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导学案设计
课题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富有哲理,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为主,教师解疑答难为辅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播放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识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然后让学生抓住中心句展开阅读,在读中交流体会,师生共同质疑、解疑,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前准备
1.搜集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等相关资料。(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多媒体出示罗马市区图,引导学生找到罗马广场。
2.多媒体播放有关罗马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通往广场的路,联系课题进行交流。
1.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罗马广场的地理位置及周边景色。
2.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条条道路通罗马)
3.学生自由讨论从课题中联想到了什么。
1.本文课题的意义相当于西方一句闻名世界的谚语,这句谚语的起源来自古罗马大道的修建。这句谚语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指名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3.组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展示了一个什么场景?讲了几件事?
1.学生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不熟练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生自学生字,同桌相互交流。
(如: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
4.小组同学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大喜过望、络绎不绝、前后相继、心灵手巧、环抱、挑拨、布样)
5.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分成几部分,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2.给带点的字注音。
宴会( )挑拨( )
粉黛( )缝纫( )
和蔼( )演绎( )
3.用下面四个词语各写一句话。
星罗棋布: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灵手巧: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喜过望: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络绎不绝: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用时:15分钟)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动漫。启发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组织合作学习,理清课文脉络。
1.听朗读动漫,学生自主交流,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
2.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记叙了小时候父亲带“我”上罗马教堂的塔顶,所看到的情景和父亲对“我”的教导。
(2)第二部分(4~11自然段):写“我”在父亲教导的影响下,另辟蹊径,克服困难,走出了一条从编织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新路。
(3)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记叙了“我”又一次另谋出路——举办了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不仅使展会如期开幕,还吸引了众多的订货者。
(4)第四部分(14自然段):首尾呼应,写父亲对“我”从小进行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教导,让“我”终身受益。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四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读自悟,体会情感(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2.多媒体出示课文中心句,组织讨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怎样理解这句话?
3.引导学生继续读文,师生交流:作者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总结自己的收获。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2.小组研读课文中心句。
(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两句是父亲道出了他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
3.学生根据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自主探究后,全班交流。
(作者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一家大商场的经理两星期就要四十件毛衣。作者想尽办法,凑到了二十位妇女,最后终于如期交货。
第二个困难是:作者计划举办一个成衣展,但缝纫姑娘却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只好举办一个不是成衣的服装展,并获得了成功。)
4.学生自主交流。
5.畅谈这节课的收获,共享有关积极人生态度的名言。
5.把课文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列举生活实例,谈谈你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写学生课堂活动卡。(见本课学生活动卡设计)
8.写一句有关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