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60分)
(一)文言文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游虞山记
张裕钊
十八日①,与黎莼斋②游狼山,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及常熟。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遂偕往游焉。
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有二石中分,曰剑门,擘③屹立,诡异殆不可状。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澄湖奔溪,纵横荡潏④其间,绣画天施。南望毗陵、震泽,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镵云⑤。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薄,荡摩阖开,变灭无瞬息定。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神与极驰!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嗟夫!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岩阿为维摩寺,经乱,泰半毁矣。
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类数百年物。寺僧具酒果笋而饷余两人。日将昃,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幽邃,称建诗语。寺多木樨华,自寺以往,芳馥载涂。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其上为辛峰亭。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期以翌日往。风雨,复不果。
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篷户,望之了然,令人欲返棹复至焉。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
[注] ①十八日:清光绪二年(1876)秋八月十八日。②黎莼斋:与下文的“赵易州惠甫”均为作者的好友。③擘(huō
bò):,破裂声;擘,分裂、分开。④荡潏(yù):动荡涌起。⑤镵(chán)云:高插云霄。镵,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晨及常熟
及:至,到
B.水阴上薄,荡摩阖开
薄:稀薄
C.自寺以往,芳馥载涂
载:充满
D.遂放舟趣吴门
趣:奔向,赴
解析:选B B项,薄,迫近,接近。“水阴上薄”意思是水汽蒸腾。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
B.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
C.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
D.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
解析:选D 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以行程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全面铺叙的写作手法,将登山越岭所见的景物逐一展现于笔下,让人目不暇接,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B.作者以简洁的文笔点出人文景观,如拂水山庄旧址、破山寺及言子、仲雍墓等,以反衬虞山之胜。
C.通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与喧嚣尘世相割裂的静态的自然,笼罩着一种淡雅的诗意,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人品和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
D.文末表现自己游兴未尽的心理感受,同时与文首“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相照应,揭示此次虞山之游,是以“远望神往”为始,以“回望欲返”为结,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解析:选C C项,《游虞山记》中作者表达的隐逸思想较为婉转,并非可以明显地看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二石中分,曰剑门,擘屹立,诡异殆不可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两块石头从中间分开,叫剑门,陡峭如裂开一般屹立着,奇形怪状几乎无法形容。
(2)凭着这么好的山丘胜地,钱先生却糊涂地不能隐居在此终了一生,我和赵惠甫却快乐地不想离开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万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B.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C.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D.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解析:选B 解答断句题可先粗读所给的句子,然后根据句中的标志性结构并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半皆老弱”点明了士兵的人员结构,是对前句的补充,其后应断开。故排除C、D。“除命甫下”指任令刚刚下达,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选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策,是中国古代科举中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B.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设太学。东汉时太学大发展。明以后不设太学,只设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除,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任命,授职。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所居。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解析:选A “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出题与应试两个部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鼎忠君爱国。他反对割地求和。徽、钦二帝被迫北行后,金人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等人拒绝书写发表己见的文书,躲进太学。
B.赵鼎为人正直。在得知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手下将领后,他向皇上讲述了王德专权杀人的事,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并直接对王德进行了审讯。
C.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多被采纳实施。皇上不顾别人反对,将他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
D.赵鼎在吉阳时,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死。
解析:选B “命鼎鞫德”,省略了主语“上”,赵鼎是在皇上的命令下审讯王德的。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德在外统领军队,专权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如果还不治罪,还有什么不能做呢?(得分点:“总兵”“专”“治”各1分,大意2分)
(2)君臣互相信任,自古以来没有第二,然而(张浚)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得分点:“相信”“物议”“窜逐”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11分)
浣
溪
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③前!
