。
1
略。
2
略。
3
1919年春天,徐悲鸿赴法国学绘画,他得到了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看重和热情指导,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说中国人永远都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决心励志学画,用事实让外国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从此,他不知疲倦地苦练,每逢节假日就到陈列着绘画大师作品的博物馆里临摹。三年过去了,他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他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那个外国学生感到十分震惊,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
4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课文中指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励志学画,抓紧一切时间潜心临摹钻研,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
“有眼不识泰山”在课文中指那位外国学生说自己浅陋无知,没有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才能。
一、抄写词语。
绘画
疲倦
陈列
错误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清:①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
西;②寂静;
③公正、廉洁;④清楚;⑤清贫;⑥单纯。
1.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

2.
乡村的夜晚到处都是那么清静。(

3.
他怎么也说不清到底都是怎么一回事。
(

临:①靠近,对着;②来到,到达;
③将要;④照着字画描摹。
4.
同学们正在细心地临摹这幅画。(

5.
读到这儿,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三、选字填空。

厉:(
)志
严(


迎:
敬(

欢(


例:
排(
)
举(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疲倦——(

震惊——(

反义词:清苦——(

优异——(







疲劳
惊讶
富裕
低劣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
GAN
SHOU
MEI
HAO
ZI
RAN
PEI
YANG
YU
WEN
SU
YANG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
为什么?
(第1——3自然段)
第二段
怎么?

第4——6自然段)
第三段
结果
(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