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氏将伐颛臾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1季氏将伐颛臾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6 17:2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格言知多少玉不琢不成器,人无远虑,工欲善其事,己所不欲,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名不正则言不顺,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坦荡荡,人不学不知义。必有近忧。必先利其器。勿施于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言不顺则事不成。不成人之恶。小人长戚戚。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于丹《论语》心得实际上,孔子也罢,庄子也罢,陶渊明、苏东坡,直至泰戈尔,古今中外圣贤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用他们生活的历练总结出来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道理。圣贤永远都不是那个砖头一样的典籍,让你要拿着放大镜,翻着辞海非常费劲佶屈聱牙说他到底说什么呢。如果端着架子,那不是真正的圣贤,其实圣贤的价值就在于千古之前,他们那些有价值的生活经验可以穿越沧桑,走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我们仍然在他的言论中受益而已。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孔子(551-479)名 ,字 , 末期 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 《礼》 《易》 《春秋》1、听音频朗读,注意字词初读课文,熟悉字词颛臾( ) 冉( )有
社稷( ) 彼相( )矣
虎兕( )出于柙( ) 椟( )
固而近于费( ) 相( )夫子初读课文,熟悉字词颛臾(zhuānyú) 冉(rǎn)有
社稷(shèjì) 彼相(xiàng)矣
虎兕(sì)出于柙(xiá) 椟(dú)
固而近于费(bì) 相(xiàng)夫子2、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请你想一想一问:
课文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季氏将伐颛臾。
解题:季氏?将伐颛臾?关键词语将伐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 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孔子、冉有、季路、季氏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鲁国宰相季氏家臣
孔子学生老师
季氏冉有、季路孔子争权
夺利礼治
仁政文 谋 武 勇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前552年生,卒年不祥。季康子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季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 文中人物再读课文疏理一、二段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用兵 于:对 介宾结构后置句2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宾语前置句)“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恐怕……吧!”
过:责备,动词 尔、是,均为代词,“你”
无乃尔是过 宾语前置句3以为:以(之)为 —— 把(它)作为4是:代词,这5何以=以何 宾语前置 为: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事”,接下来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1.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2.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孔子坚决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
先王以为东蒙 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
不可伐
不必伐不当伐第二课时孔子弟子三千
圣贤七十二 颜回 子?路 曾参 冉有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施展“就”:担任 列:职务施展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该辞职。“力”:才能。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危险“颠”:跌倒“焉”:何“相”:代词,指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彼:代词,那 与:语气词,同“欤”3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犯错(动词)过:过错(名词)于柙:从 于椟中:在是:这孔子是怎么样责备冉有的?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引证类比比喻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
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
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
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固:指城墙坚固近于费=于费近为:成为,动词疾:厌恶,痛恨夫:那些舍:回避,舍弃欲之:想要那样盖:表假设语气,如果寡:指人口少是:这样修文德:指发扬文治教化以:连词,表目的来:使…来安:使…安定却不能用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动干戈:指用武宫廷之内于:在古人一般房屋建筑结构孔子对冉有言论的批驳正确之举:
·丘也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 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冉有、子路的三点错误: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谋动干戈于邦内二人无德二人无能二人兴乱潜台词:答:本文记录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表明了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施行仁德、仁政的思想和主张。 请大家想想本文的主题应当是什么? 1、完成《赢在课堂》之《季氏将伐颛臾》 2、预习《我有一个梦想》再 见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子贡比孔子小31岁。在孔子的学生里,子贡是最有钱的一个。他是不是富二代,无所考证。子贡自己很能挣钱,颇有经商才能。子贡还有其他几个特长,深得孔子赏识。
第一他口才好,善于说服别人。齐国要攻打弱小的鲁国,孔子派子贡去游说,在齐、吴、越、晋诸国间,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左右逢源,挑拨离间,最后让吴国攻齐国,齐国打吴国,各国一通乱战,“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就是鲁国安然无恙。纵横彼阖,伶牙俐齿,一张嘴能抵十万雄兵,你说厉害不厉害。
第二,子贡善于低买高卖,囤积居奇,大发其财,孔子说他:“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子贡姓端木,名赐。意思是子贡这个人不大听话,经常囤积货物,奇怪的是他每次都能猜对买什么,从而赚钱。子贡是儒商的老祖宗,一边学习,一边勤工俭学,要是生在现在,子贡肯定是一个炒股高手,绝对能避过这一波股指跳水。
可能孔子认为子贡太能赚钱了,有点浮躁,不能一心一意搞学问搞仁义道德,所以有时对子贡颇有微词,你以为有钱就了不起呀?好在子贡是个乐善好施的人,资助别人,急公好义,估计子贡赚来的钱估计孝敬孔子不少,资助老师周游列国,热别是又一次碰上孔子一行在路上弹尽粮绝,搞不来吃的,还是子贡拿出金银珠宝,换来食品渡过难关。子贡最终得到了孔老师的赞赏,说他是“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的另一个优点是比较谦虚,又一次孔子问他:你和颜回比,谁更优秀呀?子贡谦虚的回答:我哪里比得了颜回呀,我不如他。孔子对回答表示满意:是呀,你和老师我,都没有颜回优秀。另外,孔子去世后,子贡是唯一一个为孔子守孝六年的人,师生关系何等密切。
能侃,能挣,会花,低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均衡发展的人才,这就是子贡。