[注] ①四垂天:天幕从四面下垂。②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③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9.下列对本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B.“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拍”字形象地描绘出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表现了春水的生命力。
C.“白发戴花君莫笑”中“白发”泛指老人。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
D.“六幺催拍盏频传”一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
E.“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借醉人的春光和春酒来排解内心的郁闷和不平。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解析:选BC B项,“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错,应该是春水的“动”与天幕的“静”相互映衬。C项,“‘白发’泛指老人”错,应该是词人自指;“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错,应该是表现出词人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
10.有人认为“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出”字用语不当,应该用“荡”字才符合实际情形。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出”字用得好。“出”字既符合秋千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状,又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而“荡”则无此丰富的意蕴。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11分)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宋]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解析:选CE 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项,“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
1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词所描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词人“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小 米
徐慧芬
小米是我小学时的同学,从小就长得很丑,丑得一点都不讨人喜欢。一张大嘴,嘴皮翻起,眼皮上有块跌伤后留下的疤,疤没长好,使眼皮有点吊起来,让人觉得两只眼睛大小很不一样。
小米三年级转到我们班,来后不多久,大家就发现,这样一个难看的女孩还喜欢说谎。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说是她妈妈专门买给她吃的,买了好多好多。可是,那天,她摇摇晃晃拎着一只大马桶走着,她妈妈迎面上来,伸手就是两记耳光,原因就是她偷了糖果还不承认。有一个同学看到了,全班也就知道了。大家都说小米骗了人,以后不吃她的糖果了。
过了一个学期,班里来了两位实习老师,班主任让大家穿得干净点,迎接新老师。小米从书包里掏出一块漂亮的丝巾围在脖子上,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她的小阿姨送她的生日礼物。后来她的小阿姨当着同学的面骂小米是贱骨头,偷了她的新丝巾。从那以后,没有一个同学相信她的话了。但是,她仍旧不断地说谎,又一次一次地被别人戳穿。
说谎是不老实的行为,当然不够资格当少先队员。所以到了五年级,小米还是入不了队。后来她又做出了一件更严重的不老实的事情。那次我们中队去少年宫搞活动,当然,不是少先队员,不戴红领巾,少年宫门口是不让进去的。这次,辅导员对小米说:“你也去吧,你候在门口,等我到了,带你进去。”可是等我们进了少年宫,发现她早已进来了。辅导员问她:“你怎么进来的?”她说是看门的老伯伯主动放她进去的。后来别班有个同学告诉辅导员说,他看见小米慌慌张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红领巾往脖子上一系,进门后又赶紧扯了下来藏在口袋里。辅导员问小米,是不是这样?小米说是别人瞎说。有个同学就一伸手从她口袋里扯出了红领巾。这样,大家便很气愤,气愤她竟敢冒充少先队员。之后大家经常骂她:不要脸!骗子!冒充少先队员!
过了几年,碰到上山下乡,小米和她的弟弟为了实现“一片红”,就一起回到他们老家乡下插队落户干革命了。又过了几年,她妈妈退休了,有政策可以让子女顶替,小米的弟弟就上来顶替她的妈妈进了工厂。小米就在老家生了根,嫁给了当地一个驼了背的村办厂厂长。小米的乡亲告诉过小米的娘家人,那个驼背脾气很坏,喝醉了酒,常常骂小米是丑八怪。驼背还嫌小米乱花钱,把钱统统藏了起来。小米买布做一条短裤的钱也要向他讨。可是小米回娘家时,还是骗大家,说她的男人待她很好,很看得起她。她男人偶尔发发小脾气,她只要眼睛一瞪,男人就乖得一声不响了。她说她很有威信,两个孩子也听她的话。
又过了几年,又有政策,知青的孩子可以报一个户口回来。男人说:“两个丫头,弄一个回上海吧。”她就到娘家来和父母兄弟姐妹商量。大家说:“哪来的地方住?难办得很哪!”她回到乡下,又骗男人说,家里的兄弟姐妹抢着要她的孩子住他们家,可是她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爹娘。男人知道她说谎话,骂了她几声只好罢了。
前年,她的老娘风瘫了,家里写信叫她回来一次。兄弟姐妹说:“我们都要上班的,工作跑不开的,要么你来陪陪老娘,要么大家出点钱,请个人帮忙。”小米当即就摸出一千块钱,说是她男人叫她带上的。回到乡下,她男人一把揪住她的头发,问她家里的一千块钱哪儿去了,小米说:“我怎么知道?”男人要往死里打她,小米只好说拿了这钱是想到上海为男人买一套样子好点的西装,结果钱丢了。男人哪里信她。男人说他总要到上海去问个究竟。吓得小米赶紧跑到邮局打电话给娘家:“不要说我给了你们一千块钱。”这一次她自己戳穿了自己的谎话,气得她娘家人骂道:这辈子就没一句真话!
看来,小米娘家人的话是对的。到死,小米仍在说着谎话。去年,我在火车站不期碰到小米,见她如此瘦削,不免诧异,她却告诉我无甚大病。其实,她是来上海查病的。查出来得了肝癌,已是晚期。她是知道的。但她却对家里人说她只是生了一个不要紧的囊肿。所以直到她死后,家里人才知道小米又一次骗了大家。
现在小米已经去世了。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
(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米内心很要强,为了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为了和同学们一样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她冒充少先队员。
B.小米不讨人喜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她长得太丑,一个是她爱说谎。前者是命运对她的不公,后者则是她自己的选择,这选择是她不珍惜个人形象的体现。
C.老娘风瘫,家人一叫,小米即回,并毫不犹豫地拿出一千块钱;她被查出肝癌晚期,却对家人说只是生了一个不要紧的囊肿。这些说明小米胆小、懦弱。
D.小说以舒缓的笔调,叙写了关于小米说谎的一系列故事,但是并不给人以重复烦琐之感,每个故事中小米面对的人物都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解析:选A B项,“这选择是她不珍惜个人形象的体现”错误,其实小米正是想能有一个好的形象才不断地说谎的。C项,“这些说明小米胆小、懦弱”错。D项,“每个故事中小米面对的人物都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错误,重要原因是事件、场景、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14.小说是怎样叙述小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时间为序,通过小米由小到大,再到病死的人生过程,来叙写小米的故事,线索明晰,条理清楚。②围绕小米“说谎”的特点来叙事,使话题集中,不蔓不枝,突出了人物特征。③以小学同学“我”的视角来叙事,使故事更显真切动人。(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15.“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这句话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句话强调的是“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言外之意是人世间的环境迫使小米说谎,正因为在所处环境中缺乏爱,只有冷漠、歧视和侮辱,小米才想靠说谎给自己挣来一丝尊严,可她连表面的尊严也没能得到。②小说以此针砭了人情的冷漠,表达了对小米被歧视、被侮辱、被伤害的处境的同情。③表达了对爱心和尊重的呼唤。(每点2分,共6分)
三、语言应用(16分)
16.项羽与刘邦两位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请说明理由。(5分)
要求:①对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说明。
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不超过7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刘邦知人善任,项羽刚愎自用;刘邦察纳雅言,项羽闭目塞听;刘邦深谋远虑,项羽目光短浅。无论是治军还是用人,刘邦都显得略高一筹。因此,我更喜欢刘邦。
17.下面是校学生会主席竞选演讲稿的一个部分,请把空缺部分补充完整。(50字左右)(5分)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我将以“奉献校园,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们服务,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为校园的建设尽心尽力。在学生会利益前,我们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努力把学生会打造成一个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高度自治,体现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团体。
我知道,再多灿烂的话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各位评委给我一张信任的投票,给我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答案: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之路上的鲜花。如果我当选的话,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
18.下面是2015年在美丽的中国园林城市——苏州举办的第53届世乒赛的会徽的一部分,请写出该部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时首先要观察与理清画面中的各要素,抓住各要素的特点,理解会徽的内涵。结合题干中的“世乒赛的会徽”,分别找到弧形乒乓球球桌、弧线运动中的乒乓球、“2015”、“SUZHOU”等要素。然后联系题干中的“中国园林城市”,思考会徽的寓意,如变形的球桌像园林中的石桥,突出园林城市特点。
答案:会徽由一个弧线运动中的乒乓球、弧形球桌、“2015”和“苏州”二字的拼音“SUZHOU”组成,交代了乒乓球大赛的时间与地点,同时变形弧线球桌又像园林中的石桥,突出了苏州是园林城市这一特色。
四、写作表达(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连日来,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雪预警。21日凌晨,北京如期迎来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但未见暴雪。当天上午,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为此向市民道歉,并发布提醒:“美女们最近几天不要穿裙子,容易被撩,雪是好雪,但风不正经!”别样用词引起了一些关注,赞弹皆有。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B卷 能力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